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PT视域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18-03-23刘佳慧

考试周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ESP教学复合型人才英语

摘要:近年来社会对外语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呼声越来越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面临着挑战,我院利用信息技术强化个性化学习、加强ESP课程建设、强化专业用途英语教学、专业加外语主辅修建设的几点做法和尝试进行疏理和反思,从而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英语;ESP教学;复合型人才

一、 引言

SPT是System of Professional Talent的缩写,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及关相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世界贸易的全球化,国际交流、合作和贸易往来的日益增多,我国与外部世界的接触越来越多,对较高外语水平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而我国大部分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往往是应付各类英语考试的高手,但其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却明显不足:看不懂英文的产品说明书、看不懂更不会写英文的合同和商业文书、不会使用英文检索查询资料、更谈不上撰写英语论文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了,近年来社会对外语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外语类院校我院提出了SPT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外语素质,在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方面开辟新途径,走出具有自己特点的道路。因此,本文是对目前英语教学和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见解和主张,希望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 概述

(一) 英语复合人才培养情况和研究综述

在日本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缩写,指专门用途英语,以下简称ESP)教学已经比较普遍,他们提出了符合日本英语学习现状,满足英语学习要求和发展前景的ESP全新教学方法;在新加坡、罗马尼亚等国家,大学中开设的EGP(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的缩写)课程主要针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在听说读写方面打好基础,语言能力相对较好的同学,进入大学后则逐步接受ESP课程;现行的香港各大学英语教学状况也大抵如此。我国著名学者蔡基刚2013年曾撰文指出:真正的ESP教学并非想象中的专业英语教学,从理论源头上予以澄清,对专业英语和ESP进行了区分,他认为专门用途英语实质上是属于一种偏向内容的双语课程或全英语课程,重在专业知识,而ESP教学重点在于各自学科领域内的语篇、体裁尤其是这些领域内的交流策略和技能,非而内容。国内北京语言大学所有学科的人才培养都以英语教育为依托,很多专业英语课程都按照英语专业的标准设置;广州外语外贸大学选送外语教师到国外进行专业硕士学习,融入了专业背景后,教师学成回国从事专业课教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开设涉外法学等专业,外语和专业融合进一步加深。

(二)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制度建设的脉络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一直以公共英语教学为主,而涉及专业背景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却没有被列入教学大纲的要求。教育部高教司2004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该文件2007年做出修改:去掉了“试行”二字,增加了英语教学三个层次的单词量,作为非英语专业本科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为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颁布实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2013年上海率先在全国制定英语教学指导文件《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随后2015年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作为国家标准,并提交教育部,该指南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相结合,对当前时期我国大学英语的定位、性质及课程设置等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大多数应用型本科英语教育的模式普遍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的趋势,只会外语不懂专业,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内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当一部分是由专科院校升格而来,很多学校也都在进行着英語教学的改革与尝试:如分级、分层次进行ESP教学;开设英美文学赏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等EGE选修课程(EGE全称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就是通识英语教育),此外还有建立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等试点情况不一而终,总体上来说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但事实上也出现了很多牵强性的问题,个别院校为了教改而教改,应用型本科的学生外语水准和学习能力总体不能和重点本科生相比;另外师资层面的尴尬:英语教师专业性差,专业教师英语能力弱,最终只能严重降低学习及评价水准。因此,国家英语教学指南纲领性明确和课程教学要求的水涨船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面临挑战。

(四) 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通过对就业市场的调研,大部分企业对英语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经验相当重视,有业务水平+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受到欢迎,当前本科英语人才培养不符合就业市场要求及毕业生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的要求日渐突显。对我院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酒店管理等300名大一、大二和大四毕业生(每年级段各100人)分专业进行调查,统计72.3%的学生承认在生活和实践中使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少,渴望增加英语学习交流的机会;82%的大一大二学生了解ESP教学后,表现极大的积极性,欢迎这种教学模式;73%学生在进行完ESP教学后,认为专业英语的公共外语讲授过书面化程度大,同时外教进行专业英语教学过程又或多或少听不懂(因为大多外教不会汉语,仅会经济、商务、酒店等专业课)。因此,力求从课程的改革前提出发,打造外语+专业教学体系,突出SPT模式下首要的外语应用能力,通过线上课程及CCTalk英语网络直播平台线上辅导,微信英语平台线下交流等模式的实施和研究,对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

三、 我院实施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几点做法和尝试

(一) 利用信息技术,强化个性化学习

结合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15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从2017年9月份开始,我院大一新生开始采用新目标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该教材配套网络课程和手机移动学习资料:学生通过外教社课程中心网站(http:∥course.sflep.com)和输入拆封后的二维码和验证码,进行在线学习,另外手机下载并启动“移动课堂”便可在移动手机上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听说教程》采用教育部精品教材《大学体验英语》第三版,每个单元增设两个英美外籍人士录制视频素材,可配套下载。充分利用网络,各专业领域的5位英语教师本学期已经开始在CCTalk网上教学平台讲课,创建相应的课程平台,并逐步积累构建资料库存。学生可依自身的需求,从材料库中有选择地进行课后学习和测试,实施过程中通过跟踪检测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情况,探讨建立与学生水平和专业特点相匹配的教学管理机制,突出实效性。

(二) 加强ESP课程建设,优化教学效果

我院大三开设了大学英语9门后续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包括物流英语、财会英语、会展英语、网络英语、新闻英语、酒店英语、法律英语、英美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等专门用途英语和专业英语。蔡基刚指出“ESP不同于专业英语……ESP教学可以只限于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如阅读技能、口语交际技能,也可以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非内容教学,因此越来越多学者积极倡导ESP教学,越来越多的大学基础英语正在实现由基础英语的EGP向专门用途英语ESP转变”。基于以上原因,选修课进行中引入情景法、交际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用以优化教学效果。从相关教学方法研究总结,从而积奠了有益经验,比如为了实现案例式教学,学生在模拟工作岗位的训练中进行英语贸易环节的操作,再如商贸英语利用网络和计算机完整地仿真模拟进出口业务各环节的实际操作,在这“实弹演习”过程中如何提高服务技能,通过经验得失进行总结,对更好的专业用途英语教学积累了有益做法。

(三) 与专业教师合作教学,相互取长补短

以我院国际商学院为例:具有海外留学和国(境)外访学进修背景的教师23人,另外,还聘请了STEVE RICHARD SHANKS、ELISA FRIGATO等10位拥有工商管理硕士、经济国际商务、国际管理等专业的外籍教师担任《国际商务谈判》《商务礼仪》《市场促销》等课专业课程教学,但目前很多外籍教师还采用“单打独斗”的方式教学,目前相互合作属于个人合作阶段。专业用途英语教学利用现有师资还是团队建设,目前教学中没有采取的一刀切的模式,而是选修课为主的模式,体现了课题实施中的严谨有序性,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和专业课全英文教学中涉及各个系部的联系,跨学科的教师要进行协作,这就需要打破院系和专业壁垒将对外籍教师专业课教学情况加以研究,努力做到1+1>2,该步骤的实施需要各专业之间加强协调与合作,即需要打破院系、部门藩篱,进行师资整合,对此院领导也有所意识,并着力推动。

(四) 结合第二专业创办、积累复合型人才培养经验

第二专业目标是“外语人才专业化”和“专业人才外语化”,社会对单一外语人才的需求将逐渐减少,复合型人才倍受各类企业、事业单位青睐。一些高校在教学改革上,出现了 “外语+国际贸易、外语+外交、外语+法律、外语+新闻”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时鼓励学生修读双学位、双专业,同时鼓励更多的学生考取国内研究生或到国外继续深造。我院于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开始采用主辅修形式开设复合型专业,鼓励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利用业余时间修读另一个专业,即专业+英语;英语+专业;小语种+英语;此外针对大多数非英语学院学生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增设相关英语类选修课,以及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的公共选修课程,保证大学英语四年不断线,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具备较高能力,同时在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具备综合素质及跨文化沟通能力,具有國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人才。

四、 结语

我院致力于探索与实践SPT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坚持“应用型、国际化、高水平”的办学定位,“坚持外语+”等战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委办公布的2016 年12月大学英语考试数据,我院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到55.73%,高出全国非211院校平均通过率近30个百分点,并超过了全国211院校平均通过率,在该方面取得了点滴成绩,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全方位、立体的,其实施的路径仍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相关的经验得失仍有待后续进一步的研究总结,希望本文对应用型本科外语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梁远春.ESP课程体系视野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衔接模型构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

[2]张海明.大学英语ESP项目课程的内涵与设计[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6,11.

[3]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

[4]罗娜.制约我国ESP教学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J].山东外语教学,2016,1.

[5]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ESP教学发展的关键[J].外语教学,2013,1.

[6]王长喜.《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解读与应用[EB/OL].百度文库,2015,12.

[7]祝慧颖.浅析大学英语ESP教学模式的发展[J].考试周刊,2015,72:82-83.

作者简介:

刘佳慧,浙江省绍兴市,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ESP教学复合型人才英语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网络环境下ESP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ESP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