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的金石人生
2018-03-23文图栾芳TextandPhotobyLuanFang
◎文图/栾芳 Text and Photo by Luan Fang
李铁在专注地刻印
“沙沙沙、沙沙沙”,石料在砂纸上打磨发出细碎单调的摩擦声,充满了李铁工作室的整个房间。就这样,石料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打磨,直到水平光滑。省级非遗名录项目金石篆刻(齐派)传承人李铁的工作室,原本宽敞的空间,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箱子,箱子里边整齐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印章。这些在普通人眼中冰冷的石头,在李铁心里却是非常珍贵的“宝贝”。四十余载时光,李铁用心篆刻出的不仅是一枚枚印章,更是一方他所挚爱的金石天地,那里有他发自心底的痴迷与热爱。
自幼结缘,拜师习艺
李铁,字凡丁,号“铁石斋主”,1954年生于沈阳一个军人家庭。父母对李铁严格甚至有些严厉的管教,培养出了李铁勤奋刻苦、坚忍不拔的品质。虽然并非出身篆刻世家,但李铁与金石篆刻结缘甚早。因父亲喜欢书画,家里有不少字帖,李铁不到十岁就拿着字帖临摹。放假时,李铁常去姥姥家附近的东陵公园玩,照着残碑上的篆文,在土地上写写画画,非常痴迷。“后来才知道碑文上的是梅花篆字,当时只是对那些似懂非懂的文字特别感兴趣。”李铁回忆说。
正式学习金石篆刻是在1975年,李铁从农村下乡回城,被分配到工厂工作,由于写得一手好字,工厂的黑板报都由李铁来写,同时也参加一些文化交流,在活动中李铁认识了启蒙老师孙忠义。在跟孙老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李铁也展示出了在篆刻方面的才华,于是孙老把李铁引荐给了书画篆刻名家陈仲璋。那是1982年,李铁第一次去拜访陈老,带着自己的篆刻作品,希望得到陈老的指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铁印象非常深刻:“陈老一点儿架子都没有,看到我带去的印章,直接给我提了些意见,我马上就照着改了出来。”得到了陈老的指点和认可,李铁受到了莫大的鼓励,每天下班都直奔陈老家,先帮师娘做些家务,然后跟陈老学习篆刻,从印面的设计到各种刀法,陈老都是“手把手”教。李铁说:“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拜师仪式,但是在陈老众多徒弟中,唯独给我写过拜帖,最后还认我做了入室弟子,我觉得自己很幸运。”直到2003年陈老去世,李铁一直跟随陈老学习、研究篆刻技艺,不仅掌握了齐派金石篆刻的所有技艺及精髓,也继承了齐派大刀阔斧、潇洒利落、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
刀耕不辍,承袭古韵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金石篆刻之所以稍显小众,与它对篆刻者较高的专业要求及艺术素养有很大关系。诗、书、画、印不分家,样样相通,只有包容并蓄,才能海纳百川,厚积薄发。呈现在印面上的,不仅仅是文字或图案这么简单,哪怕一笔一划,都是篆刻者自身学识涵养及多年深耕苦练的真实表现。多年来,李铁勤学苦练,技艺愈发纯熟,其作品构图独到,大起大落,对比强烈,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很好地传承了齐派“快、准、狠”的技艺特色。
齐派金石篆刻技艺特色鲜明,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其技艺流程繁复多样,从选石、选刀、磨印面、定章法到字上石、破壁、刻边款及其拓制等,李铁都一丝不苟、追求完美。一步步看似简单,却很有讲究。比如在刻印时,最关键的就是章法,章法不好,印面就“不好看”。齐派的章法里讲究“疏能走马、密不透风、脉络相贯、遥相呼应”,这些在布局构图、设计印面的时候,都得考虑到。此外,齐派金石篆刻把原先江南北派的十多种刀法融会贯通成两种刀法,就是冲、切结合,不仅缩短了时间,刻的印也更险峻潇洒。尤其在“破边栏”时,更是大刀阔斧、以破而立,这是齐派会心营造出的“破壁美”,呈现的是一种历史的沧桑和岁月流转的印记。
走刀
李铁说:“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我从艺四十多年,到现在也只能说算是摸到了一些门道。”在常年的创作过程中,李铁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比如刻印的时候,李铁会先拿刀点一个点儿,试试石头的软硬度,感受一下吃刀的效果,然后一气呵成,决不复刀;刻边款经常用到魏碑、小楷、隶书等字体,这些平时就要刻苦练习,否则很容易成为整个印章的败笔;李铁的印泥也都是自己调的,不仅颜色重、不跑油,而且干得快,盖完之后,用手一摸还有点儿“凸出”的效果,立体感强。现在,每刻完一方印,李铁还会反复端详、仔细琢磨,怎么能刻得更耐看,怎么能做到“字字相通、错落有致”。李铁感慨地说:“齐派的印面看似不假思索,其实花了很多心思,巧和拙自然融合,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布置的,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改进。”
醉心创作,不忘传承
李铁最喜欢的事儿,莫过于每天独坐在工作室,心无旁骛地投入创作。李铁说:“我要是不停刀,一天能刻12个小时。有时候,我能从晚上一直刻到天亮。”为了刻好印章,李铁不仅钻研技艺,还经常去图书馆、博物馆查找文献和资料,积累创作素材。在刻《百龙图》时,李铁从夏商周开始看,每个朝代的资料都查了一遍,只要是有龙纹记载的就记录下来,136方印都是经过李铁详细考证才定稿的,光收集资料就用了近一年的时间。“通过阅读古圣先贤的资料,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精神世界,给我很多的启发和灵感。”到目前为止,李铁篆刻的印章已有一万余枚,先后整理创作出《福禄寿全图》《正气歌》《百寿图》《百兵图》《百和图》《百茶图》《百龙图》《百圣图》等篆刻长卷,其中部分作品已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辽宁近代史博物馆收藏。2015年,他篆刻的“百图”系列作品被评为“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在李铁看来,齐派金石篆刻博大精深,虽小技而非小道,其中的深奥微妙,没有几年的刻苦钻研是很难领悟到的。一向严格的李铁从不轻易收徒,“现在能坐得住,安心刻印的人太少了。”李铁说。近年来,拜访李铁想要学习篆刻的人越来越多,考虑到自己年龄和身体情况,李铁决定从几名爱好者中选出一名篆文写得最好的为徒。通过近两年的悉心培养,“手把手”指导,徒弟已经掌握了齐派金石篆刻的基本技艺,独立完成的作品也得到了李铁的认可。在李铁看来,学习篆刻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得老老实实地学,“啥时候磨的石粉和吃的面粉差不多了,也就可以出徒了”。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学习辨识篆文、了解金石篆刻,李铁每周二下午都会去沈阳和平一校(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大街第一小学)上课,为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孩子们讲解辨识篆文、篆文书法及印章的相关知识,至今已有十年了。同时,李铁还在沈阳和平一校筹建了一个非遗展室,希望通过陈列和展出的作品,更好地宣传和推广齐派金石篆刻。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让更多的人知道齐派金石篆刻,并对古老的篆文有所了解、不至于失传,那我也就没什么遗憾了。”李铁说。
李铁的金石篆刻(齐派)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