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8-03-23班德杰

读天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小学作文思考

摘 要:小学作文的开放式教学是作文教学发展的一个新潮流。开放式教学的含义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表达的一种教学方式。开放式教学与以强调整体的价值取向的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更加注重个体需求的差异和个性差异的表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适应了新课标对学生个体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和个性表达的需要。本文针对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实践进行相关思考。

关键词: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实践;思考

一、 引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在写作活动中表达真情实感。”的确,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给了学生太多的限制,这样不对,那样不应该,急功近利式的作文教学课堂让孩子们无所适从,渐渐地使学生丧失了作文的乐趣与信心。在这种背景下,开放式作文教学策略应运而生。它以自然蓬勃的生命活力召唤着作文课堂返璞归真,以真情实感、自然生活引导学生以手写心,得到了全体师生的一致认可与赞赏。

二、 课堂氛围要和谐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的成绩已经开始受兴趣的主导的影响。兴趣对学生的影响十分重要。所以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最好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学习环境和平台。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建立师生和同学之间的和谐的关系。其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的建立十分必要。在课堂中,学生如果能够喜欢上课的教师,更容易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向教师倾诉,也就更利于学生通过作文的形式来表达出来。例如在进行“我最喜欢的(体育活动)”一文的写作中,教师并没有把具体的内容限定出来,给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先进行多样化的体育课堂铺垫,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喜好,在开展写作的过程中,注重细节并把自己的想法表述清楚。同时,在一起参与体育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拉近了,课上的交流也就变得更加顺畅。在与教师的关系十分融洽的情况下,学生上作文课就不会再感到畏惧,而有了更加好的心态去上好语文课。其次,除了与教师的关系融洽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有道是,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而浑身香透。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古时孟母三迁其家也是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对于开放式作文教学来说,开放的不仅仅是写法与内容,更重要的是心灵。教师只有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可能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放飞想象的翅膀,用真实的生命与心灵拥抱生活,书写性灵。故而,教师要注重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为营造轻松自然的作文环境奠定基础。学生写作的兴趣的来源是表达自己情感的冲动,如果没有足够的情感,学生是很难写出好作文的。

三、 联系生活实际

根据“新课标”的指导意见,“小学写作教学应当贴近学生实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当和学生一起在生活的长河里进行作文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在观察、体验、思考生活的过程中,赋予作文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灵性,以手写心,提升学生对于生活实践的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1.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课堂上,很多学生望着空白的作文纸,叼着笔杆发愣,不知从何下笔。在他们看来,每天就是睡觉、上课、吃饭,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作文时无话可写也便见怪不怪了。在这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不是作文都得经历什么惊天动地、撼人心魄的大事不可,只要你用心去观察、体验,你会发现餐桌上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训斥,都荡漾着对自己浓浓的爱;上学的路上,春夏秋冬的自然景物迥然不同,但均散发着生命的魔力,迷人的气息;睡觉的时候,看看卧室的植株是否更绿了,长高了,鱼缸里的世界竟然也是以大欺小、弱肉强食啊!从细节入手,赋予生活缤纷的色彩,深邃的哲理,学生下笔自然汩汩不绝,言之有物。

2. 带领学生积极在生活中实践

现在的学生,从小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物质环境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除了学习以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把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长期将学生捧在手上,含在嘴里,其实对于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我们语文教师应当带领学生积极实践,走进生活内核,触摸生命的脉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真实的生活体验丰富学生的作文内涵。课堂上,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举行朗诵会,排演课本剧等等。课下,我们要求学生在家里做一次饭,拖一次地,体会妈妈做家务的辛苦;陪爸爸去银行排一次队,到爸爸的工地上参观一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理解爸爸工作的不易;还可以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到乡下奶奶家里干干农活,让学生切身体会“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在了解春种秋实的过程中感悟自然的伟大与生活的奇妙。有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对于生活才有话可说,写作自然也会以手写心,溢满一片真情。

3.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中永不缺乏激情闪现的瞬间,这些瞬间正是学生积淀情感、有效写作的最佳材料。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随身携带纸笔,当灵感袭来的那一刻,要及时捕捉,有效生成,把精彩的生活片段转换成新颖深刻的作文素材。有一名学生在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中写到:“‘妈妈的‘妈字为什么是女字旁带一个‘马呢?看着妈妈每天忙碌的身影,我觉得应该是妈妈比马还要累吧。”这句充满个性见解与独特体验的语言感动了老师,也感动了全班同学。这名学生介绍说,一天夜里,他在屋里写作业,看到母亲做饭吃饭,收拾碗筷,擦抹拖地之后,又给自己端来一杯牛奶,心里一阵悸动,便妙手偶得之。由此可见,生活化取材,个性化语言都不会凭空而来,需要我们回归真实,及时捕捉,激情写作。

四、 结束语

放——是一种策略,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态度,而不是一种机械的操作程式,更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放,这一作文教学新探索,试图改变自我封闭的现状,开辟充分感知、充盈性情、充满活力的作文教学新格局。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不仅是课堂上氛围的“开放”,也是课外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及时记录,积累素材,积累情感,勤加思考,诸如此类,相信开放式教学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志宾.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初探[J].学苑教育,2012,(11):12-13.

作者简介:

班德杰,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册亨县者楼街道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开放式教学小学作文思考
议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思考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新思路
开放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析
常规教学模式下有限开放型课堂的设计与实践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