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2018-03-23徐光星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策略探究初中体育有效教学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共同追求的教育目标。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便要求体育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的发挥体育学科的特点,为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夯实基础。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简单阐述了几点有效的体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传统体育教学往往采用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并且锻炼活动缺乏目的性,致使学生觉得体育锻炼没有意义,便逐渐對体育锻炼失去兴趣。若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状况,教师应想方设法地探索出一些有效的体育教学策略来提高体育课所带来的意义,由此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促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笔者就自身教学经验和认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浅显地探讨了如何增强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一、 设计针对性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质量

以往的体育课中,教师常会带领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身体拉伸动作,这种缺乏目的性的体育动作对他们的身体发展并没有太大作用,反而会让大家觉得无聊、乏味,便逐渐失去了体育学习的欲望。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从中帮助他们提升身体素质,为其进行更高难度的体育运动奠定基础。比如在进行立定跳远训练时,笔者便让学生先进行蛙跳练习,帮助他们锻炼腿部力量,再以此为基础进行收腹跳来锻炼腹部力量,使得大家可以通过简单的训练就能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运用此种方式进行训练,可以让学生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学会立定跳远的具体动作,从而有效避免学生因动作错误出现受伤的问题,并且同时学习了多种体育动作,促使体育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又如在进行实心球练习时,笔者首先让学生练习俯卧支撑来锻炼臂部力量,接着再教授他们正确的投球动作,并让大家相互观察对方的动作是否标准,以此来降低学生在使用实物进行练习时的错误频率,促使他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由此可见,教师应设计出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正确技巧,由此才能真正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 开展活动式教学激发学生运动热情

初中生还未脱离好玩好动的心理阶段,将游戏和竞赛引入课堂不失为一个激发学生运动热情的好方法。在游戏和竞赛活动中,学生会在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中产生参与热情,从而发自内心的想要投入到其中进行娱乐或比赛,充分满足了自身好玩好动的天性。由此出发,教师应结合学生兴趣和学科特点,多开展一些富有趣味且意义非凡的体育活动。笔者就曾在课中开展过游戏与竞赛相结合的体育活动,比如“袋鼠跳接力”活动,具体规则为:将学生分为五人一组,大家站在操场赛道上,每个人之间相隔30米,将事先准备好的布袋套在腿上,以袋鼠跳的形式进行接力,移动期间布袋不能掉落,并且只能跳不能走,若有违规者则整个小组用时增加10秒,率先到达终点且扣分最少的队伍获胜。在这一游戏中,学生们因为兴趣所致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且大家都为了不给小组拖后腿都努力的练习,期间有一位学生因为摔倒而导致小组整体成绩不佳,非常沮丧,但大家都安慰他并且鼓励他完成了比赛。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体育课的乐趣,还从游戏竞赛中学习到了“团结才是力量”“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中开展游戏竞赛活动可以为学生营造出富有活力与激情的课堂氛围,从中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让大家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有利于其端正体育学习的态度。

三、 实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体育课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为其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既有利于他们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又有利于其个性化思维的发展。在这一理念下,教师可设计出多种体育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进行练习,最大化的提高体育训练的有效性。对于男生来说,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喜欢足球,笔者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对应的小组进行训练,并在旁边观察他们的动作是否标准,再加以指导就能让大家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成效,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对于女生来说,她们则更喜欢节奏性强且运动量较小的体育活动,于是笔者便组织学生进行体操练习,为大家准备一些彩带、花环等道具让她们自行编排动作,并作为一项大型节目在校运动会中进行表演。这样一来,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自己喜爱的活动中来进行练习,既能促进其身体健康发展,又能让他们感受体育课所带来的趣味。因此,教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能促使其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四、 贯彻德育教育增强体育课教育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意识到体育课也应加强德育教育。教师利用体育活动为学生普及道德知识,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还能增强体育课所带来的意义,从而让其意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在初中体育课中,教师利用体育活动训练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道德品质知识。如在举行体育竞赛活动时,有些小组因为相互配合不佳频频出错,在输掉比赛之后也都出现了责怪对方的现象,这时笔者就让取得胜利的小组来发表他们的获胜感言,并通过这些获胜感言趁机告诉学生:“团结能带给人们强大的力量,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题,只要你们在下次竞赛时像他们一样互帮互助,自然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后来的比赛中,这些学生明显懂得了“团结”的意义,都取得了比之前更优秀的成绩。因此,教师应把体育活动当做教学切入点,帮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促使其得以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便要求广大体育教师谨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及时改善教学方式,从激发他们的体育学习兴趣入手,再加以引导促进其个性化思维的发展,并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贯彻德育教育的教学理念,由此来增强体育课堂的意义,最终在不断地努力下促进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顾琴.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6.

[2]姜雪娇.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徐光星,吉林省辽源市,吉林省东丰县小四平镇一面山中学。

猜你喜欢

策略探究初中体育有效教学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