APP下载

地域文化背景下卢宅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2018-03-24

山西建筑 2018年4期
关键词:古村落建筑文化

詹 科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东阳 322100)

浙江省东阳市东郊卢宅古村,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被古建筑专家称之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东方住宅”。卢宅历史上有肃雍堂、树德堂、复荊堂等多处轴线,前后轴线纵深可达320 m,是明清儒家文化完美融入居住空间的实例:其九进纵深,空间变化繁复,与北京故宫如出一辙,被称为“民间故宫”[1]。

1 现状分析

1989年的洪水对卢宅古建筑群造成了巨大破坏,特别是雅溪中河外的树德堂和雅溪西河内的原中、下台门、五台堂、翰林第、龙尾厅等建筑群破坏殆尽。当时灾后重建为尽快满足卢宅居民的居住需求,建筑风貌较传统风貌相去甚远;二十多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卢宅古村落基础设施滞后,现状令人堪忧:

1)酸雨危害严重。据国家环保部门的检测,东阳是全国酸雨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县市之一,几乎是逢雨必酸,并且酸雨污染还在进一步加重。酸雨对卢宅古建筑的木、石构件腐蚀严重。

2)人为损毁严重。历史上,卢宅古建筑群因人为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造成了巨大破坏,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毁掉了卢宅古建筑中许多精美的木雕、砖雕、牌坊、彩灯、古籍等。

3)建筑结构隐患大。卢宅古建筑基本都是土木或砖木结构,其年代少则一、两百年,多则三、四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其承重墙、柱、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腐朽,加之白蚁侵害,部分梁柱已经被白蚁侵蛀一空,在遇到极端恶劣天气时很容易倒塌。

4)消防安全隐患大。由于卢宅古建筑木结构运用较为广泛,历史上就曾因火灾毁掉了肃雍后堂、树德堂、忠孝堂等厅堂。随着日用电器逐年增多,老化的电线已经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再加上消防措施不全、消防通道狭小,一旦发生火灾,造成后果难以想象。

5)居住环境令人堪忧。一是由于市政基础设施不配套,排水排污不畅,居民居住环境杂乱不堪;二是由于老旧民房始终得不到修缮、改造,变成危房,保护区范围内仅危房就有约172间,总占地面积约2 600 m2;危房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卢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卢宅的现状受到了社会各界重视。2005年,卢宅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列入2006年世界百大濒临危险的文化遗址名录。

2 卢宅保护原则

卢宅厅堂建制分明,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卢宅先人崇尚传统的礼乐文化和堪舆学说,是我市古代厅堂建筑的博物馆;其建筑形式传承了江南地区浓郁的地域文化,更是我市“工艺美术之乡、教育之乡、建筑之乡”三乡地域文化的物化表现,是我市“三乡”文化的见证。卢宅的保护,不能只是古建筑群的修缮、改造和利用,更应注重地域文化的传承、建筑艺术的传承。因此,卢宅的保护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卢宅的历史环境。以卢宅原规划图为依据,对卢宅周边环境进行整理、修缮和改造,在一定程度上重现卢宅原有的历史环境特征,从环境的角度提升卢宅的文化价值。着重突出对卢宅“真实”的保护:这种“真实”不仅体现在地点的真实上,更体现在建筑材料的真实、建筑技术真实和装饰艺术的真实上[2]。

2)重点保护核心建筑群体。充分发掘卢宅古村落中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保护具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建筑艺术价值的核心建筑群体,使它们的价值得以传承和发扬。卢宅内部结构错综复杂,但是以肃雍堂为中轴线的基本布局体现的是等级森严的宗族观念和以“礼、仁、中庸”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精髓;这一点正是卢宅享有“民间故宫”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重点保护、修缮、翻新该区域的古建筑群,恢复卢宅中轴线,重现原有的建筑风貌。

3)传承地域文化。卢宅所蕴含的地域文化是北方带来的迁徙文化和东阳当地“三乡文化”的融合:北方文化中特有的大度磅礴和江南文化中特有的婉约灵动经过十分巧妙的结合,产生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卢宅建筑文化。这就要求在卢宅的保护过程中,特别是古建筑的翻新改造过程中,要本着“修旧如旧”的方针,精心规划、区别实施,要充分认识到两种文化的地域特色,真正使得卢宅得以传承地域文化,还原卢宅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特色[3]。

4)改善区域民生,做大文化旅游产业。卢宅古村落作为一个仍然保持着生活活力的历史地段,从文化和传承的角度看,这种生活活力本身也是保护的对象。我们不仅要尊重历史,更要注重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另外,卢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年都能吸引大量的外地游客前来参观。这样一处古建筑群,从来不缺风物、不缺市场,缺的是服务配套,缺的是对旅游资源的规划整合。那么在保护过程中,需要将卢宅村民“活生生”的生活姿态同旅游服务行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努力打造一个人居环境优美,富有传统文化韵味的理想聚居境地,建立一种双赢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和谐关系。

3 卢宅保护利用项目

东阳市政府为保护卢宅文化遗产,改善区域民生,做大文化旅游产业,启动了卢宅保护利用工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的和谐发展。卢宅保护利用项目实施内容包括《浙江省东阳卢宅修建性详细规划》范围内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风貌协调区的保护、改造、建设以及区内的居民点和企事业单位的搬迁安置工程,能使卢宅这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有效保护,大大提升文物利用水平,也将极大地改善原卢宅区域居民的居住环境,推动东阳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力提升东阳的城市品位。其具体内容如下:

1)整体设计规划。遵循卢宅古村落历史脉络,尊重传统聚落的道路、街巷、水系等要素,以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风貌保护为重点:明确了修缮保留的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拟(重)建的具体建筑以及重建建筑的功能安排,明确了拆除征收的具体建筑,明确了新建建筑物的具体体量、风貌、高度和使用功能。将整个卢宅古村落规划布局为“一带三区”:“一带”指的是开放绿化景观带,结合雅溪中河、西河、东驮塘、夏家池等水面的整治,在雅溪西河、月塘北形成宽达20 m~100 m的园林景观带,安排旅游服务、文化休闲等功能,绿色开放空间地带同时也是保护区内文物缓冲地带;“三区”指的是合理布置中心游览区,旅游服务区,居住区。其中中心游览区包含绿色开放地带以南,雅溪中河、西河以内的各类建筑群以及卢宅老街两侧建筑群;旅游服务区包含方岳重臣坊以南的游客服务中心区域以及雅溪中河以东的旅游休闲区域;在建设控制地带和风貌协调区域,环绕规划用地南、东、北三面布置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居住区,建筑形式、体量、高度和文物建筑相协调,满足卢氏后裔回迁家园的情感和实际需求。

规划中还明确了路网设计,分别规划车行、慢行和停车系统;绿化景观设计,分别规划雅溪水系整治、园林绿化;居住区建筑设计,需要体现历史风貌与室内现代生活功能的结合,考虑茶室、酒店等商业功能的布置;公共建筑、服务设施的布点和体量,需要在满足居住功能、旅游业的服务功能基础上,同时满足规划、消防、结构安全、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要求。

2)具体实施。由于卢宅保护利用项目是一项艰巨、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征收数量较大,工程量大面广,投资大,因此采取分期分步实施。一期工程建设总用地面积47.04 hm2,建设地址分为二块,一是保护规划建设区,位于艺海路以东、环城北路以南、树德路以西(沿卢宅街和还珠亭巷向东延伸至还珠亭)、吴宁东路以北,区域面积约为29.84 hm2。二是居民异地安置区,区域面积17.20 hm2,分为两个地块,其中一是位于环城北路以北、艺海北路以东、兴平路以南、学士路以西区域,占地10.32 hm2。二是位于学士路以东,环城北路两侧的东七里区域,占地6.88 hm2。

建设规模及内容包括:卢宅文物的修缮、厅堂复原重建;住宅建设(含居民回迁及异地安置住宅建设、保留建筑修建等);公共建筑建设(含民间工艺演示馆、游客服务中心等);园林水系绿化建设(含雅溪水系整治防洪工程、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改造建设(道路、水、电、停车场等);旅游商业服务设施建设。

[1] 民间故宫——东阳卢宅[J].建筑知识,2004(1):27.

[2] 杨进发.江南古民居卢宅的文化价值及保护规划[D].杭州:浙江大学,2006:36.

[3] 章 磊.卢宅古村落历史文化与保护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55.

猜你喜欢

古村落建筑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谁远谁近?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