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3-24周国燕
周国燕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输液中心,辽宁 沈阳 110041)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或炎症等导致心肌出现损伤使得其功能以及结构出现改变,最终使得心室泵血或充盈的功能有所降低。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浑身乏力、呼吸困难以及体潴留等[1-2]。该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以及烦躁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因此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有效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合理的护理措施也是极为必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所接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在我院通过彩超检查确认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在45%以下且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在60 mm以上。所有患者均不存在较为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无心肌梗死或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均在46~79岁,平均年龄为(59.8±12.4)岁。
1.2 方法:对该30例患者均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其详细护理方法为:①心理护理: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患病后很容易出现惶恐以及焦虑等心理,对其治疗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告知患者慢性心力衰竭产生的原因以及主要临床表现,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度。除此之外护理人员也要了解患者不良情绪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尽可能减少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一定要以温和的态度,必要时对患者进行该疾病的成功治疗病例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同时提高患者的配合度。②饮食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如何合理搭配膳食,增加饮食中水果蔬菜的比例,适量进食纤维素和流质食物,促进患者肠胃蠕动,确保正常排便。少食多餐,避免饱腹产生,增加肠胃负担和心脏前负荷。避免患者用力排便,若出现便秘情况,应及时与医师协同药物通便。③运动护理:根据每位患者的心功能级别和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应协助患者进行关节活动、翻身等简单运动,对于消化不良的患者采取腹部按摩。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在家属和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进行室内散步和走廊活动等运动,应确保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正常。若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血压异常、呼吸苦难等状况时应立即终止活动采取相应措施并立刻通知医师。④医嘱护理:告知患者遵循医嘱和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强调患者切勿私自停药和改变服药计划。医护人员定期监督患者的服药情况,告知患者改变药物计划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降低风险,提高治疗效率。
1.3 疗效判定标准:对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心功能主要对其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舒张末径(LVEDd)以及左心收缩末径(LVESD)进行分析,生活质量采用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对其进行评定,共包括21项,每项评分为0~5分,总分为105分,得分越高则患者生活质量越差,反之则越好[3-4]。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应用对所得数据进行归类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取均数(x-±s)表示,组间应用t检验,均数应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该30例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情况对比分析:该30例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情况对比见表1。
表1 该30例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情况对比(x-±s)
该30例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情况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该30例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情况比较:该30例患者护理前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61.21±8.16)分,护理一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为(45.02±9.76)分,护理3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为(36.93±12.87)分。该30例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而言,临床上多数患者为左心衰竭,左胸衰竭主要是因左心房或右心室出现衰竭使得患者出现肺水肿或淤血等情况,在患者出现左心衰竭后继而也会导致右心出现衰竭情况,在右心衰竭发生后患者左心衰竭情况可能会有所减轻。左心衰竭时患者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呼吸困难以及窒息感等,同时可出现咳痰咳血等,右心衰竭则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以及上腹部胀痛等,也常出现水肿等情况以及发绀的发生。慢性心衰常出现一系列并发症譬如肺炎、血栓、电解质紊乱以及心源性肝硬化等,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该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极大。且该疾病患者在患病后由于出现呼吸困难以及胸闷等症状很容易导致其烦躁、焦虑等情况的发生,影响患者治疗[5-8]。护理干预是指在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后根据患者自身疾病特点以及情况等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制定对患者护理后的目标等,临床上依照该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措施。相关资料显示,该护理措施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去且临床疗效显著。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后该30例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左心舒张末径以及左心收缩末径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显著。根据该研究可以看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1] 徐敏,张红林.护理干预对慢性心理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21(10):1715-1719.
[2] 莫伟文.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71-72.
[3] 刘莉,藤黎妮.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负面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14-17.
[4] 王秀萍.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13-14.
[5] 田凤英.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7):358-359.
[6] 鄂俊,杨兆华.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700-701.
[7] 高志霞.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7):356-357.
[8] 陈雪开,廖慧娴,何妙芳.中医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16,17(7):736-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