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促进中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

2018-03-23杨琳娜

考试周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学习起点教学有效性

摘要: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基础与依据,只有确保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能符合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为学生更顺利地进一步探究数学新知识提供保障,才能降低学习难度,有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本文就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促进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学习起点;中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

新课改理念倡导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就需要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面向学生,将学生的学习起点作为设计教学方案的依据,以便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教学有效性的明显提升。

一、 依据学习起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数学教材中编入的内容,通常都是结合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机编排在一起,这些知识点之间都具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并且十分重视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基本与学生的智力水平及思维发展之间是相互适应的。然而,因为各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思维水平之间具有较大差异,所以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方面的能力还具有一些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并尽可能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合理把握教学任务、内容的难易程度,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与《周长》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通过调查与测试等方式了解教学的起点——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和意义。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并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故事“小熊的运动场”进行导入教学,让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然后,以黑板为教具,用卷尺量一下黑板两边的长度,进行周长计算,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和算法,并引导学生利用手边常见的物体如书本、课桌等,来测量、计算物体周长,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如此这般,从教学起点出发,整个教学过程沿着由浅入深的顺序不断深入,学生由于学习热情高涨,在知识学习上无障碍,所以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二、 依据学习起点,进行高质量的引导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基础、兴趣爱好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他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接受新知识时所适合的方法也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与措施,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困境,使得他们在教师的针对性引导与启发下,快速而正确地掌握学习数学新知识的线索与方法,最终显著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中与《除法》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生活化教学法,创设充满趣味性的知识应用情境:小明去商店买文具盒,文具盒8元一个,他带了40元,可以买几个文具盒?如果他带了5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文具盒?还剩下多少钱?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然后,再进行知识讲解,在讲解相关的知识时,为了消除学生的理解障碍,教师还要将之前学过的有关乘法的知识与除法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通过乘、除替换去解决一些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所学知识。

三、 依据学习起点,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虽然应把教材当成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但是也需要具备较高的加工及整合教材内容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案。在实际的整合教材知识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二次加工教材知识,努力使得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更好地满足学生特点,并且还应尽可能优化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与灵活性,以便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好奇心,推动学生自觉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中与《两位数與两位数的乘法》相关的内容时,该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估算、口算和笔算能力,难点是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原理。而许多小学中年级学生在乘法计算时,都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许多学生在两位数乘法计算时都会出现少些“0”,漏加进位“1”等现象。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在《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教学中,可以利用“两位数和一位数的乘法”这一知识点或相关内容进行导入教学,引入新知识,并让学生说一说两位数和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然后将要注意的要点写出来,并在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中,着重指出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四、 依据学习起点,充分运用学生经验

小学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都是他们学习新数学知识的增长点,并且小学生的数学基础也是其学习起点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经验对学习新知识的重要作用,并主动了解与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努力找出新课内容与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点,指导学生对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回顾,启发他们借助已有经验高效探究新知识,从而对新知识有更为清晰的理解及牢固掌握。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相关的内容时,我们知道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知识,小数乘法虽然是新知识,不过它只是旧知识在整数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而已。所以,教师就可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乘法的学习知识,通过类比、分析、推理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应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如4×2=8,4×0.2=0.8,那么,0.4×0.2等于多少?在此基础上再讲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教学扩展,就可大幅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新知识。

总之,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普遍不高,再加上数学教材内容较为抽象与复杂,不利于学生的扎实掌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以学生学习起点为基础,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练习,恰当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指导方法,最终使得各个类型与特点学生的数学能力都能得以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亚娟.把握数学学习起点,引领小学生有效学习[J].学苑教育,2014,15.

[2]张丽.关注学习起点,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

作者简介:

杨琳娜,福建省晋江市,晋江市陈埭镇横坂小学。

猜你喜欢

学习起点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新知与旧知衔接常用策略
“探究”再探究,“思考”再思考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把握“学习起点”,触发学习“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