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2018-03-23董健辰

神州·中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山区小学人文教育心灵

董健辰

摘要:随着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各学校对人文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各种形式层次不穷,但在山区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人文教育因为教育思想、客观条件的影响,还发展得不够。本文就如何在山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因地制宜,搞好人文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山区小学;语文;人文教育;心灵

语文学科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基础学科,它包含了天文、地理、历史、物理、绘画、音乐等方面的知识。学习语文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增强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还能受到心灵的净化,情感的陶冶。正因为如此,随着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语文教育也越來越重视,尤其是其中的人文教育。那在我们山区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人文教育,以增强山区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他们以后能更好地与城里的学生竞争呢?

一、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弄清楚了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我们还要重视它。我们不能为了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就只注重它的工具性,而忽略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过去为什么我们山区小学的人文教育较为缺乏,一方面是教师的教育理念不及城里老师更新及时,另一方面恐怕就是我们的老师认为成绩比学生的视野更重要。其实,我恰恰认为山区的孩子开阔的视野比成绩更重要。如果孩子们就只是成绩好,而不敢想象远方,自然也就不敢去追求,那一辈子可能就只能像父母一样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了。如果他们能因为我们对他们的人文教育,了解更多的知识,见识更多的不同,那他们也会更有动力去追求诗意的远方。我们千万不可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因为我们也不知道自己在学生心中播下的哪一粒种子会发芽。

二、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内容丰富,包括各个学科,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广博的知识,那我们就没有办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我们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只是为学生讲解语文知识,许多学生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老师,孔子都不能决,那这个问题到底是为什么呢?哪个孩子说得对?”如果我们缺乏这些地理知识,那就只有抱歉地对学生说自己也搞不清。当然,也不乏有老师用自己牵强的理由去解释它。这只会误人子弟或者让自己的学生某一日想起来,觉得原来老师也是无知的。

如果我们平时不加强学习与钻研,那我们也不会了解现在各位名师对课文的不同解读,哪些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哪些是有失偏颇的个人之见。因此,要搞好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我们一定要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学习,学习各种知识,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做一个“万金油”(不仅什么都了解一些,而且还能为学生做出专业介绍或介绍)。

三、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容

同样的一篇课文,为什么有的老师能引导学生去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各种价值观念,而有的老师则会一带而过。这全在于老师是否有意识去挖掘其中的人文意义。我们虽然不赞成要像过去一样,把各种政治道理寓于我们语文课中,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失去原本的韵味,但我们也要努力去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人文因素,使学生得到心灵的滋养。

比如,《跨越百年的美丽》,里面不仅有对常识的了解——诺贝尔奖的由来,还有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我们是否该做一个像她一样的人:坚强执着、信念坚定、献身科学、贡献卓越、淡泊名利。在金钱面前,我们该怎么做呢?这看似和课文无关,可正因为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对比,使我们更是对他们崇敬不已。我想这正是编者的意图,希望学生能通过这样的解读,树立与之相同的价值观,并用其来指导他们的行为。

还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有《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等,我们可从挖掘的就是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到各地在不同节日的风俗,明白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激发学生的向往与热爱之情,也让他们懂得这个世界的多样化,使其更具有包容性。这个单元需要我们挖掘的就是各民族的生活常识。

四、人文教育要以教材为基础,不能游离在教材之外

在前面我们讲到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必须以教材为基础,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谨记这一点,否则,我们就是本末倒置。我们的人文教育必须贯穿于认知教学中,以体验、感悟为主,让学生在对文本的解读中去品味经典范文,在细嚼慢咽、反复吟咏中,心灵得到净化,品位得以提升。比如,教学朱自清的《匆匆》,他的主题就是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我们要挖掘的人文因素是时光易逝,我们要珍惜时间,莫让自己后悔。而最好的教育不是我们的讲解,而是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作者对时光流逝无奈的句子,请学生反复的朗读这些优美而感伤的句子,让他们在朗读中去真切地体会这份惋惜。

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文字的优美,体会情感的多样,还要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比如,教学《桂林山水》,我们为了让学生领会漓江水的韵味,桂林山的奇妙,不仅让学生反复朗读排比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还让他们仿照这个句子,写一写自己家乡的某处景点,这样既让学生练习了排比句的写法,又激发了他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在学生今后的作文中,他们也能更加灵活地运用。

五、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

山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开展得不好,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课外阅读太少,知识面太窄,教师有时在课堂上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教起来就有些费劲。其实,课外阅读与我们课内的人文教育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如果加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那么学生的眼界开阔了,他们懂得更多,教学中能与老师产生更多的共鸣,而且他们也会有更多的疑问,促使我们不断地努力,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了解世界的兴趣,促使他们自己去阅读,去了解。

参考文献:

[1]黄助昌,语文教学如何呈现“人文”?语文月刊,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第2期

[2]《小学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山区小学人文教育心灵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唤醒心灵
山区小学英语教学方法与路径的整体性分析
浅析山区小学英语听力教学
山区小学武术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