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关注对知识使用的作用机制

2018-03-23张桐

张桐

【摘 要】在知识快速更迭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更多的外部信息冲击和整合。本研究通过对组织关注、知识价值评估的文献回顾,总结出了个体、社会认知、组织层面的注意力对外部知识搜索的作用机制。本研究结论丰富了注意力基础观视角下知识使用策略的研究,为提倡企业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知识使用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rapid change of knowledge, enterprises are faced with more external information impact and integration. In this study, we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organizational concerns and knowledge value assessment, and summarized the functional mechanism of individual, social cognition and organizational attention on external knowledge search.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enriches the research of knowledge use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ttention based view,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promoting enterprises to choose reasonable knowledge use strategies based on their own situations.

【關键词】组织关注;知识使用;知识价值评估

【Keywords】 organization concern; knowledge use; knowledge value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2-0047-04

1 组织关注理论的相关研究

近年来,企业战略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进展是提出了注意力基础观(Attention-Based View)。注意力基础观将企业视作一个注意力分配系统,管理者通过感知自身所处的特定组织环境和情景,来决定组织的认知和行动[1]。关注或注意力是指组织管理者对“问题”和“答案”的留意、编码、解释、聚焦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问题”可以是企业对外部环境感知的集合,包括困难、机会和威胁;“答案”是企业可选行动的集合,包括建议、惯例、项目、规划和程序。

Ocasio发展出了注意力基础观的相互关联的三个原则,通过不同层面的分析,揭示了在此视角下,企业是如何分配和控制其管理者的注意力:

在个人认知层面,注意力焦点原则将注意力的加工与个体认知和行为相联系。即管理者会对“问题”和“答案”有选择的关注,而选择的结果决定了他们的后续行动。

在社会认知层面,情景化的注意力原则决定了管理者在特定情境中将如何行动。即管理者的聚焦和行动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特定情境。基于这一原则,管理者个体的注意力焦点是由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所激发的,这种情景化的注意力进而影响其后续行动。

在组织层面,基于组织决策、战略规划、认知人类学等理论,合理分配注意力的原则解释了企业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是如何控制和引导企业的“问题”和“答案”,以及管理者基于情景所做出的决策。基于这一原则,个体和团队管理者的注意力处理过程是在组织中各个环节进行合理分配的,这些环节可以概括为企业的程序管道和沟通管道。而企业自身的规章制度、持有资源、参与者(特别是CEO和高管团队)、与其他企业的相关关系将刻画出企业的程序管道和沟通管道。

2 组织关注对外部搜索的影响机制

基于组织的注意力基础观和Ocasio发展的三个原则,我们从个体、社会认知和组织三个层面,分析总结组织关注对外部知识搜索的内容、渠道、行为影响机制。

2.1 个体层面的关注焦点是知识本身特性

管理者仅能将关注焦点放在有限的“问题”和“答案”

上,而其关注焦点的选择将影响他们后续的外部知识搜索行为。

Haas等[2]通过研究线上知识共享平台中,个体注意力与搜寻问题的相关关系,得出知识提供者的专业程度与问题需求的匹配、知识的复杂程度、知识热度将影响注意力焦点的选择。

对于问题与知识的匹配,当知识提供者所具备和能提供的知识与当前问题的匹配程度较高时,管理者将倾向于付出更多的注意力焦点在当前知识提供者身上,寻求后续合作机会。比如,企业会从多方外部信息源获取信息,但针对新产品开发调研,企业会选择专业的市场调研和咨询机构寻求与市场相关的知识信息;针对新产品的技术研发,企业会选择专业的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或高校进行合作。这种选择不会交叉进行,即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获取市场调研结果,或者通过外部商业咨询获取关键性技术的外部搜索行为不会发生。又或者,专注于国内市场开发的企业会进行更多的本地和国内知识搜索行为,与国内企业和专家进行合作;而即将开拓海外市场的企业将努力寻求国际知识的支持。这是由于知识与问题的高度匹配降低了管理者的关注成本,管理者只需选择专业密切相关的合作者即可解决当前问题。同时,由于外部知识的专业程度较高,合理的问题匹配将降低企业与外部信息源的沟通理解难度,增加彼此的意会能力。

对于知识的复杂程度,即知识的体量和新颖度,将会影响管理者付出注意力焦点的倾向性。体量较大、文字冗长的知识将会增加组织的认知负荷,导致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精力进行编码和解释,并整合进自己的知识框架,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企业的资源和精力,阻碍了企业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而高度新颖的知识则可能导致无法进行编码和解释,在付出精力后没有将其整合进自己的知识框架,这也是对解决当前问题无效的。因此,企业将根据当前需解决的问题,将更多的关注焦点放在复杂程度满足自身条件的知识上,选择合适的外部信息渠道,付出既能解决问题又不会损害其他工作的努力。

对于知识热度,组织不会选择短时间内大量涌现的知识进行关注,因为此时很可能已经是知识的成熟期,关注此类知识只能做创新的追随者。而对于适度出现的知识,由于其曝光较少,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且占有时效优势,组织会认为此类知识的潜力更大,付出更多的关注焦点,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正式的知识搜索行为。比如,作为创新引领角色的企业,在掌握市场趋势的基础上,在技术尚未成熟但已引发关注的阶段即会开始正式的外部搜索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占到时效先机,不至于落后成为追随者;另一方面是为了降低知识搜索成本。尚未成熟的技术知识一般仅被少量企业所持有,在此时与其展开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将帮助企业以较低的价格获得知识的使用权。待到技术成熟,用于商用的知识价格一定会上浮甚至翻倍,且知识的新颖性会大幅削弱。

2.2 社会认知层面的情景是管理者解释

管理者解释(managerial interpretation)就是管理者通过一系列选择性认识和简化手段理解外部环境的过程。为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管理者通过意义构建和释义对外部环境进行扫描、提取重要线索、加以分类整理、赋予解释标签,最终形成战略应对措施[3]。Dutton和Jackson将管理者对外部环境的解释分为“威胁解释”与“机会解释”[4]。

机会解释时,管理者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冒险的、创新性的搜索决策。一方面,机会认知增强了管理者的盈利信心,对领先搜索增大投入,寄希望于通过快速瞄准目标市场获取市场知识、加快技术知识转化,领先于竞争对手。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搜索强度和频率,企业可以更好地感知市場变动信息,提出多样化的创新解决方案以满足市场需求。

威胁解释时,企业倾向采取规避风险、保守稳妥的搜索策略以确保创新成效。一方面,威胁感知导致企业放缓新知识的搜索频率,采取低风险的跟随搜索策略。另一方面,管理者基于风险规避的考虑,倾向加强对竞争对手现有产品和技术知识的开发。

机会解释直接正向影响外部知识搜索的广度和深度,威胁解释直接负向影响外部搜索的深度[5]。

2.3 组织层面的合理分配是管理者对焦点的精力分配

动态的市场变化和技术更新影响了企业关注的焦点、形成了复杂的战略关注情境、导致了不同职能领域的分布式关注特征。由于注意力的有限性、易逝性、高替代性等特征,组织决策的成败取决于管理者注意力聚焦与配置。

沈灏和谢恩的研究表明,追求客户导向的企业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关注客户动向和信息,从而发掘潜在的需求并满足于他们。技术导向的企业必须关注更多的技术产品信息和资源的学习和获取,从而推动技术研发能力和技术产品生产能力的提升和改进[6]。虽然单一技术导向和客户导向都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正向影响作用,但企业同时追求技术和客户导向将抑制企业绩效的增长。

奉小斌和王惠利将高层管理者的注意力焦点分为内部和外部,内部关注组织机构、员工等内部因素,外部关注行业变化、顾客、供应商等外部因素[7]。注意力的配置差异反映组织作为一个解释系统的特征,这种差异影响管理与组织认知,进而影响战略行动的制定与实施效果。内部注意力过多,企业对外部机会不敏感,同时容易受到内部因素存在分歧时引发的压力,对采取领先搜索策略的企业不利。但对采用跟随搜索策略的企业来说,可以将外部搜索与内部因素很好衔接,使得内外沟通顺畅,同时有利于企业应对外部机会或威胁采取立即行动。

3 知识价值评估对知识偏好的影响机制

Menon等[8]的研究比较了管理者对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的价值评估差别,认为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知识使用的成本和收益,以及集体意识、“非我所创”综合症将影响管理者对两类知识价值的判断。

对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在单纯的内部竞争或外部竞争中,相对应的内部知识或外部知识的都会得到更多重视。内部知识是知识所有者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其独有性在内部竞争中可以提高知识所有者的地位并与其他人区分开来。但在外部竞争中,看重内部知识会让管理者忽视外部因素的变化,从而失去机会,落后成为追随者;同时,使用外部知识对自身地位的影响较小。

对于知识使用的成本和收益,内部知识作为已有资源和已掌握的知识框架,其使用成本更低,但由于太过熟悉且在新颖性上的固有缺陷,管理者对内部知识的收益预期较低;外部知识的获取成本比内部知识高,且在编码、解释和整合阶段面临更高的使用成本,但外部获取的知识具有更高的新颖性,正是由于管理者对外部知识的收益预期较高,才会在关注焦点的选择和注意力分配时为外部知识的搜寻付出更多努力。

对于集体主义和“非我所创”综合症,Antons的研究讨论了为什么人们会拒绝外部知识,即便它很可能是对组织有用的[9]。一方面,处于自我防卫的作用,人们不希望他人提供或建议的信息比自己的更能胜任当前工作或解决当前问题,因此会拒绝外部信息。另一方面,为了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人们倾向于通过使用或看重自己所持有知识的方式,达到表达自我态度的目的,而这一行为将导致对其他价值观、意识形态的强烈拒绝。而当具有此类倾向的个体聚集在一起形成团队和组织时,又会激发出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进而排斥集体之外的外来信息,形成看重内部而拒绝外部的组织惯性。

综合来看,管理者对知识价值评估的要素是多方面综合的,在评价外部知识时,会考虑到外部知识的新颖性,对内部知识的补充以降低创新风险,以及“非我所创”综合症的负面影响;在评价内部知识时,会考虑内部知识的独有性和保密性,以及其较低的使用成本。

4 外部搜索对知识使用的影响机制

外部知识的引入将冲击对内部知识偏好的惯性,同时丰富组织知识框架,为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和成功机会。但受制于有限的精力和企业自身持有资源、所处环境,外部搜索行为对组织知识使用情况将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

第一种是外部知识替代内部知识,或继续使用内部知识而拒绝外部知识。根据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为搜索信息而付出的努力都是成本,但无法保证这些信息将来都能够用以提升创新,因此企业可能会认为无论在内部搜索还是在外部搜索都是相同的,彼此只是另一种的替代。此时,企业将选择使用最能够满足组织创新目标的信息搜索方式。例如,对于渐进式创新,外部知识的获取成本太高,只需基于企业已有知识资源即可,此时企业将继续使用内部知识而拒绝外部知识;而对于激进式创新,需要完全不同、充满技术不缺定性的新知识和资源,内部知识获取无法满足这一需求,企业将通过外部知识搜索行为对内部已有知识进行替代。

第二種是外部知识与内部知识进行整合,达到内外部知识使用平衡。内部研发和外部知识获取是互补性的创新活动,企业的战略环境调节这一关系:对基础研发的依赖较高时,这一互补关系很显著。特别是考虑到过度进行外部研发所带来的弊端:外部产生的知识很难成为企业独有的资源,存在被竞争对手获取的风险;过度的外部知识获取损害了企业在获得的知识资源上实际部署和构建所需的整合能力,缺乏对隐性内容的准确理解将导致企业无法完全掌握新知识;外部研发需要管理者投入很大的注意力,而注意力是稀缺资源。因此,组织将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同等看待,在价值评估时不严重偏向其中一方;通过内部研发创造企业特定的知识资源,外部知识的重新部署过程可以基于这些资源进行,由此整合而成的知识难以被外部学习,成为企业独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Ocasio W. TOWARDS AN ATTENTION-BASED VIEW OF THE FIRM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 18(S1): 187-206.

【2】Haas M R, Criscuolo P, George G. WHICH PROBLEMS TO SOLVE? ONLINE KNOWLEDGE SHARING AND ATTENTION ALLOCATION IN ORGANIZATION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5, 58(3): 680-711.

【3】奉小斌. 集群新创企业平行搜索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管理者解释与竞争强度的联合调节效应 [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6,28(4): 16.

【4】Dutton J E, Jackson S E. Categorizing Strategic Issues: Links to Organizational Action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7, 12(1): 76-90.

【5】Liu J, Chen L, Kittilaksanawong W. External Knowledge Search Strategies in China's Technology Ventures: The Role of Managerial Interpretations and Ties. 中国技术创业型企业的外部知识搜索策略:管理者解释和纽带的作用 [J]. Management & Organization Review, 2013, 9(3): 437-63.

【6】沈灏, 谢恩. 技术客户导向、组织文化与企业绩效:基于组织关注的视角 [J]. 科技管理研究, 2014(16): 115-21,39.

【7】奉小斌, 王惠利. 新创企业搜索时机、即兴能力与创新绩效:管理注意力的调节作用 [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7,29(4):15.

【8】Menon T, Pfeffer J. Valuing Internal vs. External Knowledge: Explaining the Preference for Outsiders [J]. Management Science, 2003, 49(4): 497-513.

【9】Antons D, Piller F T. OPENING THE BLACK BOX OF "NOT INVENTED HERE": ATTITUDES, DECISION BIASES,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15, 29(2): 19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