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掖古民居建筑艺术特色探析

2018-03-24

山西建筑 2018年4期
关键词:天棚古民居张掖

秦 久 超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张掖又称甘州,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奇特,古民居独具特色,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塞上锁匙”之称的张掖曾是古代“丝绸之路”和“居延古道”的交汇点,是连接内地和西域的陆路交通枢纽,是该地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1 张掖古民居

从悠久岁月走来的张掖,受2100多年的建设发展和多种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形成了独树一帜、极具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艺术。张掖古民居丰富多彩,形式各样,装修繁缛,尤以明清故居最具代表性,建筑遗存则以民国时期为主。张掖甘州区城区范围内现存传统古民居共30处,建筑面积7 819.9 m2,占地面积11 886 m2。

2 张掖古民居的布局

张掖城区现存的古民居建筑风格简约雄浑,为典型的“四合院”布局。院落面宽小而进深大,呈窄长方形,院落长宽比例一般为3∶1。在院子纵中轴线尽端的是堂屋(上房),堂屋对面为倒座,在中轴线两侧是厦房(厢房)相对峙,具有鲜明的轴向,中轴对称,左右平衡,古民居的外界面是封闭的院落,各单体建筑立面都向内,门和窗均开向院内,对外不开窗,大门建在轴线的中间或侧面,院落狭长,整齐规整,平面配置对称均匀,是一种含蓄、收敛、对外封闭、对内向心、私密性及自我防护功能强的水平空间铺展布局。院子一般为一进院式,富贵人家的院子有二进院式或三进院式。在宗族观念支配下的多世同堂的大家庭,家族支脉繁衍、人口增多,建筑物规模需要扩大时,采用纵深或横向扩展,以重重院落相套的群体组合建筑,平面布局形制极具灵活性。如甘州区文庙巷34号院落沿文庙巷平行并列横向联合形成多轴线的建筑群,整体布局为一道二院,俗称“一仙二道”,即一个门道内分为南北两院,两院由倒座、厢房、堂屋构成两个并排的长方形四合院。

3 张掖古民居特色独具的建筑艺术

3.1 花板代栱

花板代栱是张掖古民居建筑中极具地方特色的檐下做法。是用板材将檐分隔成若干段,位于横栱位置的板材是雕饰最为集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张掖人称为花板,它是用花板将栱取代,即是用花板层层出挑的檐下做法,所以把这种做法定名为花板代栱。雕饰精美的花板代替拱取得了与斗拱相同的装饰效果,但又不受斗拱使用上的限制,满足了富贵人家显示家庭财富、地位的需求。张掖古民居建筑外观朴实粗犷,丰富细密的檐下花板木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装饰效果。极富地方特色的花板代拱檐下做法,成为张掖古民居建筑的标志性特征。

3.2 壁齿

张掖所存的古民居墙体内,均有细圆木椽,间隔0.15 m~0.20 m,张掖人称壁齿,壁齿上与随梁的卯口相接,壁齿管脚榫与地脚枋相接,之间以土坯砌筑,以维持柱架水平方向的稳定性。张掖处于地震频发地区和湿陷性黄土地区,当建筑物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的作用下,黄土浸水后发生显著变形,导致基础下沉,当产生不均匀沉降时,整个建筑就会发生弯曲变形、剪切变形或砌体开裂。由于张掖特殊的地质条件,在修筑墙体时,在墙体内植入细圆木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结构产生裂缝或减轻结构开裂的程度,同时对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有良好的作用。

3.3 天棚

天棚是张掖古民居的一个特色配件。天棚的款式分为过道天棚和跨院天棚两种。张掖古民居的四合院不像北京的四合院内正房、厢房、倒座房等所有房屋的转角处通过游廊互相连接,张掖古民居四合院内四个方向的房屋互不连接,各自独立,为了避暑、降温、避雨雪,在倒座与厢房、堂屋与厢房相间处各搭有高约1 m,长约4.50 m,宽约2.20 m的三檩双坡天棚,这是过道天棚。还有一种跨院通天棚,是富贵人家才搭的,天棚顶部要高出上房屋檐1 m以上,障烈日而不挡好风,非常凉爽,而且在刮大风时,狂风得以通过,不会吹倒天棚。既躲避了风、雨、雪、阳光,又可供人小坐,尤其是夏天,院内绿影婆娑,家庭成员坐在天棚下休憩、品茶聊天、观赏院内景致,其乐融融。

3.4 垂花门

在中轴线上设“腰门”,又称“垂花门”,张掖古民居垂花门的做法是在相对应的厢房第四根木柱外各加一根立柱,顶部设梁,梁架与柱十字相交,挑在柱的前后两侧,梁头两侧各承担一根檐檩,形成独立柱挑梁式垂花门。所以又被形象的称为“二郎担山”式垂花门,张掖人称“一字门”。“一字门”的特点内外两面完全对称,均垂悬两个小巧玲珑的金瓜柱,从任何一面观赏都有相同的艺术效果。三开门,中门宽大,高约3.30 m,悬山顶,檐下装三层雕花云板,门板间设棱格式窗棂。但因为它只有一排柱子,对柱根的稳定性要求较高,须将柱根及柱顶石深插入基础之中。地面部分还需要滚墩石将柱子夹牢,并以木质的玉壶瓶子相扶持,这既起一定的加固作用,也具有很美的装饰效果。

3.5 门匾

门匾是张掖古民居的又一个特色。街门上立匾在张掖是相当普遍的,这既是一种地方民俗,也是张掖古民居建筑风格上的一个特色。张掖古民居门匾多为木制,是长方形,悬挂在门额之上,尺寸以街门的大小而定,采用浅雕题字,可以饰金边、花边或不加边。街门匾额一是起到装饰作用,二是彰显主人的品味、思想、格调、职业、身份、家世等。门匾的含义深刻、内容广泛、典出有故,藏而不露,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思想性和文学性。观其门匾表示身份、职业的如“匾仓再世”“垂裕后昆”等;表示籍贯姓氏的有“乌衣望族”“三怀堂”“四知堂”;还有些门匾是表达主人的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的如“德乃福基”“光前裕后”“诗礼传家”“家给人足”等。总之,张掖的街门匾融名言警句、历史典故与俊逸、遒劲的书法艺术于一体,为张掖古民居增添了诗情画意,给勤劳善良、淳朴厚道的张掖人以美的愉悦和有益的启迪。

4 结语

建筑是活着的历史,张掖城区的一院院古民居,就像一页页书,书写着张掖的地方史,成为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见证。以张掖尚存的古民居为主的古建筑院落遍布街巷之间,是张掖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之一,古民居的垂花门、天棚、门匾、花板、壁齿等各种建筑装饰、配件、建筑结构、住宅布局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妆点古民居、分割空间、衬托古民居、烘托环境气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其成为一个完整而富有特色的整体,反映了清晚期、民国时期张掖民居建筑的风貌,是难得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对研究张掖乃至西北地区的建筑艺术、历史文化、民居风俗和延续地域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1] 李延俊.河西走廊张掖小满镇传统生土民居实例探析[J].山西建筑,2009,35(7):25-26.

[2] 冯星宇.多元视野下的古民居研究[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3] 南喜涛.天水古民居[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4] 李 江.张掖大佛寺建筑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天棚古民居张掖
情暖张掖大地 让爱不再孤单
古民居保护方法及举措
——以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项目为例
室内吊顶天棚装饰工程施工技术
到张掖看黑河
简述古民居的保护和发展
数字摄影在地方古民居保护中的运用研究
张睿、郑家鑫陶艺石雕作品
西夏时期的张掖
大美张掖
工业照明超频三天棚灯套件改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