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商业银行批发性融资业务的影响

2018-03-23赖文刚

时代金融 2018年5期
关键词:银行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下行,资本市场不断下挫,融资利率市场化下的影响,银行传统业务利润逐渐萎缩,尤其是对中小型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较大,从而刺激了同业业务发展。过快的扩张速度下,近年来批发型融资速度剧增,对原有贷款机制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批发性融资对贷款的影响分析,可以有效控制贷款风险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银行 批发性融资 贷款期限 期限错配

一、批發性融资业务对贷款期限的传导

(一)批发型融资业务与贷款期限相关研究现状

批发性融资指的是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融通,由于资金量较大,形象称为批发性融资,在国内一般主要方式为银行机构间的拆借款项。同业存款、同业存放、质押式回购、大额可转让存单(CD)等,都属于批发性。近年来,城商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其他地方性小银行扩张速度极快,主要得益于批发性融资规模的扩张有关,带来的利润增长的同时,随之带来的问题和矛盾也逐年激化。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有人认为企业过多的短期贷款比例过高是引发这次危机的罪魁祸首,对于贷款期限的研究也逐渐受到了业界的普遍关注。世界各国对贷款期限所具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时间还比较短,绝大多数相关文献出现在上世纪末,目前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企业特征、治理机制以及宏观环境等对于贷款期限所形成的影响。而就银行融资结构的层次对贷款期限影响加以研究的论点还比较新颖,国内在这个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

(二)供给角度下批发型融资与贷款期限关系

而随着学术界对于企业债务期限的选择方面研究持续加深,已经有人尝试就银行供给的视角对贷款期限所呈现的变化做出了一定的研究。有相关学者提出资产负债表当中的数据只能对历史债务情况加以反应,利用相关的贷款数据证明了有债务期限缩短的情况。之后对计量回归模型进行应用,将选择债务期限结构的相关理论作为基础,选取变量实施回归分析,最后证实企业需求方面的因素无法对贷款期限缩短的情况作出完全的解释,也就是说银行供给因素有对贷款期限形成影响的可能性。

针对这个问题,有其他学者就银行供给角度作出了研究,得出结论为贷款期限所呈现的缩短情况是因为银行融资结构出现改变而造成的。因为批发型融资占据的比例在不断提升,为了让资产跟负债期限之间形成相互的匹配,银行会更加侧重于对期限较短贷款的发放。存款比例较高,亦或是不良贷款率较低的银行通常在自身展期风险方面的关注较少,所以发放贷款期限对于批发型融资比例缩小形成的敏感程度也就会更低。

二、批发型融资结构造成负债期限错配

当前商业银行激进的经营政策是短借长投期限错配的重要因素。贷款期限是表因,融资结构变化是内因,贷款期限是融资结构变化的体现,两者反映出来的不好现象则为期限错配,存贷款期限错配实质而言为银行资金来源短期化,而运用周期长期化的问题。2015年,险资举牌成资本市场持续舆论焦点,期中宝能系预吞购地产龙头万科尤为引人注目。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以来,已有至少8家保险机构花费超千亿元举牌A股26家上市公司,以蓝筹股为主。举牌狂潮主体多为中小保险,“负债端成本较高,投资端压力较大”加上资产配置荒,倒逼险资加大权益资产配置。

目前,有更多相关学者对银行资产所呈现的负债期限错配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证实了期限错配是给商业银行带来流动性风险最为主要的一个因素。期限错配具有非常强的顺周期性,在经济形势以及市场环境比较好的情况之下,储蓄客户会更加具有信心,银行能够获取相对更加稳定的存款,实现对更多长期贷款发放,这也就会导致错配问题会进一步加剧。而在整体金融环境出现变化的时候,市场整体会有恐慌的情况出现,储蓄客户会针对全部银行加以挤兑,这也就导致银行很难及时将贷款收回。批发型融资属于对期限错配的盈利模式加以维持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外部环境出现变化的情况之下,非常容易导致资金链出现断裂的情况,导致系统性风险加剧。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美国的一些金融机构对长期贷款大规模的发放,造成利率风险的爆发,所形成的后果是有很多金融机构最终破产。2007年,美国的金融机构也证明了期限错配所形成的严重后果。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市场上出现了流动性短缺的情况,批发型融资市场呈现出严重萎缩的问题,同业拆借利率持续上升,并且因为市场整体的恐慌,存款人纷纷要求将存款提出,导致银行面对无法进行兑付的危机,最终走向了破产,造成危机更深层次的恶化。上文所述的事例都证明了批发型融资属于银行融资来源当中十分不稳定的组成部分,在金融环境有恶化趋势出现的时候,银行无法在批发型融资市场当中获取相应的资金支持,不能将贷款及时的收回,从而面临无法将资金兑付的风险。有相关学者针对美国金融危机在爆发之后的银行贷款期限作出了研究,发现了短期贷款比例出现了迅速提升的情况,这也就证明了金融机构已经意识到了资产负债期限的错位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总而言之,本文所提出的银行融资假说符合资产负债的综合管理理论,有着较好的理论意义。不仅证明了期限错位将会导致的严重影响,同时也从一定层次上反映出对资产负债期限进行良好匹配的重要性质。

三、批发性融资不利影响的对策

结合我国银行业贷款期限出现缩短的情况,同时针对行业内同业拆借以及债券回购之类批发性质的市场规模不断拓展的情况,就银行资产负债在综合管理理论等方面所呈现的需求,如果银行的批发性融资占比提升,负债期限相应变短,流转的速度提高,由于对展期风险加以控制的目的,银行会把资产期限跟负债期限之间进行匹配,从而应更加倾向于对短期贷款的发放。

与此同时,该理论提出商业银行在经营上需要注意让安全性、盈利性以及流动性之间形成相互的统一,结合目前的经济环境以及银行实际经营情况变化,对资产结构以及负债结构做出合理化调整。一是就安全性的层次来说,银行资金运行需要构建在安全的基础之上,对资产结构与规模做出合理化安排,让资产与负债可以在风险、期限以及利率等方面实现良好匹配。银行自身资本占据的比例非常小,而且由于批发型融资占比的提高,负债期限会缩短,而银行就安全性考虑,将贷款期限的缩短能够实现自身面临展期风险的下降,导致贷款人更为频繁的与银行接触,方便银行一方对借款人实时的经营情况作出了解。二是流动性则要求银行需要具备在任何时间满足客户贷款以及提现需求的能力,这也就要求银行可以随时将资金回收或者付出。不过,由于银行融资结构呈现出短期化发展的特征,为了让银行资产业务所呈现的流动性更强,银行会更加侧重于让贷款期限缩短,从而实现将自己所面临的展期风险移植给借款人。三是就盈利性的层面来说,银行主动让资产跟负债期限之间相互匹配,能够实现自身经营风险的降低。虽然银行将长期贷款占比降低会导致利息收入的减少,不过商业银行所具备的这三方面性质自身就有冲突存在,对安全性以及流动性进行考虑,需要将盈利性的降低作为代价。依据银行期限错配有可能会导致的损失来说,贷款期限的缩短也是对银行长远发展有利的。

该结论主要以银行资产在负债综合的管理理论结构相对称原则作为基础,要求商业银行在资产偿还期以及负债偿还期方面要尽量保持对称。不过,因为批发型融资在期限方面通常较短,在比例有所提升之后,会导致负债偿还期呈现出缩短的情况,流转的速度进一步加快,这时就要求在资产流转速度方面也应该实现提升,银行在对资产结构进行调整的时候就会适当的降低中长期贷款占据的比例,提升短期贷款占比。

综上所述,批发性融资比例及期限错配问题是我国银行业重要的研究性论题,如何把握两者关系对我国融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也可良好把控商业银行未来不确定性风险。当前中国监管层近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旨在堵住监管套利的漏洞,通过抑制杠杆,非银金融机构和理财产品的进一步的披露方面加强监管,我国目前该问题得以有效抑制和改正。但相关从业人员需要更为积极的探索,对国外的一些发展经验以及理论加以借鉴,继而与我国金融行业目前的整体情况相结合,创建出一套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银行融资结构体系,为金融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经济长期保持健康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赖旭.资本结构对我国上市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2]许南燕.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影响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0.

[3]杨中原,许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时间匹配的优化模型研究[J].金颤理论与实践,2010(9):13-16.

[4]王霞,袁卫秋,卢慧芳.关于债务期限结构影响因素之研究一一来自沪深股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08(2):21-25.

作者简介:赖文刚(1990-),福建厦门人,供职于赣州银行厦门分行。

猜你喜欢

银行
破产银行处置成本分担论
把握银行独立保函的相对性
噪音银行
欧美国家银行处罚案的启示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
“存梦银行”破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