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与择业观的研究

2018-03-23吴有余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心理资本大学生

摘 要:在当今社会当中,经济发展的节奏不断加快,反映在社会上的是竞争的不断加剧,在就业方面最引起人们关注的就是大学生的就业,面对许多就业上的挑战,需要开发心理资本和树立正确科学的择业观,关于两者的研究,本文就此做简要的叙述。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资本;择业观

一、 心理资本相关概念界定

(一) 心理资本的概念是在经济学和投资学文献当中产生的,在早期的时候,对心理资本的研究主要是经济学家的工作,比较经典的理论是心理资本是每个人在长期的年幼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心理上的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人对于自身的自尊感的重视和对待事物的观点。此外,关于心理资本的研究还集中到了其与薪水之间的关系,而且指出了对于个人生产率当中心理资本的关键地位。

心理资本在心理学上属于积极心理学地方中的内容,所谓心理资本,指的就是个体对于外界的积极心理因素,向外界表现出积极的行为。心理资本和社会资本,以及人力资本三者之间通常都会相互作用,最终达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会给人们带来一种思维和行为上的改善,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心理资本的提高具有非常大的收益性,显然,这样的影响是积极的。鉴于此,学术界一直在大力研究心理资本的相关理论,由于心理资本的独有特性,比如稳定性和广泛性都给学术界的研究带来了便利。

(二) 大学生心理资本

对于高校来说,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是一项非常困难而且长期的任务,开发心理资本必须要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可以与心理资本的研究相结合。(1)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形成与其他的略有不同,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所以对于心理资本的影响就不一样,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心理资本受到的积极因素比较多。(2)大学生心理资本是属于类状态属性中的一种,具有非常稳定的特质,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心理资本也会稳定地同步增长。(3)大学生的心理资本还具有可测量性,因此对于心理资本的研究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初步的了解。(4)大学生心理资本对于大学生本人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心理资本的强化,会让他们肯定自我,定位自我,进而改善自我。

二、 大学生择业观

对于大学生的择业观,我们必须要看到以下几点:首先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将大学生作为研究核心进行周边工作的展开,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够偏离目标转移到其他的社会成员;其次虽然大学生距离社会是所有教育阶段中最近的,但是大学生仍然是各个年级的学生,在这,大学生择業观的形成并不是一天两天的,而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最终的成型需要经过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学习的文化知识、家庭教育、参与的社会实践等等。

三、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择业观的教育对策

(一) 明确高校择业观教育的价值理念

择业作为大学生教育生涯后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其实贯穿在大学的始终,而这项任务对于毕业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般认为,先就业后择业,这是一种新时代理性的就业方式,先就业是对大学生理性思考的一种体现,择业则显示了大学生对于自身价值的不懈追求和梦想的实现。这样能够极大程度地节约社会资源,大学生一方面要对用人单位怀有负责的态度,合理地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另一方面还要能够以诚信去面对各种挑战,在社会上只有诚信才能够让每一个大学生站稳脚跟。高校应该辅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就业择业价值观念,让大学生能够少走弯路,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

(二)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

择业教育必须要从大学的开始就做起,这是为了引起学生们的充分重视,为此,每所高校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比较完善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制作自身的职业规划,其次,职业规划的课程体系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个性差异,以及学生的结构来进行构建,只有科学的课程体系才能够让职业规划起到更大的作用。此外,教育课程应该确定不同的侧重点,要注重平时的细节积累,使得职业规划的相关课程能够在不同的方面和层次推动学生的未来发展,教育课程应该让学生们明白,所谓职业规划和择业观绝对不是这些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应该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各方面整合,在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当中进行选择。学校还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大力宣传职业规划课程的相关内容,采用科学的方式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使得教育课程保质保量地完成既定目标。

(三) 完善大学生择业服务体系

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清楚的是:大学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社会群体,因此无论是在哪一个方面都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协助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对于大学生就业择业来说,应该加强高校主管部门和国家相关部门的合作,高校主管部门拥有学生管理和理论的专业知识,而政府部门则能够提供社会上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程序知识,两者结合形成可以完善大学生择业服务体系。此外,除了对大学生的择业进行设施完善之外,高校还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择业的相关实践培训、指导和咨询,结合社会实践丰富此类活动,最终建立完整的大学生就业择业服务体系。

(四) 加强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应设定合理的目标来逐步引导择业的实现。阶段性目标的设立便是心理资本中希望的具体体现,大学生渴望完成自身的意愿并顺利达到预期的状态。希望的存在是一种心理上的满意度,是一种对任何事物的意义感的体验,具备较高希望的个体能够更好地解决择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与困难,对于大学生科学择业观的树立起着重要的影响,而阶段性目标的确定也对大学生的择业状态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其次要采用引导-激发和鼓励式的教学设计,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乐观的形态,课堂教学上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促使大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激发大学生采用灵活的思维去看待问题,鼓励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讨与解决问题。

四、 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地增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才能够在激流当中保持自己正确的定位,努力开发心理资本,增强自身各方面能力,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谷朝众.大学生心理资本与择业效能现状及相关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王鑫.心理资本、大五人格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吴有余,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工商学院2014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猜你喜欢

心理资本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在职支教经历教师之专家引领、心理资本、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研究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创业型大学青年教师心理资本问题探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