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培养探索*
2018-03-23王良兰景先平
王良兰,杨 竹△,景先平▲
(重庆医科大学:1.外国语学院;2.校长办公室 400016)
1998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并试点实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点均非常注重培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临床专硕研究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在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考核方式、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6]。但却很少有研究专门关注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培养。
1 我国医学院校临床专硕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培养
在全球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主要通过教学项目(如学生交换项目、联合课程、学生在国外的研究或学习、课程设置的国际化、具有国际背景的教师和学者的交流等)或者科研项目(如联合研究项目、国际研究中心、国际会议和研讨会、国际文章和论文的发表等)进行[7]。但不管以什么形式进行,均要求研究生具备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高素质国际化医学人才,应在将来的工作、社会交往、国际学术交流中具备较高的综合英语素养,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无疑也是临床专硕研究生应具备的临床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15年制定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与要求,临床专硕研究生应“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具体来说,临床专硕研究生应该能用英语阅读国际医学期刊论文,听懂国外专家的学术报告,了解国际医学的最新研究情况,并用英语撰写论文(摘要)或作学术报告。此外,他们还需要有足够的学术交流能力开展国际合作和研究。但是,由于各校临床专硕研究生培养方案多侧重培养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理论课授课学时被极大压缩,因而往往缺乏相应课程(如学术文献阅读和学术论文写作训练等)培养研究生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国内很多医学院校比较关注对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学术(医学)英语能力的培养[8-10],对学术型医学研究生英语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评估方式等进行了详细探讨;对任务型教学法在医学研究生学术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也进行了研究[11],但对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培养较少关注。仅有的几篇文献也多是在对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学术英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英语教学的一些初步设想,如增加医学英语学时,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等[12-13],但对于教学实践及改革后的教学效果鲜有关注。
2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专硕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培养探索
鉴于目前国内对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学术英语交流能力培养关注较少,本研究决定对临床专硕研究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适合临床专硕研究生特点的教学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培养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帮助其提高临床实践和临床科研能力。
2.1临床专硕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 RICHTERICH第一次提出了将需求分析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教学。有研究把需求分析划分为目标需求(Target needs)和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14]。在临床专硕研究生的英语学习中,目标需求是指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即通过英语学习可以在将来医学职业中得到有效发挥和应用的英语知识与技能;学习需求指的是为了达到目标需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和付出的努力。
本次需求分析调查的对象是重庆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专硕研究生。授课教师采用自制问卷于2015年10月对3个教学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需要开设的英语课程进行需求分析,为临床专硕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本次调查共发出150份问卷,收回150份,收回问卷有效率为100%。调查结果显示:64%接受调查的研究生认为自己当前“亟须提高医学专业英语能力”,36%认为“亟须提高公共英语能力”。80%认为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非常必要”。73%认为“有必要”提高写作技能。关于“医务人员需要提高英语水平的原因”,72%研究生认为“有助于职业发展”,55%认为“撰写论文和病历需要”,33%认为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外籍同行更好地交流和学习需要”。对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的建议中,20%选择仅设置医学专业英语课程,而80%则选择医学专业英语+公共英语课程的模式。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临床专硕研究生对于提高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目标需求强烈。因此,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以培养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为导向,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上注重国际化。
2.2临床专硕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 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重庆医科大学拟建立国际化临床专硕研究生培养方案。其核心课程设置是要满足国内外对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以培养临床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全新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是国际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当今社会对高层次国际化应用型卫生专门人才的需求,重庆医科大学针对国际化临床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公共课程“Written or Verbal Communication Courses”,并结合上述学习需求问卷调查分析,对临床专硕研究生英语课程进行改革,探索着眼于培养临床专硕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课程体系,使英语真正为其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服务,并最终服务于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的目标需求。
2.2.1课程设置 国际化临床专硕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为《医学英语阅读与写作》(18学时)和《主题讨论课》(18学时),安排在第1学期完成。选修课程包括《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写作》,从两门课程中选修一门,也安排在第1学期完成。
《医学英语阅读与写作》以国内外最新的医学科普性阅读文章为教学材料,让学生了解国外医学领域的科研现状,同时教授英语医学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规范,如医学论文的标题、摘要、引言、研究方法、结论等的写作技巧。《主题讨论课》着重提高临床专硕研究生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选择话题具有时代性、专业性、知识性和实用性。课程形式多样,包括讨论、辩论、表演等。《国际学术会议》旨在开拓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学术交流能力,课程内容涵盖国际学术会议的基本程序、基本规则和知识、学术会议交流相关语言表达等;同时,模拟国际学术会议给临床专硕研究生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学术写作》由外教授课,侧重一般科学论文的学术规范,加强医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学术诚信。
2.2.2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主要采用以问题为向导(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教师备课时,根据授课内容查阅相关教材,收集视频、音频等资料,结合临床专硕研究生的专业特点提出问题,课前一周发给每位研究生,要求学生根据所提问题充分预习,查找资料,分组进行讨论后完成口头表达或写作任务。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前,教师对各小组给予指导。展示后,进行小组自评、小组间互评及教师总结。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临床专硕研究生准备充分,能够用英语自信表达自己的观点,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英文文献检索能力、思辨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该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有助于其未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促进职业发展。
2.2.3评价方式 在教学评价中,重庆医科大学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形成了一个关于学生的相对完整、真实、全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临床专硕研究生的自信心,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2.4教学改革效果反馈 授课教师于2016年12月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2016级123名临床专硕研究生进行了课程满意度调查。80%接受调查的临床专硕研究生对课程设置表示满意;95%临床专硕研究生认为教学内容丰富实用。同时,90%临床专硕研究生认为教学方法适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88%的研究生认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评价方式。由此可见,以培养临床专硕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为教学目标的课程探索是有益的。
3 结 论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重庆医科大学对临床专硕研究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临床专硕研究生英语课程进行改革,注重对临床专硕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
调查分析数据表明: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临床专硕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以培养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为导向,注重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国际化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探索是成功的,学生对英语课程改革满意度较高,改革取得良好效果,较好满足了临床专硕研究生提高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需求,并最终服务于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之目标需求。
当然,这种课程探索也只是一个开始,仍存在着不足之处,如课时偏少,授课班级规模太大,授课安排过于集中等。其次,市面上仍缺乏合适的、系统的教材教辅,授课教师只能依靠集体备课和个人经验自备讲义。最后,国际化的课程设置也对授课教师的科研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授课教师应结合医学院校的特点,扩充医学背景知识,学校也应重视对跨学科的复合型师资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采用英语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同台授课的模式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