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高考地理(选修)考试说明的研读与使用
2018-03-23刘名科
刘名科
摘要:本文主要从把握高考变化与复习的核心、精准把握高考复习的结点、形成有结构的知识、构建有逻辑的思维、培养有规范的表达等方面,分享对2018年江苏省高考地理(选修)考试说明怎么读、如何用的体会。
关键词:高考地理;选修考试说明;研读
一、《考试说明》怎么读
1.对比研读,把握高考变化与复习的核心
2017年与2018年江苏地理考试说明的变化(见表1)。对照《课标(实验)》、《考试大纲》、《江苏省教学要求》等,明确“考试要点和具体考试内容要求”。以考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为例(见表2),进行解读。
考试说明与考题之间的联系与变化,是复习备考中重点研读点。考试说明的具体考试内容要求是给出考什么的一个范围和程度。考题则是利用材料,在这个范围之内,通过区分度和难度体现高考的选拔性。高考复习备考中选题、讲题和学生悟题,则是在典型例题与考试说明之间寻找一种感悟点,宏观把握考什么,即考查的范围,对应复习相关内容; 微观把握具体知识考查的方式和程度,在学习中巩固地理知识、提升基本技能。
2.联系研读,精准把握高考复习的结点
从高考命题的整体要求,地理学科整体性特征,知识、技能及思想的整体呈现性着眼,研读考试说明,在复习中把握考试的结合点。以典型例题中选择题第2、3题和综合题第15题第2问为例(见图1)。
将典型命题、例题解析、考试要点、考试目标联系起来,探寻其内在的结合点,有效指导高考复习。还可将地理知识间的联系、地理规律和原理间的联系、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之间的联系、热点材料与设问的联系等深入发掘,对联系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地理能力。
二、《考试说明》怎么用
1.列体系,形成有结构的知识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组给出的权威性指导。对文本概念和关键词组成的考试说明进行深入研究和品读,对高三有效复习指导意义重大。对考试内容及要求,可运用概念图或思维导图,将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还可以运用文体分析的符号,对不同词性的关键词进行分类整理,从而明确考试说明的文本架构,聚焦关键内容。以考试目标和要求为例(见图2)。
2.理思路,构建有逻辑的思维
通过典型题示例或高考题、有价值模拟题的解答过程进行梳理,将解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序列的整理和展示,有意识与考试目标建立联系和对应,加强学生解题思维的训练,做到由“一题”到“一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典型题示例第15題为例。
☆梳理逻辑推理过程,找准思维节点(见图3)。
☆对照考试目标要求,有针对性提升解题能力(见图4)。
3.重反思,培养有规范的表达
“用文字和图表等方式准确简洁地表达地理事物”是高考说明的一项重要考核目标与要求。是否规范、准确、简洁地表达,直接影响考生的高考成绩。以典型题示例第16题为例。
问题:简述我国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有哪些?相比深圳、浦东的区位,分析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征。参考答案:邻近香港。临江达海;水陆交通发达; 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大。离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
题目均从“区位”设问,但要求考查的内容和方向大不相同。要做到准确、简洁地表达,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关注表达的针对性、全面性、条理性、严谨性。针对性即针对设问作答,忌答非所问。有针对地作答还要对设问中的关键词进行概念审析,如示例题中的“区位特点”、“区位优势”、“空间位置特征”是三个有联系但有区别的概念。全面性即从人文与自然、有利与不利、入区与出区、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结合材料中各种信息等作答,是对考生综合能力全面检测。条理性即有一定逻辑地论述。有条理的表达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严谨性则表现在重要要点前置,现象、条件、原因及评价有序呈现等。复习过程重视对参考答案反思比较,不断凝炼、修订、较正表达,其答题的表达会有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