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读教学示例

2018-03-23白瑞雪

考试周刊 2018年32期

摘要:《驿路梨花》是人教版七下第14课。该单元的阅读主题为“修身正己”,要求了解古今仁人志士的嘉言懿德,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加强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驿路梨花》讲述了人们学习雷锋精神,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感人故事,赞颂了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美好品质。单元学法是略读的阅读方法,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略读,能力的养成,需要略读实践。

关键词:《驿路梨花》;略读;助人为乐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初步掌握课文内容。勾画出描写“梨花”的相关内容,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品味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2. 过程与方法采用略读的阅读方法,当堂讨论,明确文章主旨。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助人为乐的朴实民风,培养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初步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小说的主旨值得探究。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品味标题的妙处。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咱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测测大家的眼力(PPT上飞过大小不一的气球)。刚才飘过多少个气球?大家眼力了得。有一种考验眼力的阅读方法,叫“一目十行”,每次进入视野的字数以行来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边学习“一目十行”的阅读本领,一边欣赏美丽的驿路梨花(板书)。

二、 “梨花”故事

(一) 讲授略读的方法

师:“一目十行”的阅读方法,叫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可以跳过某些细节,了解文章内容大意。不仅仅强调快,还得注意力集中记住内容要点。要想掌握此项本领,先需熟记口诀。老师现将秘诀传授给大家(PPT展示):一要(速度)。二动(动眼、动脑),四不(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视)。请同学们齐读一遍。闭上眼睛背诵一遍。

(二) 运用略读的方法

师:为了检测同学们的略读能力,阅读限时五分钟,之后合上书本,等待大家的是有关文章内容的抢答题,有比赛就有对手,今天我们将同学分成兩大组,比比看哪一组强(学生开始略读,阅读时可能出现发出声音、手指滑动、摇头晃脑等行为,教师巡回纠正错误行为。)

(三) 考察略读的方法

师:五分钟到,请合课本。比赛开始(边问答边计分)。

1. 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文章涉及到哪些人物呢?2. 这些人各自为小茅屋做了什么事?3. 围绕这个小茅屋,产生了两次误会、三次悬念你知道吗?4. 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

【讨论明确】

1.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梨花、解放军。

2.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修葺小茅屋,为小茅屋添草、挖沟。瑶族老人给小茅屋送水送粮。梨花、梨花妹妹照管小茅屋。解放军叔叔修建小茅屋。

3. 误会:13和14段,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30~32段,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悬念:7、8段,我们发现了小茅屋,疑惑这是什么人的房子?12~14段,瑶族老人不是小屋的主人,到底谁是主人呢?29~32段,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

4. 所有为小茅屋做过好事的人都是主人。

小结:我们来关注比分。恭喜获胜组。同学们已经运用了略读方法初步掌握了“一目十行”的本领,理清了故事情节,希望大家能将今天学到的这项本领多加运用,扩大阅读量(再次背诵略读方法)。

三、 “梨花”韵味

师:老师还有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我们来看题目《驿路梨花》,“驿路”的意思是什么?那“梨花”呢?梨花在文章中出现了许多次,各有什么含义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勾画描写“梨花”的内容,想一想“梨花”在句中具体指什么。

【学生展示】

1.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2. 一弯新月升起了……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3. 老人家说到这里……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4.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5.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讨论明确】

1. 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于带去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2. 实写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以自然环境美烘托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进优美的意境之中。3. 指一个叫梨花的小姑娘。4. 虚写,“我”在梨树林中看到梨花姑娘的梦境。自然界的梨花衬托梨花姑娘,表现梨花姑娘的无限美丽。表现了“我”对她的衷心赞美。5. 引用诗句,点明文章主题。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表达了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

小结:同学们现在来看这个题目,“驿路梨花”是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又是梨花姑娘,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也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融为一体;同时,“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韵味。

四、 “梨花”精神

师:文章最后一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升华了主题,你能对对子为这篇文章点题吗?

【讨论明确】雷锋精神代代(人人)(处处)传(颂)。

师:本节课我们通过略读把握了故事情节,也深入探究了文章的主旨。请你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像梨花一样的人呢?

课堂小结: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梨花”,去播洒“梨花”的芬芳!

五、 作业布置

课后略读《梨花满咸阳》,下节课我们讨论交流体会和想法。

作者简介:

白瑞雪,甘肃省嘉峪关市,嘉峪关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