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018-03-23熊永成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高中创新能力

摘 要: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作为一项备受各界关注的教学战略,高中计算机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策略两方面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

一、 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 计算机教学材料难度过高

目前我国高中使用的是为已经具备初级计算机能力的读者所编排的教材,内容上以小学和初中计算机知识为基础,不适合从零开始学习计算机的读者使用。作为高中教材,其非常符合高中的阶段性教学要求。但是,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多数高中使用的计算机教材知识点专业性太强,对于高中生来说难度过高,学生很难将知识点完全掌握,甚至有上课听不懂的情况出现。这种问题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和进程,也会使学生对这门课失去兴趣,导致成绩不理想。

(二) 师生对计算机课程没有正确的认识,重视程度低

高中计算机在高考中不设置考试科目,不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因此,在很多学生甚至部分老师看来,计算机是一门不太重要的课程,没有必要在上面花费过多时间。于是便出现了教师上课态度不端正,仅仅勾画重点内容作考试之用,一周只有一两次的上机实验课往往也被其他任课老师占用,学生根本无法学到实质性的计算机技能。而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不重视,最大的原因也是老师的不认真教学。学生认为这门课可有可无,且知识的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不能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理论和操作步骤,为数不多的上机课被学生用来浏览娱乐新闻和网络游戏,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三) 教学模式陈旧老套,缺乏创新

传統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我国高中目前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上课时老师将所有的知识讲清楚、说明白,学生不用自己思考,全盘接受即可。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会对老师产生依赖性,丧失基本的自我思考能力。我国高中的计算机教学方式多数为老师示范操作,学生在台下观看。事实上,计算机的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大同小异,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其创新和创造能力逐渐丧失。

(四) 理论与实践未能实现同步,学生缺少上机操作机会

计算机教学与其他课程的不同点在于对灵活性和操作性有很强的要求,纯理论并不能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掌握计算机知识,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需要通过上机操作来实现。然而,我国多数高中并未设置上机课程,理论和实践不能同步,即便是学生对理论知识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若没有上机操作能力,那一切也只是空谈。

二、 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 教师积极引导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单一、内容乏味,不仅导致学生无法全面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意义所在,更让学生失去了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然后适当地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景有趣、内容生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相互交流来解决计算机问题,从而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相关知识。教师的积极引导,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

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使得社会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计算机知识也随之更新换代。处于这样的一个大数据时代,高中学生倘若没有对计算机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不能顺应时代潮流,快速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因此,教师在计算机课堂上,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教师指点引导为辅,这样就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掌握尽可能多的计算机理论和操作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便可实现自主学习创新。

(三) 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计算机教学创新培养要求教师能够灵活地多元化地向学生教授知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作为学生前进路上的引路人,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研究发现,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设置不同的环节,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并和学生一起探索、钻研、实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在PPT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PPT设计比赛,让学生在享受比赛的愉悦的同时,也很好地巩固了知识。

(四) 实践与理论同步进行,提高学生上机操作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在上机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充分调动自己所学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此便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因此,教师的教学重心应该从只抓理论知识转移到将理论和实践操作同步进行,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学生的操作问题。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所学,利用Excel和Word为自己设计个人简历或者有自己专属风格的交流学习空间等,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 小结

高中在进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教材难度过高;师生不重视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老套;缺少实践等,针对问题且结合高中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策略:教师积极引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上机操作能力等。总之,进行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任重而道远,学校要和师生共同努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立国.刍议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6):110.

[2]王书海.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人间,2015,(21):119.

作者简介:

熊永成,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计算机教学高中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