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设计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2018-03-23李春晓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18年5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协同人才

李春晓,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随着社会需求的提升,我国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与其他专业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一样,人才供给和产业需求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如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各个层面都在考虑的问题。

1 现代设计产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趋向

1.1 现代设计产业发展趋向

设计是以创造生活价值为目的的应用学科,是一个需要满足多种需求的复杂职业,设计工作中的项目通常需要同时满足品牌商、生产商、销售渠道和用户群体的需求。而互联网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促使与设计行业服务息息相关的商业模式、生产方式、消费群体瞬息万变,传统设计向参与性设计、创新设计和开放设计变革。当下的设计早已从早期的产品设计服务扩充到以产品为媒介的体验设计,设计的目标从改变个人的行为延展到改变群体的生活态。

1.2 设计人才的能力需求变化

设计产业的发展变化促使设计人才的能力结构需求趋向多元化,我们的艺术设计学生可能是某一企业的品牌设计师、设计机构设计师、自由设计师、设计合伙人或者是虚拟网络平台的设计师等等,而这就势必促使艺术设计人才的能力结构趋向多元化。

所以高等教育应该从设计人才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两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主要体现在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三个方面。设计人才必须具备综合能力来围绕特定的目的和需求,从问题思维出发,利用学到的文化知识、创意创造、技能方法、行为经验、个性态度、表达反应等方面的专业水平与心理特征,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综合能力。但是目前的高等教育普遍重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在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则比较欠缺。

2 大学生创新项目中的协同创新特性

为促进大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全面推行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通常简称质量工程)。“大学生创新项目”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旨在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教育氛围,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1 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课程性质和作用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本科培养计划中的公共基础选修模块均设置创新类课程,主要包括大学生创新和创业项目。其中大学生创新项目归属为教学工作模块。该课程体系经过多年建设,已经与高等教育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机融合成完整的人才培养系统。

大学生创新项目以培养学生开拓创新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创新项目实际是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通过参加创新项目,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系统的训练。参加创新项目的多为二、三年级的本科生,很多专业课程甚至公共课程在这个阶段正在开设或者尚未开设,相关知识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体系,因此他们需要具有很强的独立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而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技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创新项目的项目性质决定了提升学生综合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团队意识方面有重要作用。

2.2 协同创新的内涵本质与大学生创新项目

协同创新的内涵本质是:不同主体为了实现创新而开展的整合性的创新组织模式。将即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

对于大学生创性项目而言,协同创新就是通过指导老师引导和机制安排,促进学生个体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来共同完成项目,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整合协同能力的目标。

2.3 协同创新的主要特征与大学生创新项目

协同创新的主要特征是系统性。也就是说创新生态系统的各种要素是有机集合的,各个主体的方式、目标和功能都表现出统一的特征;而且整个创新生态系统是不断动态变化的。

具体的讲,就是在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请、立项、执行和结题过程中,协调团队中的老师和学生,协同一致地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进行新的运用、创造新的事物。学生通过执行具体项目学习如何协调团队中的不同个体或资源,形成拉动效应,推动项目共同前进。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通过正常的课程学习将具备创新创意的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但是由于艺术创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所需,大部分艺术类学生倾向于独立创意和完成设计项目。而大学生创新项目硬性规定以团队形式执行,这就要求团队内部形成的知识、思想、专业技能、技术分享机制,不同的学生个体拥有共同的目标和内在动力,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

3 协同创新培养模式

通过对多年的大学生创新项目教学实践总结,归纳出适合艺术设计人才的协同创新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协作能力、资源共享能力和创新互助能力,提升学生的协同意识、角色定位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管理协助组织能力以及创新资源共享能力等等。下面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为例进行阐述。

3.1 人员协同创新模式

艺术设计人才协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人员包括老师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师生成员共同批判地考察验证各种理论、技术和方法,通过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的方式实现共享。

学生团队是大学生创新项目的主体。学院引导不同班级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共同组成团队,并根据学生的能力潜质给予团队组建方面的建议,以确保项目完成的质量和进度。比如建议由担任过班级管理工作的同学作为负责人,设计能力好的同学配备工艺制作技术好的同学,并吸纳表达能力和文字能力好的的同学加入团队;一个成员能力互补的团队可以通过项目执行的过程相互学习、互补互助,有效提升个体的创新协同能力。参与过创新项目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团队构成对项目完成度的重要性,并对项目中每个个体的责任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其未来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协作能力提升有直接的作用。

导师团队给予学生方向性和方法性的引导,学院执行高职称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专业教师和学生辅导员导师与一加一组成项目带教团队管理模式。教师团队从具体的项目实践中开发每个学生在创新协同方面的潜力,扬长补短,更加系统、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培养了青年教师的项目带教能力,另一方面也让辅导员更深入地了解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工作模式和特点,以及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为将来学生就业的推荐获取第一手的资料来更好地推进就业指导工作。

3.2 资源协同创新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学习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并将不同的资源相互协同,对于促进个人或团队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在大学生创新项目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学院、学生自身的社会资源的能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坚持以学生自主进行资源协同为主,导师以建议为辅助。例如有一个大学生创新项目团队就充分利用团队成员的家庭加工厂的库存面料和另一个团队成员朋友的摄影棚来控制成本投入,并以提供设计方案的方式来与淘宝店进行合作来销售自己的设计作品。而有一个项目是利用学院的试验设备来完成项目并以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作为产品设计服务的对象来设计“服装专业学生专用工具包”。学生们在大学生创新项目执行过程中,也学会了充分利用指导老师的社会资源,主动寻求导师的资源来解决设计作品的制作和生产,例如求助盘扣传统工艺师和特殊工艺印花加工厂等等。

3.3 方法协同创新模式

中法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全程采用设计全流程多种研究方法协同创新的方式,包括调研方法、设计方法和推广营销方法。项目执行过程中,指导学生以文化艺术为研究背景,以产品设计为实践载体,以问题为创新思维模式,以满足市场需求为评价标准来完成研究项目。

4 结语

本文阐述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有一定的成果呈现。通过对参加过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学生进行了在校期间学习情况、毕业后就业和留学考研情况的调研,相关数据显示这些学生在工作胜任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管理规划能力上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这种协同培养模式对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协同人才
人才云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星.云.海》
《花月夜》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