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肺癌的疗效对比
2018-03-24马小光
马小光
(法库县中心医院外三科,辽宁 沈阳 110400)
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出现,关于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性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备受关注[1-3]。本文通过总结我院肺癌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方案的治疗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旨在初步确定开胸和胸腔镜手术的差异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在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间肿瘤科确诊并接受择期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共123例作为观察对象,肺癌患者入组标准[4]为:①术后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是早期肺癌;②CT影像学检查提示未见全身或远处转移;③最大肿瘤直径不超过3.0 cm,且临床肿瘤分期在Ⅰ~Ⅲ期;④术前状态良好,未发现手术禁忌证;⑤排除合并胸腔重度粘连等及其病变者。所有入组患者根据根治性手术是否在胸腔镜下进行分成观察组(胸腔镜下行手术治疗)和对照组(开胸手术),观察组的65例患者中35例为男患者,30例为女性患者,最大年龄是68岁,最小年龄是35岁,均数是(51.21±5.31)岁,术后病理显示30例例为腺癌,23例为鳞癌,12例为腺鳞癌;对照组的58例患者中30例为男患者,28例为女性患者,最大年龄是68岁,最小年龄是35岁,均数是(51.21±5.31)岁,术后病理显示28例例为腺癌,21例为鳞癌,9例为腺鳞癌;两组间的基线资料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手术方案:手术前患者需要完善胸部X线、头颅MR、血尿常规、心肺功能、血流变、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肝炎病毒等相关检查,在明确患者具有手术耐受性后,确定手术治疗方案并获取患者同意后择期行肺癌根治性手术治疗。本实验肺癌患者手术麻醉方式均以全身麻醉,且在手术中以健侧单肺通气方式进行辅助呼吸,为了给手术提供便利、保障足够的手术空间,左右患者均以健侧90°卧位摆放在手术床上,在固定体位后垫髙健侧,并把患侧上肢置于头架上。胸腔镜手术步骤:胸腔镜手术器械有STORZ成像、内镜、电凝钩、内镜缝合器等。手术操作控制分别设置在肋中线的7-8肋间(观察孔)、腋前线的3~4肋间(主操作孔)、病灶附近肋间(辅助操作孔),在胸腔镜监视下,常规离断、吻合肺静脉和支气管,对结扎、离断相关动静脉,常规切除肿瘤所在肺叶,对周围淋巴结完成清扫。开胸手术步骤:患侧第5肋间制作手术切扣(长约20 cm),以电刀分离皮下组织等,成功进入胸腔并暴露手术视野后,探查胸腔情况,结扎并处理肺动静脉和支气管,游离并切除病变肺叶后,清扫周围淋巴结。
1.3 观察指标:对比组间手术有关的各项指标,主要指手术时间(切皮-缝皮结束之间的用时)、手术出血多少、清扫淋巴结数、术后离床用时、术后引流持续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其中疼痛评分在术后24 h时根据VAS评分法[5]完成,分数越高,疼痛越剧烈。同时术后1个月时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为FACT-L量表(即FACT-L评分法)[6],其中FACT- L 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此外,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复发和1年生存率。
1.4 统计学分析:SPSS19.0软件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选择t检验,计数数据选择χ2检验,生存分析选择KM分析法,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本实验中65例观察组患者均成功完成胸腔镜下根治性手术治疗,无中转开胸病例。术后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清扫数方面有相近性(P>0.05),而观察组手术出血、术后引流持续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全部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虽然两组在术后均出现了手术并发症,但是观察组主要为乳糜胸(1例)、胸腔积液(3例)和肺不张(4例),而对照组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4例)、喉返神经损伤(3例)、肺部感染(2例)、乳糜胸(2例)胸腔积液(4例)和肺不张(4例),组间手术并发症方面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术后两组患者FACT-1评分也有显著性差别(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间手术指标对比(x-±s)
2.2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比较:手术之后的1年内,观察组复发5例(7.69%),对照组复发4例(5.17%),观察1年生存60例(92.31%),对照组1年生存52例(89.66%),组间复发和生存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肺癌是临床第一大恶性肿瘤,随着环境污染不断加重,其发病率处于明显升高态势中。外科根治性手术在早期肺癌治疗中具有无法撼动的地位,被认为是临床早期肺癌首选治疗手段。开胸手术和胸腔镜手术是目前主要的两种肺癌根治性手术方法,其中传统开胸手术适应范围广,对患者基础状态要求低,但是其手术损伤大,术后效果不如意,胸腔镜手术操作复杂,对于患者自身内在素质和术者经验要求较高,但其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关于二者的应用价值也一直是临床关注焦点[7-8]。本实验中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手术用时、1年生存情况上与对照组,说明胸腔镜手术的手术安全性和术后短期恢复效果更具优势,而且其根治效果可达到开胸手术水平。本实验胸腔镜手术时间与开胸手术相仿,这可能随着胸腔镜手术经验的积累,胸腔镜手术操作熟练度明显提升有关。综上所述,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性手术是早期肺癌的有效根治性治疗方法,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根治治疗效果明确等优势,建议临床推广。
[1] 殷勇,张小康.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7):1137-1139.
[2] 洪祎纯,张志锋,吴伟斌,等.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8):47-49.
[3] 廉彧.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1):56-57.
[4] 张大勇.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11):1381-1383.
[5] 吴颖猛,黄伟钊,姜海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2013,33(20):5161-5162.
[6] 李小兵.肺癌治疗中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与胸腔镜辅助治疗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6):153-154.
[7] 吴云舒.对比分析胸腔镜辅助与传统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1):69-70.
[8] 张艳娇,高禹舜.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胸腔镜肺段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对肺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16,19(10):7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