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及成效

2018-03-23陈云风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农学专业改革措施成效

陈云风

摘要 以宜春学院为例,结合农学专业发展现状与定位,阐述了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并指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以期为地方高校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成效;宜春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4-0274-02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此,中国农业发展更需要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的应用型农业专业人才,农学专业毕业生将引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潮流,建立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农业发展的新历程。

实践是知识积累的源泉,农学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培养出的人才除了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高等农业教育逐步改革了传统的理论教育为主的模式,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但关于如何发挥高校能动性,使理论与实践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应对新时期新形式下社会发展对农业实用性和技能性的应用性人才的需求,仍需进一步改革农学专业实践教学[1-5]。如今,我国农业正处于现代化和规模化转型的历史新时期,农学专业毕业生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产业化工作的主力军,高校对于农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朝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及学生就业实际方向发展。江西省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宜春学院的农学专业以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通过导师制、寒暑假实习实训、设立学生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等系列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1 农学专业发展现状与定位

农学专业是宜春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是学校开办的最早的主干专业,此专业以“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提升农学专业水平”为办学宗旨,以“拓宽农科学生就业渠道、提升农科学生创业素质”为目的,实行走出去、迎进来,坚持开放式办学,注重与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联合、合作培养人才[6]。农学专业于2010年被列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在2016年江西省同类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名列第二位,学校农学专业毕业生市场需求大,就业率高,实际就业率可以达到100%。

我国各农科院校对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进行系列改革,也取得一定成效[7-9]。近年来,宜春学院根据专业学科发展规划,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研究当前新时期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农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实践改革以实用性和技能性人才培养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机整合校内实践环节、校外实践环节和校企产学研3个实践环节,形成由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同组成且面向全体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学生实践学习平台,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教研相长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以此探索培养具有坚实专业基础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实践特色教学模式。

2 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导师制实践教学模式

仿制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行一对一导师制培养,从新生入校开始就选择导师,每位农学专业学生至少选择1位专业教师作为导师,导师根据学生特质进行培养,有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直接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或者由导师帮助学生制订培养计划进行个性化培养,对将来就业做出规划,并按照规划进行指导性培养,导师对学生的培養是全程负责式,从入学持续到就业。

2.2 寒暑假农业企业实习制

根据现代企业人才观,从校内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基地以及企业合作等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及运行机制研究。利用学校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到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专业相关内容的实训,或组织学生去相关企业实习实训,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生产实践中去,学校计实践课必修学分。

2.3 创新实践项目和能力建设项目

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创新实验研究和实践活动。学校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并设立专门经费,同时教学院开放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作为支持,聘请专业教师指导,完成科研项目,发表相关论文,或申请专利技术,学生的科研成果或所得奖项按等级计学分。宜春学院有作为科研项目实施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培养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大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等具体措施。近年来,学生独立完成或参与完成省级科研项目逾10项,在《杂交水稻》等期刊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大多数同学毕业后都从事了与在校研究相关的工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毕业就业,改革成效显著。

3 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3.1 打造实践教学专业教师队伍

根据教师自身的研究专长分方向建设有组织、有计划的实践教学专业教师团队。对团队教师提出明确的管理和考核目标,建立绩效制度,将吸引学生实践人数、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学生就业质量等作为重要考核标准,实现教研相长。

3.2 优化实践课程培养体系

结合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增加实用性、设计性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同时通过多举办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竞赛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促进实践教学发展。

3.3 加强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为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农业技术推广基本流程,农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建立学科知识与学生能力系统建成方向相一致的田间实习和实训场所。增加基地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互动,增强实践基地的开放性和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

3.4 优化学生生产实践环节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好就业,就好业”为目的,开展案例式、体验式实践教学,同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让学生有机会去企业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社会市场变化,实时调整教育策略,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全面推进高校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改革。

4 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

通过教学改革,农学系先后成立了作物生产技术和分子与生化等教研室,形成了水稻育种研究、油菜育种研究、苎麻育种研究等科研团队,促进实践教学专业教师队伍形成、教研相长,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拓宽了学生就业路径,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学生的就业率及就业满意度稳步上升,学生能在农业相关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经营、管理工作,或在农业相关领域创业发展,或在科研、教学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果可直接使农学专业学生受益,拓宽农科学生就业渠道、提升农科学生创业素质。立足江西省农业产业化背景,紧扣产业需求,建设多维度的大学生实践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同时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地在宜春学院及全省各地实施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并且可将此项成果在全国推广,以期适应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发展。

5 参考文献

[1] 李海峰,周容,原朝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四年不断线”模式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3(5):137-138.

[2] 刘明久,李友勇,常景玲,等.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4):12-14.

[3] 赵长春.体现高校办学特色的创新实践:基于河南科技学院“大学生科技承包农户”的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4):133-136.

[4] 趙新亮,刘明久,王清连.构建学科-专业-基地-公司-农户实践教学载体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37 -38.

[5] 刘明久,许桂芳,王清连.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培养现代农科人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4):20 -23.

[6] 黎世龄.地方高校农学专业创业型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宜春学院学报,2014(3):127-129.

[7] 董桂春,张彪,陈宗详,等.“农学专业实践 ”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18-119.

[8] 海江波,冯 炜,廖允成.农学专业多元互补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1,12(12):50-52.

[9] 张新,张金宝,刘明久.农学专业四年不断线实践教学探索与创新: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0(10):104-108.

猜你喜欢

农学专业改革措施成效
基于现代农业的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研究
农学专业企业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启蒙农学专业本科新生创业思维的途径探索
关于我市中职学校发展农学专业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