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构建自主创新的美术课堂教学
2018-03-23成玉娟
摘 要: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有高尚的情操,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知识尤为重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的美术教育则更为责无旁贷。
关键词:美育;情操;美术
一、 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神秘的气氛中、优美的音乐中、生动的场面中萌发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客观环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创新。
首先,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关注、爱护每位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比如:上课时用微笑和饱满的情绪,来感染学生,肯定学生的成绩,专心听学生的观点,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并常用“你真棒”“太好了”“你真聪明”“我为你骄傲”等语言激励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开发自身的潜能,迸出更多的奇思妙想。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教育性。人的心理有这样的特点,当他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他就会对其表示肯定的态度,并产生愉快的情感,想尽办法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所以有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讲故事、配音樂、做游戏、运用多媒体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为此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丰富其想象。例如:《海底世界》一课,我首先请学生欣赏一段海底世界的资料录像,引导学生随着潜水员的摄像镜头一同进入神秘、深邃的海底世界,使学生融入情景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录像结束,让孩子们说说他们眼中的海底世界。这时,老师说:“海底有这么多可爱的生物,那么谁愿意到前面来模仿一下你喜欢的生物呢?”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起来,表演后我又说:“同学们表演得真棒,不知你们画得如何?试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知识。
再次,把学生喜爱的游戏、竞赛等引入到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能力。如在执教《毛毛虫》一课时,比一比谁画的毛毛虫胖,谁画的毛毛虫长。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同学们争相比较谁画的长谁画的大。
二、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能力
在美术课中,学生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大都是直觉和想象力的结合,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发挥自己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也给予学生评价他人作品的权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阶段是认识和思维期,他们的创新意识还处于萌芽期,需要教师通过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来挖掘学生的潜力。
主体是一个哲学概念,在学生学习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是认识的客体,学习活动是一种主体行为,是别人代替不了的,教师的作用集中表现在“循循善诱”上。
艺术是求异的,只有与众不同,才能体现儿童的创造力。为此,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创作教学中,鼓励学生求异,求新,敢于超越,学生的创作个性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例如,在讲《遨游太空》一课时,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并请同学们讲自己知道的关于太空的信息,然后鼓励学生设计一种新型航天器械,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学生会用头脑、资料中的所有信息,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出内容各异的作品,让我这个教者也由衷地赞叹孩子的想象力。这样的课不仅使学生在造型、色彩上得到锻炼,更使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 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有了观察的基础,做好了充分的情绪酝酿,把丰富的生活观察灵感凝结于画笔之中,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需要的是勇敢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不要一味地追求合理的想象,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敢想不存在的东西,敢于创新。所以在引导学生想象时,可以进行组合想象,把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或多种事物组合成一个整体。只要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想象的条件,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不要责备孩子把太阳涂成绿色,也不要训斥孩子怎么把草莓画在了树上,谁敢断言他们今天的奇思妙想不是明天的现实呢?哪位教师敢轻言今天的小朋友不是明天的发明家呢?
美术是整个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部分,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美,促进其智力、心理健康等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学生要在美术课堂中、生活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创作。与此同时,学校应该选择正确的美术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美术课堂教学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为适应新课程改革,我们美术教师应把落脚点放在“以人为本”上,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贡献出一切力量。
作者简介:
成玉娟,吉林省梅河口市,吉林省梅河口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