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开发行业其他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研究
2018-03-23管思琪杨守杰
管思琪 杨守杰
[摘 要] 对2014至2016年房地产开发行业上市公司年报进行分析,采用价格与报酬模型对总样本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从其他综合收益、综合收益总额及净收益角度,探寻会计收益与企业内在价值的逻辑关系。研究结果为净利润与综合收益总额具有价值相关性,但后者价值相关性要弱于前者;其他综合收益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反映其他综合收益对净利润有补充作用,使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价值做出科学评价,进而提醒其不应忽视其他综合收益。
[关键词] 其他综合收益;综合收益;净利润;价值相关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3. 018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03- 0043- 03
1 引 言
为满足决策有用性,财务报告使用者愈来愈关注会计收益的范围,不光重视传统的净利润,亦考虑企业将来潜在的利得与损失,即其他综合收益。2014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要求,让更多会计信息使用者提出:或许增列其他综合收益,可更精准判断企业价值。
近年来,由于较发达城市房价猛增及人们购房的刚性需求,其市場价格与历史成本计量的帐面成本相差甚远,无法真实显现房地产开发企业价值。故本文对2014-2016年房地产开发行业研究,检验其他综合收益对企业价值的解释程度,提醒管理层与投资者其他综合收益的重要性,最后在内外部的共同作用下,为公司获取更多经济利益流入,且愈发有助于利益相关者进行理性决策。
2 信息观与计量观下的企业价值
在资本市场中,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要求,会计信息从“是否影响”及“如何影响”决策的维度,逐步形成信息观和计量观。前者建立在市场有效假说的根柢上,真正内涵为利益相关者会依靠现有的会计信息,改变对未来会计收益水平的评价,故影响市场中股价变动[1]。通过建立报酬模型,检验收益信息与股价变动的联系,进一步判断其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而后者以净盈余理论为基础而产生,主要特征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信息,并应用到财务报告中。利用会计信息的量化指标,评价企业内在价值,通过设计模型估算企业价值,并与企业实际股价进行对比,判断企业内在价值是否高估或低估,从而判定会计信息是否传递有效信号[2]。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将有效市场与信息观作为理论依托,会计净收益被列报与披露后,会影响利益相关者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及管理水平,投资者在进行相关资本决策时,十分重视企业是否真正赚取收益,资本市场由此做出相应反应,进而影响企业内在价值[2]。基于全面收益观,综合收益拥有更为全面的收益信息,不仅包括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还含未来的现金流量信息。由干净盈余理论,只有会计盈余信息被充分披露时,股票价值才被精准定位。而综合收益含本期已实现与未来可能实现的损益,二者结合反映企业全部的会计盈余信息,可进一步预测企业未来价值。本文探究房地产开发行业上市公司,其主要经营业务基本一致,但公司所设计战略布局必定有所差异,这主要来自于其他综合收益,由此股东和债权人可更好地判断企业的整体价值与战略布局。鉴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1:净利润具有价值相关性。
H2:综合收益总额具有价值相关性。
H3:其他综合收益具有价值相关性。
3.2 变量说明与模型设定
3.2.1 变量说明
本文参照多数学者所选取的下年4月30日的股价,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若下年4月30日并未发生股票交易,则顺推至距离该日最近的股票交易日。本文研究各收益对股价的解释程度,故选取净利润、综合收益总额与其他综合收益作为研究对象。考虑会计指标的可比性原则,进行标准化处理分别除以各上市公司的年均总股数,得到解释变量每股收益、每股其他综合收益、每股综合收益。选择以下指标为模型的控制变量: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年末总资产取自然对数、每股净资产来衡量企业的营运水平、资本结构、企业规模及发展能力[3]。
3.2.2 模型设定
运用价格模型,并结合研究假设,设计出以下的多元回归模型:
Pi,t=κ0+κ1EPSi,t+κ2BVPSi,t+κ3LEVi,t+κ4SIZEi,t+κ5ATOi,t+εi,t (1)
Pi,t=ω0+ω1CIi,t+ω2BVPSi,t+ω3LEVi,t+ω4SIZEi,t+ω5ATOi,t+εi,t (2)
Pi,t=δ0+δ1OCIi,t+δ2EPSi,t+δ3BVPSi,t+δ4LEVi,t+δ5SIZEi,t+δ6ATOi,t+εi,t (3)
3.3 样本选取
将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48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作为研究主体,财务数据选自Wind与CSMAR数据库,且运用Excel 与SPSS 软件,对总样本进行筛选:不考虑B股公司;剔除会计指标处于ST、*ST、S*ST的公司;去除首次公开募股与退市公司;剔除未连续列报与披露公司;去除其他综合收益为零的公司,最终取到231个样本。
4 实证检验
4.1 描述性分析
为观察总体样本的基本特性,对所选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股价最值分别为62.05、3.67,其最大值约是最小值17倍,说明股价波动幅度较大,反映房地产开发整个行业经济发展态势较不均衡。每股综合收益、每股收益及每股其他综合收益的均值呈递减趋势,表明传统净收益还是占据主要地位。其他综合收益数值为正,属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利得的部分。从标准差来看,净利润的稳定性最好;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具有非可持续性与波动性较强等特征,故稳定性相对较弱;综合收益在其他综合收益的作用下,更易受所处经济影响,故稳定性弱于净利润。这一概念引入时间较净收益短很多,理论与实务探究尚未成熟,使得多数会计信息使用者更愿意将净利润作为核心指标来判断企业价值。理论中,资产负债率维持在50%以上,表明公司的偿债水平较强。本文均值为61.97%,且其与总资产利用率标准差较小,反映整体资本结构较为合理,偿债能力与资产的利用效率相差不大。具体如表1所示。
4.2 相关性分析
本节釆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总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每股收益、每股综合收益、每股净资产及总资产周转率与股价相关系数在0.01水平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与每股收益的差异性最突出,这也是证券分析师将其作为预测公司经营业绩依据的重要原因之一。每股其他综合收益在5%水平只反映出显著差异,可能是市场参与者受非日常活动波动性与暂时性的影响,对其全面认知尚未实现,故对股价的影响水平,要弱于每股收益和每股综合收益。公司规模在10%水平上,呈现出较弱的负相关,主要原因是规模相对较大的公司为规避市场与行业风险,通常会将股价压低。在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时,若两变量间的超过0.8,则可能存在严重的复线性问題。两变量间最大相关系数由每股其他综合收益与每股综合收益产生。他们具有从属关系,且在回归模型中,二者并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模型,据此判断模型中的各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复线性。具体如表2所示。
4.3 回归分析
三个模型双侧检验的概率均小于0.01,反映拟合优度较好,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1)除每股净资产在5%水平外,其他变量均与股价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进而检验出假设1成立。模型(2)中所有变量在1%的水平下,对股价的解释水平均呈现高度显著性程度,即综合收益具有价值相关性,验证了假设2成立。模型(3)中每股收益、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每股其他综合收益;每股净资产分别在0.01、0.05、0.10的可接受错误临界水平下,对股价的解释程度呈现正相关性,但每股其他综合收益的解释水平相对于每股收益较弱。通过对比各模型的判定系数,发现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的调整后的判定系数大于综合收益总额,解释为投资者对综合收益总额的依赖程度较弱,更愿意从综合收益总额的构成项目列示的内容中,了解企业经营成果;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的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与净利润的差额部分,证明其他综合收益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因而检验出假设3成立。具体如表3所示。
4.4 稳健性检验
国内外学者研究会计收益价值相关性时,大多采用价格模型、报酬模型或两者共同使用。本文综合两模型的优缺点,选取报酬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以期得到更加严谨的研究结论。研究过程发现,回归结果与价格模型一致,但每股净资产对股票报酬率不具有价值相关性,这与该模型的特点契合,亦是两模型区别所在。
5 结 论
本文选取2014至2016年房地产开发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主体,运用价格与报酬双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以加强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水平。研究表明:净利润、综合收益总额与股价呈现出高度显著性差异,说明假设1、2成立。每股其他综合收益与股价显著性水平较弱。而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调整后的修正系数比净利润略高,反映其他综合收益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故假设3成立。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调整后的修正系数大于综合收益总额,说明投资者未能从综合收益总额中,有效辨别企业经营与非正常活动带来的收益,而更愿意接受综合收益的分解形式,来预测企业以后期间的盈利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贺宏.信息披露制度与其他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J].财政研究,2014(1):73-76.
[2]张雪莲.A股上市公司综合收益的信息含量及市场反应研究[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 2017.
[3]徐经长,曾雪云.综合收益呈报方式与公允价值信息含量——基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3(1):20-2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