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护生气质类型的岗位胜任力培养
2018-03-23楼历月何洪义刘曼曼
楼历月 何洪义 刘曼曼
摘 要:本文从护生培养的角度出发,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业任务艰巨,浅析“订单式”培养,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类型,引导发挥其优势,克服弱势,努力提升护理岗位胜任力,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护生;气质类型;岗位胜任力
“三分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在呵护人类健康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人从母体分离的那一刻起,就接收各式各样的社会性因素,开始了作为一个自然人的社会化过程,逐步成熟,走向社会的各个岗位。气质作为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具有遗传性、稳定性,且没有好坏之分,广大学者将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及抑郁质,不同的气质类型的护生,在情绪智力、成就动机等人格特征上有显著差异。
一、 气质类型
美国教授Cloninger于1987年提出气质性格理论,解释先天或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他指出,气质来源于遗传,是对经验的情绪化反应,具有稳定性、跨文化和跨种族的一致性。古今中外有关气质的学说众多,我国古代《周易》依据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八卦象征,将气质分为离卦人、坤卦人、乾卦人、坎卦人、巽卦人五种类型。《黄帝内经灵柩》中的阴阳五行把人的生理与心理相结合,将气质分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和阴阳平和五类。美国心理学家Shelden依据人的体型不同,将气质分为内脏紧张型、身体紧张型和头脑紧张型。日本学者古川竹二根据人的血型不同,把气质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L.Berman等人根据人的内分泌腺活动,把气质分为甲状腺型、脑下垂体型、副甲状腺型、肾上腺型和性腺过分活动型五类Buss用活动性、情绪性、社交性和冲动性等反应活动的特性为指标,将气质分为活动性人、情绪性人、社交性人及冲动性人。Kagan和Moss等人根据人面临新环境时的表现不同,将气质分为抑制型和非抑制型两类。巴甫洛夫根据神经过程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将其划分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艾森克提出E、N、P三个维度,同时,用E维度和N维度构成四个象限,构成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有研究综合以上各种气质分类,得出尽管各种类型分类方式虽然基于不同的分类依据,但都可以纳入是否好交际、情绪反应强弱、是否容易适应环境、安静或活动的、反应是否迅速、精力是否充沛、内外倾等七个维度。
二、 护理岗位胜任力
护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学科,实用性较强,研究促进、维护人类健康的理论、技能及发展规律。岗位胜任力是根据岗位的需求和组织环境情况,保证员工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潜能完成岗位工作的要素,护理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是指在社会组织环境下,根据临床工作岗位的要求,通过培养和学习,能够将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最大化,达到就业门槛,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更优的护理医疗。在护理领域,护士岗位胜任力特征则表现为以心理条件为基础,受护士职业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对外在事物的内化,优秀护生更具有潜在的、持久的、发展的心理综合特征。另外、由于年龄、工作科室、学历等方面的差异,岗位胜任力也会有所不同。
三、 基于气质类型进行岗位胜任力培养
护理界认为岗位胜任力是护士完成基本工作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大多数专家从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来界定护士的核心能力,忽视了个人特质作为能力的基础作用。因此,结合以往的研究实践,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的个人气质,进行岗位胜任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护生的个人成长,延长职业生命,也有利于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 丰富护生培养知识,学习掌握气质理论。高校和高校教师作为护生的培养机构和培养人,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是教师的基本职业能力之一。随着管理学、人力资源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各领域对岗位胜任力的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护理学研究人员也开始对其进行相关的探讨和研究,发现护士岗位胜任特征的测量与评估不仅对确定护士的职业发展和教育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护理质量方面也起到了核心作用。掌握气质理论的有关知识,对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明确护生气质类型,自我认知全面科学。了解每一个护理专业学生的气质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学。通过新生入学心理普查,了解每一个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将专业教育和生涯教育相结合,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让每一位同学通过MBTI测评、采访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等多种途径进行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评价。学校和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特质及动态。
3. 坚定护生专业信心,因人而异分类培养。社会认同理论认为,认同可影响个体的思维、情绪和行为,行为是个体归属和认同的最终目标。学校根据因生制宜,制定专业情感教育方案,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悦纳专业,坚定信念,从而把自己的发展目标、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与从事的护理事業紧密地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气质及需求,根据在大医院、社区、基层医院的人才需求,因需培养,学校进行个性的全方位,多体系的护理教育,进行学生的心理辅导,让每一位学生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立.周易与中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徐少波,叶志弘.护理核心能力概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764-766.
[4]Ashforth BE,Harrison SH,Corley KG. Identification in organizations: an examination of four fundamental questions[J].J Manage,2008,34(3):325-374.
作者简介:楼历月,何洪义,刘曼曼,浙江省杭州市,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