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子羽毛球双打技战术特点研究

2018-03-23钱平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技战术羽毛球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赛录像观察法、对比分析法等,以杨维与张洁雯搭配的羽毛球女子双打为例,通过她们参加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以及各种超级赛、黄金大奖赛等12场决赛夺冠视频为研究资料,对比分析研究不同的战术配合对于比赛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基本技术掌握扎实并且性格互补的女子双打羽毛球运动员的组合对于羽毛球技战术能更有效发挥。

关键词:羽毛球;女子双打;技战术;技战术发挥

中国女子羽毛球双打运动从1996年以来一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而刚过去的里约奥运会,因处于新老交替的过渡时期,其他国家羽毛球运动的快速崛起,错失此次奥运奖牌。本文通过对中国女子羽毛球双打的战术的研究,结合运动员的互补性,从专业的羽毛球运动员角度,深入分析了羽毛球女子双打的技战术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女子羽毛球双打的技战术水平,为羽毛球女子双打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一、 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中国羽毛球女子双打选手张洁雯与杨维与其他选手的比赛。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调研

查阅国内、外羽毛球双打战术相关的书籍与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同时搜索中国期刊上的中国羽毛球女子双打战术的发展;并且整理归类后,为本文的羽毛球女子双打战术提供大量的理论依据。

(2)比赛录像观察法

通过对张洁雯与杨维的女子双打比赛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从而得出羽毛球女子双打战术的特点。

(3)对比分析法

用张洁雯与杨维她们俩与其他队友配合对比出性格互补的羽毛球运动员更有利于羽毛球技战术的发挥。

二、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女子双打羽毛球技战术总体情况分析

双打比赛中较为常用的技术主要有发接发技术、网前技术、吊球、杀球以及平抽快挡技术。发接发技术在双打比赛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好的发接发可以在第三拍得分,这个对于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都要有良好的状态;网前技术主要有扑推放勾,网前技术主要用于迫使对手起高球,给己方队友制造进攻机会,一个好的网前回球往往会直接得分;吊球和杀球主要用于双打中的下压进攻,直接得分或者迫使对手回球出现空当或较大的破绽,从而下一拍得分;平抽快挡技术在双打比赛中用得较多,用于压迫对手没有充分的准备而回球不到位,进而得分,或者用于摆脱困境,打防守反攻。

2. 羽毛球女子双打选手发球落点及技战术

如图1我们将发球区域分为5个不同区域,分别标注一,二,三,四,五。将靠近前发球线的区域划分成三个,分别是靠近中线的一号位,和靠近边线的二号位,及位于这两个位置的中间位置为五号位,这三个区域统称为发球前场区域。而靠近后发球线的区域称为后发球区,分别是靠近中线的三号位置,和靠近边线的四号位。目前使用较多的网前小球为主,在大型正规的比赛中几乎看不见正手发球。因为每位选手所控制的域变小使得进攻性加强,因此在发球时不敢轻易起高球,通常是以飞行弧度低,距离短,贴网而过的反手小球为主。发这种网前小球是一种限制对方发起进攻的非常有效的手段。而3号区域和4号区域的后场球,在比赛中也有较重要的地位,当对手将专注于网前,或者对手站位靠前时,突然发后场平高球,让对手反应不及而无法去很好地回球,但是这种球往往也很容易遭到对手的扣杀。

图1 羽毛球女子双打选手发球区域示意图

3. 羽毛球女子双打选手关键球应用分析

女子双打比赛中关键球通常指的是第三拍的擊球。在张洁雯和杨维羽毛球女双比赛中处理关键球主要是争夺前三拍的主动地位。因此在接发球后的第三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在发球占主动地位上,第三拍能够继续保持主动地位,那么接下来整个回合在组织进攻上将会占很大优势,而当自身发球质量不佳时,第三拍的处理是更显重要的,要想摆脱被对方压制进攻的局面,就必须要通过过渡拍去缓解防守的局面,这个时候第三拍就要采用过渡球,推底线或者推两腰位置,限制对方进攻,面对方接发球质量较一般时,那第三拍就要乘胜追击,抓住主动地位,积极组织进攻。在比赛中,当对手发球质量较差时,张洁雯和杨维一般都会形成推扑压,借机压制对手,那么对手第三拍就要采用被动球或过渡球来调整自己,比如起高球、推后场或抽平球。

4. 羽毛球女子双打选手攻防阶段的技战术

拍数是指在一个回合里每一位队员击球的次数,由于双打比赛的隔网对抗性非常强,在比赛中前三拍就会出现得分的情况,而随着每一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以及技战术水平的加强,每一位优秀的选手进攻和防守的技术都是非常强的,这就会使得多拍和超多拍的情况出现比赛中。

(1)抽球

抽球在羽毛球技术中使用还是比较多的,网前的快速平抽,在后场飞行路线长,飞行速度快,力量重,高度也是较高的球,借助球飞过来的速度和力量快速地将球抽过去,飞行的高度可以贴网过,也可以抽到对方的后场并且拦截不到的球。这一技术的使用,我国的杨维张洁雯组合与其他技术相比,使用率是第三位,与国外选手相比所占比例是较高。

(2)搓放球

搓放球是指网前搓球和放球相结合使用的技术,放球也可分为放近网球和放远网球。杨维张洁雯这对组合在搓球技术的使用上比例是较高的,与自己全场使用的技术相比较,搓放球使用的比例是第二位。这是对组合明显的特点,这对组合中的前后站位中杨维在前场,张洁雯在后场,网前主要是杨维的阵地,这对组合中前场的杨维,敢于在网球搓放球,通过多变的网前技战术,很好地控制网前,在给搭档创造进攻机会的同时,也能非常严密地控制网前。所以中国杨维张洁雯这对组合的搓放球不管是与自己全场使用的技术相比较,还是与我国的高崚组合及其他组合相比较,所占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3)吊球

吊球在羽毛球比赛中也是一项使用较多的进攻技术,吊球可分为劈吊,轻吊。这两种技术的差别就是吊球时所使用的力量,以及球飞行的速度和贴网的程度。在不同的时候使用不同的吊球技术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在一项技术使用较多的组合是我国女双组合杨维和张洁雯。这对组合在进攻的阵型上是后攻前封型,而后场一般是张洁雯在后场进攻的机会多些,而张洁雯在后场的技术使用除了杀球外就是吊球,她的吊球一般是通过与高运球和杀球结合使用,而且比较擅长和倾向后场轻吊球和劈吊结合使用。这种轻吊球落点较贴网,但是飞行的速度慢,而劈吊则速度快。

(4)杀球

杀球是羽毛球中最明显的进攻下压球,也是比赛中常用的进攻技术,杀球分为点杀、重杀。杀球可以是杀直线、杀斜线。杨维和张洁雯的比赛中多为后攻前封的技战术。二者都有不错的进攻能力,杨维的杀球不重多为精准,常常是进攻的组织者,而张洁雯多为后场的主要进攻。杀球就是最简单直接的进攻得分手段。我国杨维、张洁雯组合最为核心的技术,是杨维、张洁雯组合使用最多的技术。都有进攻的能力,进攻能力互补,杨维组织进攻,张洁雯进攻重杀,时不时来个吊球。张洁雯的重杀与杨维的封网很好地运用了后攻前封的战术。杨维、张洁雯组合在杀中路战术、杀两腰战术、攻人战术对杀球的运用是非常多的。杀球可以说是技战术的核心所在。

(5)接杀球

接杀球是把对手的进攻下压球还击到对方场地去。接杀球看起来是一种被动球,但当对手的杀球质量不高时,处理得当的接杀球,可以为己方创造反守为攻的机会或者直接得分。

三、 女子羽毛球双打的互补性研究

杨维右手握拍,身高172cm。技术全面,防守反击、组织进攻能力强,网前意识好,球感好、出球质量高,出球路线变化多但球比较软,后场进攻不重,但是球速比较快,落点攻得准,跑动能力强,场上发挥稳定,场上比较淡定。

张洁雯右手握拍,身高176cm。场上速度快,进攻力强,杀球重,防守相对较弱,控球能力相对较差,出球比较硬,相对线路比较单调而且失误比较多,场上的发挥不太稳定,比较容易紧张。

从个人先天特点上分析,杨维/张洁雯属于进攻型互补配对组合。杨维主攻网前,为组合中的组织者;张洁雯主攻后场,为组合中的进攻者。

在2007年,杨维/赵婷婷曾经配对过半年时间,但由于效果不太好,互补性不太强,在比赛中不能充分发挥出彼此的特点,所以成绩一般,最终还是把互补性体现明显的杨维/张洁雯重新配对起来。2008年奥运会后,赵婷婷与张亚雯进行配对组合,两人场上体现出明显的互补性,取得多个冠军,最终在2009年世锦赛上获得冠军。

通过杨维/张洁雯的比赛录像进行分析统计,两人配对组合中基本都是通过杨维的组织去进攻的,这里包括了通过杨维抢网成功创造张洁雯后场进攻机会的和杨维通过防守的转换成功创造张洁雯后场进攻机会的,在场上形成了以杨维为组织者张洁雯为进攻者的局面,整个双打的节奏都是杨维在掌握,张洁雯是跟着杨维的节奏和路线去跟进和进攻的。

网前处理上,杨维以搓、推、钩、弹结合,打的是“活”的风格。张洁雯则主要以推压结合放网为主,打的是“快”、“狠”的风格。杨维网前多点控制的变化和变速的能力往往能创造出很好的进攻机会,迫使对方只能起球,这时张洁雯在后场的进攻强项就能很好地发挥出来。而杨维网前处理的硬朗往往能创造出两人打分边压网的优势。一软一硬的网前处理让对方在等待中不敢乱动,杨维/张洁雯可以控制着整场的速度。

中半场的处理上,杨维以挡、抽、弹结合,打的是“活”的风格;張洁雯则主要以抽压为主,打的是“快”、“狠”的风格。杨维的中半场处理因为线路活控球能力强,所以可以与对方相持并保持良好的主动权,但是却没有能够得分的凶狠,这点张洁雯的简单但是硬朗的中半场处理刚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后场处理上,杨维以高、吊、点、杀,而且球都打得比较开,以控制为主,打的是“活”的风格。张洁雯则主要是吊、点、杀为主,而且进攻的落点比较集中,以强攻为主,打的是狠、准的风格。杨维的多变化控制进攻能充分调动开对手,但是进攻的威力略显不足,张洁雯虽然进攻节奏和线路变化单调,但是进攻威力大,对对手防守造成很大的难度。

防守处理上,杨维以挡、钩、抽、拉开为主,通过防守线路的变化防守并反击,打的是“活”的风格;张洁雯则主要是拉开和抽为主,都是以快出手和硬出球为主,打的是“快”、“狠”的风格。杨维超强的防守能力弥补了张洁雯的稍弱的防守能力,而张洁雯防守中的硬球反击也让对方感觉很大的威胁。

她们形成的打法特点很鲜明,杨维通过球路和节奏多变来组织进攻,张洁雯则通过绝对的力量速度来强攻。一软一硬,一活一狠,一变速一快速,两人的特点配合得相得益彰,而且这完全不一样的节奏和出球让对方显得不容易适应,充分发挥出配对间技战术配合的互补性。

四、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羽毛球女子双打运动员要有扎实的基本技术,与互补的心态更容易发挥技战术与互补的技术,来取得比赛胜利。同样的球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羽毛球的“活”。女子双打不断地向“快”“狠”“准”“活”的方面发展,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

2. 建议

平时应加强对运动员的了解,有助于培养运动员的突出技术。平时训练多加强技术的练习,注重培养运动员的突出技术,才能娴熟地运用于发挥。在训练中加强体能的练习,随着羽毛球的发展,双打的水平在提升,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更高。

参考文献:

[1]薛白.羽毛球不同技战术类型双打组合的特征及其实战效果的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4,(06).

[2]何芝锦.2013年广州羽毛球世锦赛林丹、李宗伟技战术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

钱平,贵州省铜仁市,铜仁市云场坪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技战术羽毛球
羽毛球
对女子花剑近距离交锋技战术运用特征的探究
打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我学会了打羽毛球
2015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67Kg女子技战术特征分析
打羽毛球
智取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