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与探究
2018-03-23李淑敏
李淑敏
【摘要】随着新课改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小学数学的教学也因此更加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以致用性。这就要求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合理利用好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遇到的问题的同时,学习数学的解题方法与技能。围绕冀教版小学数学来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 冀教版 生活化 学以致用数学学科历来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是时间、空间等概念都源于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思想。一方面,多将生活中的素材请进课堂;另一方面,让学生多一份观察周围生活的用心,能够对周围事物多用数学思维来建立关系。换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课堂之外的生活。那么,如何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呢?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尽可能从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创设适宜的生活化教学情景。如在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求平均数”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创设来引入平均数的教学。如教师可先行提问学生的身高是多少?家人的身高是多少?最后再引出“家人之间的平均身高”这个数学命题,导入今天正式的教学: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发现需要解决的平均数计算问题,如通过课堂学习到的数学公式来解决家庭的月平均支出是多少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在超市购物时估算购买物品价格与数量。
二、借用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设计
小学生对于大千世界充满着好奇,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生活中的材料请进课堂,引出数学问题,进而导入教学。例如,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节的教学中,通过对耳熟能详的生活中的圆形的举例,如下水道洞口的盖子、汽车轮胎、红绿灯,等等。然后,再让学生通过预先准备好的纸,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动来准确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这样的教学,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迅速掌握了圆的基本特征。
三、与生活联系起来,找到数学方法的规律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的概念、定义、公式、数学法则等,它们都是通过对生活事物规律性总结而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与归纳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中遇到的模型、图形、图表等,进而概括形成数学概念。
例如,在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辨认一些熟悉的实例,如黑板的边框、过山车的轨道等。通过这种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来归纳出平行线的性质:如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可无限延长、永不相交等。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平行线的定义完整的概述下来: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也永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四、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生活化教学
我们常说知识来源于实践,与此同时,实践也能出真知。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要去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知识,而是要通过实践来理解其真正的价值所在。如四年级的小学生学会了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利用其来记录一下家人的日常开支、记录体重和身高的变化等。
这样的生活化教学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使学生)养成(了)记录生活的好习惯;二(是)培养(了学生的)理财意识,(使他们学会)合理安排日常开支。此外,还能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将更多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要继续深化教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拆线图来做观察记录,用温度记记录下某个月的温度并做成拆线图。总之,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可以不断的将数学知识拓展到实际生活中,例如我们通过以上方式将拆线图的应用价值充分发挥。
小学生经常会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许多问题,如何发展数学思维,培养通过数学知识应用来解决问题的数学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往往需要他们拥有一颗发现的眼睛,去在生活中探究、创造并应用数学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的案例不生枚举,教师要利用好生活这个大课堂,善加利用并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将生活材料融入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生活化,同时,还要利用生活经验,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让他们找到更多的知识应用渠道,在知识学习与应用的交互下,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活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不同的进步和发展。真正的通过生活化教学,达到小学生数學核心素养养成的目标),进而实现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吴书芬.浅谈冀教版小学数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J].学周刊,2016,(22):171-172.
[2]彭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科教文汇,2012,(0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