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2018-03-23梁惠姬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课堂实践语感阅读教学

摘 要:语感是一个人对于语言的一种感知和感悟,是影响一个人说话方式和表达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一个人的语感的培养是需要从小就开始抓起的,除了家庭教育培养外,学校教育是培养儿童语感的重要场所。语文作为一门汉语言的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都比较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这一汉语言的基础教学阶段中,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感;课堂实践

一、 引言

语感是一种神奇奥妙的感觉,好像自己的思维游荡在其他空间里。语感的培养需要通过一定的语言表达活动来进行,比如演讲、写作、阅读、朗诵等。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理解能力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除此之外,阅读教学是一个离不开读、说的教学,它需要教师通过打开学生的嘴巴来进行阅读或朗读,因此,阅读教学也是一个语感培养的过程。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又当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二、 语感内涵和教学意义

语感指的是比较直接、快速地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体现语文水平的重要因素。语感是对语言文字进行分析、理解、整合的高度概括,是一种语言学习能力的一种具体写照。语感所涉及的因素包括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情感体验等,包含了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感知和感悟,是我们在学习一门语言时所积累的感应经验。语感不是一种语言规律,它是对语言规律的一种感性认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自己的语感没有实际的规律可言。很多人培养语感的方法往往是从大量的阅读、听写、读说等行为方式来进行的,并且希冀在听说读写中获得良好的语言规律把握。语感就是你读文章时无意之间产生的感觉,这种感觉在语文阅读考试中经常出现,例如让学生从“随意”与“随便”两词选择一个填入适当语境时,就需要很好的语感,判断哪个词语适合切入读得通顺,这也与学生字词的理解有关。语感是能增强与训练的,多读些文学作品如鲁迅,张爱玲等等大家的著作,学生也许就能深刻地体会到语感的感受。语感的培养是增强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日常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一些有益于培养学生语感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

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实践

1. 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它通过学生对一篇文章的朗读,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朗读指的是清晰地将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是一种有声的阅读方式,是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基本功教学。语文教学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语言教学,而语言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朗读。朗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对于一篇文章、课文的情感和意义理解,可以说,朗读就是一种语感培养的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朗读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和爱好。例如,在教学《棉鞋里的阳光》一文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通过朗读熟悉课文内容,并且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去理解课文、把握课文,比如分析“妈妈”的形象;课文题目《棉鞋里的阳光》里的“阳光”到底指的是什么等。带着问题朗读可以增强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注意力和理解力,避免学生走马观花式的阅读。通过这样的阅读方式,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语感。

2. 在范读中培养学生语感

范读是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种情感把握教学。很多学生在阅读一篇课文时,大脑往往处于一种放空的状态,这种状态导致的结果就是读完了一篇课文却不知道自己读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把课文读完的。这样的一种“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极大地影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也影响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情感的把握。基于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通过一定的有效实践去改变现状。例如,范读。范读是教师在学生朗读之前或者以后,将一篇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让学生在教师朗读的过程中,把握整篇课文的情感基调和节奏。例如,在教学《司马光砸缸》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来让学生把握课文中的朗读基调和节奏。

3. 通过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语感是很难准确表达的,差不多等于“我知道这句话应该这么说但我也没想过为啥要这么说我就说出来了”,语感是一种感性的认知,就像我们看见一个美丽的姑娘就兴奋了,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想过她到底哪里漂亮,但我们还是兴奋了。语感虽然很难用具体的语言表达出来,但它的确是需要通过一定的读写听说来逐渐培养和积累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设计上,多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机会和实践。分角色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提升阅读教学趣味性的有效实践。分角色朗读会极大地增强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把握程度和理解程度,促使学生在分角色的朗读过程中了解自身所扮演角色的情感基調。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小壁虎”、“小鱼”、“老牛”、“燕子”、“妈妈”和旁白,然后让学生根据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分角色朗读可以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可以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氛围和气息,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分角色朗读来提升学生的语感。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感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体现一个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时,教师要注重在日常的教学设计和准备中,合理地选择和运用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在教学中分析学生认知特点和状况,从而科学地设计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琦,谷波.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5):111-114.

[2]吴振清.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27-28.

[3]黄唤英.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J].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70-72.

作者简介:

梁惠姬,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水口镇林村小学。

猜你喜欢

课堂实践语感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大学英语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学、导、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情景模拟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