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建构初中高效物理课堂

2018-03-23王芳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多元引导主体

摘 要:物理学科复杂的逻辑性和空间想象性决定了其高效课堂的建构不同于其他科目,单纯的改变教学方式只会短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促使他们保持一个完整良好的学习状态,本文作者在深挖教学过程基本组成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使其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最终共同完成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引导;主体;多元

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需要通过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联合发挥作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建构者具有明确的指向作用;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实际受益人,其主体地位不容忽视;连接教与学之间的重要桥梁为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桥梁的通畅性往往决定了知识的传递速度,进而大大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想要构建一堂高效的初中物理课是离不开以上几方面的促进作用的。

一、 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以学生现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想要独立完成对物理科目的研究和学习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对学生予以必要的启发,帮助他们能够快速攻克本学科的难点,减少心中对物理学科的抵触情绪,并通过目标明确的思维运动明显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声音的产生”这一课上,首先让学生通过触摸被橡皮锤敲击的音叉来感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这一物理概念,为了将音叉振動时的微小动作放大化,使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印象,接下来教师可以将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形象地巩固了学生心中这一物理概念;教师继续启发学生将这一结论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论证,可以给每位学生发一个橡皮筋,提问:“要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应该怎样做?”通过刚刚多感官刺激实验得出的理论知识学生很快就能想到使它振动就可以发出声音,进而找到用两只手指绷紧皮筋,另一只手来拨动它,使其发声的方法。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各种感官被充分调动,感性思维不断刺激理性思维产生良性运动,思路遵循了从现象解密本质的科学研究法则,并能够通过老师紧密而关键的启发问题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积累知识和能力提升的自我活动中。

二、 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物理知识看似艰涩难懂,其实它们都是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提取出的精华,教师在课堂上要使教学活动能够有效进行就必须以生活中的物理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自然去化解物理知识的抽象感,这样一来既增强了自身参与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也能够有效减轻理解知识的精神压力,在一个放松而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氛围里将知识快速与自身的经验相结合,顺利而有序地完成知识的积累、消化与吸收这一重要过程。

例如:在“升华和凝华”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介绍我们身边的这些明显的升华和凝华的物理现象来导入本课知识点。首先提问学生:“大家家里是否都使用灯泡?你们见过家里用久了的电灯泡吗?是什么样?和新的有什么区别?”学生们开始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经验储备,马上发现旧的灯泡内壁发黑;教师再提问:“那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们一时都回答不上来,基于学生强烈燃烧起来的学习欲望教师马上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灯泡发光时温度升高造成钨制灯丝受热产生升华,逐渐变成气态钨,气态钨再遇到冷的灯泡壁又凝华成固态的小钨粒,附着在灯泡内壁上。

这样一来,教师不仅能够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生活经验作为课程开始的准确切入点,还能够由这一典型的固态物体转化为气态再转化回固态的完整过程有效引起他们对本课知识内容的自觉探索行为,进而激发其主体作用达到最大化的合理发挥。

三、 注重多元化教学方式的组合运用

针对物理学科知识的理解难度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最匹配的物理学科教学方式为启发互动式教学方法,但是单纯的一种教学形式会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感,加之物理学科的独特空间变换思维性更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能够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结合,为学生建立多渠道的学习环境,以增加其进行知识理解与积累的信心和兴趣。

例如:在“重力”这一课上,教师不仅可以通过“熟透的苹果自然落地”这一生活常识来启发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去认识重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实操环节来亲自体验扔出去的物体最后都会下落到地面这一重力原理;然后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进一步动态展示不同物体在地球上所受重力的方向,让学生形象地明确“重力方向永远指向地球中心”这一知识点。学生在教师以上多种教学方法的联合使用中多方位且深入而全面地了解了所学知识,并有效地在脑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在由紧凑而严密的教学步骤组成的课堂学活动中,思路一直被充满新鲜感的教学方法所引领,始终保持了一个兴奋的活跃状态,进而做到由心而发地进入知识的探索过程中。

总之,学生在初中阶段刚开始接触物理这门蕴含深奥哲理而丰富内容的学科,难免出现手足无措、不知如何下手的情况,教师只要抓住以上教学活动中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合理利用,使它们的优势能够得到完美体现,一定可以扭转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固有抵触情绪,并最终达成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学科研究目标。

参考文献:

[1]谭元滟.刍议新课改环境下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亚太教育,2015-02-25.

[2]顾文敏.如何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J].亚太教育,2015-03-05.

[3]李玲慧.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探析[J].新课程(中旬),2013-06-18.

作者简介:

王芳,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二郎中学。

猜你喜欢

多元引导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当代语境下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探寻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