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推进文化精准扶贫的创新研究

2018-03-23陈雪孙吉全

神州·中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老酒传统工艺技艺

陈雪 孙吉全

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深度融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在推动传统工艺振兴、助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即墨区涌现了一批传统工艺类示范企业,这些企业在坚守传统核心技艺,创新创意,推动“互联网+非遗”、“旅游+非遗”等方面成效显著,开发了一批非遗衍生品,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促进了经济增长,带动了就业和扶贫,打造了一批非遗文化品牌。

一、即墨当地传统工艺发展现状

(一)资源分布情况。即墨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俗文化,积淀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几年来,我区公布了五批62项即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其中即墨发制品制作工艺、即墨花边手工编织工艺、即墨地瓜酒酿造工艺、葛村榼子传统制作技艺、张院簸箕制作技艺、田横砚制作技艺、即墨水煎包传统制作技艺、毛子埠升制作技艺、上泊金银器打造工艺、云桥香制作技艺、即墨麻片制作技艺等传统工艺类项目21个。这些项目都是纯手工制作,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但面对当今时代的变化,许多项目显现出有喜有忧的状况。经过调研,我区传统工艺类项目保护单位24家,家庭作坊590家,年产值60000万元。像即墨发制品制作工艺、即墨花边手工编织工艺等项目,本身形成了独立的品牌效益,又拥有一定的企业链,在保存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工艺嫁接、创新等形式,不断实现产品品种、工艺、材料等多方面的创新,创造出的产品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时代要求。

(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目前,拥有工艺类非遗项目传承人26人,其中青岛市级项目传承人9人。从事工艺类就业人数4000人。

(三)拓宽发展情况。近年来,即墨市文广新局组织专业力量深入挖掘即墨市独特的非遗文化资源,全面调研、研究、分析其市场价值,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工艺类产业化发展。一是引导企业建立网站,加大推介、宣传力度。二是引导企业建立非遗传承基地。三是支持高校到传统工艺项目所在地设立工作站,将科研理論成果与现有资源有机结合。四是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资源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将广大群众世代传承的手工艺通过展示、展销,拓宽增收致富的渠道。五是在坚持核心技艺的基础上,依托科技、互联网等现代手段,开展创意创新、提高非遗产品竞争力。其中成效特别突出的是省级项目大欧鸟笼制作技艺。2016年以来,移风店镇与青岛市商务局正紧锣密鼓地携手打造“农村电商示范小镇”。全村经营网店的农户已达40余户。

(四)社会教育情况。近几年,我们组织了虎头鞋虎头帽、即墨花边、大欧鸟笼等工艺类项目,“进校园、进课堂、进课本”活动。乡村非遗文化服务品牌由青岛胶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创建于2013年6月,该项目旨在保护非遗资源,弘扬传统文化,服务相关产业,利用胶东非遗博物馆的平台和优势资源,常年开展非遗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等义务服务工作。并多次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同时,积极参加非遗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播工作。面向社会开展非遗知识,传统文化教育;常年与学校合作,每周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学习传统优秀文化,通过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非遗知识、体验非遗制作技艺。在非遗博览园设立工艺类演示厅,即墨花边、葛村榼子、大欧鸟笼等工艺类项目已成为青少年校外第二课堂。

二、有效推进企业文化创新、保护传承

(一)保护、传承和弘扬即墨老酒文化。 即墨老酒“古遗六法”传统酿造工艺,已有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传承。限于地域、水源、工艺的复杂性,具有不可复制性,是即墨人民的一种感情寄托和引以自豪的中华瑰宝。它的师徒薪火相传,在即墨老酒人看来,这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传承好这一宝贵历史资源,就要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让它造福子孙后代。为了更好地弘扬即墨老酒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于2009年建成了中国北方唯一黄酒专业博物馆,系统搜集整理展示了即墨老酒的历史文化、功效、品牌、产品文化、饮用文化,并打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即墨老酒坊,为传播和弘扬即墨老酒文化搭建了良好平台,使即墨老酒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至全国各地。

(二)艰辛历练、极致追求、精神文化支撑和创新故事。在“正直做人,用心酿酒”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感召下和酿酒师口耳相传、身体力行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即墨老酒事业发展中来;在即墨老酒酿酒师傅的世代传承中,流传着“三天会酿酒,一辈子不出徒”的俗语,酿酒师傅们对即墨老酒传统酿造工艺持之以恒的孜孜追求和敬畏;把坚守工匠精神发展即墨老酒的责任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以“五个责任”诚信经营,对消费者、社会、合作伙伴、员工、股东的责任,彰显了负责任的食品企业良好形象;把酿造品质上乘、安全放心的即墨老酒作为对消费者的最大诚信,针对消费者的反馈,企业相继研发了适合糖尿病人饮用的干型即墨老酒以及海参即墨老酒、阿胶老酒等功能性即墨老酒新品,满足了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

(三)以工匠精神铸就民族品牌、制造高品质产品的故事。企业把即墨老酒的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对即墨老酒传统工艺严格恪守、潜心研究,和对品质的苛求,把品质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 即墨老酒人,对品质的苛求、对传统工艺的恪守、对即墨老酒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铸就了即墨老酒“黄酒北宗”的品牌价值,1963年就获得全国评酒会银奖,1984年获轻工部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之后荣获中国黄酒节特等奖、全国轻工博览会金牌、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布鲁塞尔国际评酒会特别金奖等荣誉。

四、存在问题分析及措施建议

(一)布艺类、草编类项目自身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没有一定的资金做保障,自身又缺乏创新,不能形成一定的产业链,发展比较艰难。

(二)纯手工制作的产品,费时费力,年轻一代不愿学,很多项目目前存在断代现象。如张院簸箕制作技艺、毛子埠升制作技艺,现在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制作。加上现在这些产品需求量大幅度减少,年轻人认为学习这些工艺没有前途,存在断代的危险。

(三)依托科技、互联网等现代手段,针对不同项目研究、开展创意创新,提高非遗产品竞争力、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四)结合旅游资源,根据群众需求,牵头联系相关院校,针对项目研究开发出适应各类人士喜欢的高、中、低系列新产品,打造项目产业链。

(五)建议对发展艰难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使这些项目能传承下去,防止断代。尤其是草编、布艺类项目应重点作为帮扶对象。

猜你喜欢

老酒传统工艺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刍议现代工业设计对传统工艺的发展性继承
听李波谈古董级老酒收藏
砖与竹
——印度传统工艺成就的家具系列
浅谈“锔瓷”传统工艺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