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建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018-03-23韩晓娟吕贤军

山西建筑 2018年35期
关键词:产教学院院校

韩晓娟 吕贤军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1 高校产教融合工作的主要优势

对于参与产教融合试点工作的行业企业来说,院校每年所培养的优秀大学生是其未来数年内企业发展和创兴的核心竞争力,而高校教师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宝贵资源,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澎湃的动力。

对于参与产教融合试点工作的学院来说,让学生提前领略到相关企业的实际工作,使其奠定良好的职业素养基础;高校教师也能通过产教融合工作的平台,从原本的教学科研工作向科技成果转化发展,使其专业技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 目前高校产教融合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相关政策配套不到位

我国高等院校以公办院校为主,由于学校管理体制上的制约,使其贯彻度不深入。

一方面,国家出台的政策和指导意见往往停留在省厅层面,各地地方政府和高校未能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从而导致政策贯彻力度不够;

另一方面,产教融合的改革模式涉及教育、企业及工商等各个部门,管理复杂,多个部门配合协调难度大。

2.2 相关行业企业参与度不充分

行业企业作为产教融合体制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其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合作密切程度直接关系到产教融合体制改革的成败。

企业更注重人才的实用性和岗位性,但学校在课程的安排上未予以及时的调整。同时,企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经济利益必会有一定的损失,但是政府和院校却未对其进行补偿,从而使企业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受挫,产教融合的改革流于形式。

2.3 产教融合模式不深入

产教融合的模式缺少创新,合作项目仅仅停留在企业赞助冠名、院校定期科研指导的层面,未能充分发挥企业及院校各自在产业和科研教学上优势,未能形成优势互补的有利局面。

3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产教融合模式现状分析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长期聚焦新型城镇化主战场,立足规划建设行业,面向中小城镇,突出城建特色,培养具备较强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能力的高素质高级应用型人才。

3.1 依托城规背景,立足城规事业,发展建筑与城规专业群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并依托湖南省城市化背景优势,大力建设建筑与城规专业群。为了进一步促进学院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学院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与服务,合理地调整专业课程安排,从而做到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模式。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积极对接地方建筑与城规企事业单位,在合作和沟通中寻求地方建筑与城规企事业单位对于学院专业发展方向的认同;

2)学院领导主动出击,开创校办企业,利用自身在人力资源管理、场地资金扶持、科技创新引领上的优势来起到吸引地方建筑与城规企事业单位参与的目的;

3)广泛接触建筑与城规行业,扩大学院自相关行业的影响力。一大批老师担任了省、地方的规划建设专家库成员,从而扩大了学院相关专业的社会影响。

3.2 立足城规事业,强化区域合作,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学院目前充分依托所获得各项科研项目中补助资金,将其再投入到学校产学合作基地的建设之中。同时,向湖南省规划设计研究院及湖南省建工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发出要约,共同参与产学合作基地,从而实现基地建设发展的“蝴蝶效应”,进一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产教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促进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推动校企合作的“双赢”模式的发展。

3.3 发展建筑与城规专业群,集中力量创建地区性明星效应

作为探索产教融合先行者,学院立足于城规专业优势,努力将其打造成学科特色鲜明、地区院校领先、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优秀学科。

为此,学院领导多次走访国内知名院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并围绕产学合作基地的建设资金与建设方面进行了全范围的分析和研究,与多家知名院校与企业进行磋商和研讨,调整建设资金使用计划与建设方案。同时,为了满足产学合作基地建设场地的需求,学院领导还将原本用于改善学院教师办公条件的办公楼改建为产学合作基地,并将其打造成学院标志型功能建筑。

3.4 院校专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提高学生职业操作能力

通过产教融合试点工作的开展,学院在相关专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上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和创新。院校在进行深度调研和岗位分析的基础上,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重新制定课程标准、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专业对应岗位的职业操作能力。

3.5 专业工作室对接企业研发室,提升教师服务企业的能力

学院教师积极组建了一个省级教学实习基地和教师专业工作室9个,可同时满足180人在校内实习实训教学的需要,学院老师还在校外联系了58个签约实习基地,使其覆盖更多的学生。专业工作室对接企业研发室,开展项目的研究,为校企深度融合提供了平台和渠道,既锻炼了教师队伍,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发挥了专业嵌入产业、产业哺育专业、学校服务企业的作用,进一步健全了产教融合工作的互信、互利机制,奠定了持续发展的基础。

4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产教融合模式未来发展策略

4.1 让相关扶持政策更接“地气”——对接政策

继国家教育部所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后,湖南省教育厅与随后也颁发了《关于开展2018年湖南省产教融合调研工作的通知》,该通知吹响了湖南省教育系统落实产教融合工作的号角,成为了本学院开展产教融合试点工作的“尚方宝剑”,真正打通了产教融合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本学院将在未来数年内更进一步探索和尝试产教融合试点工作,努力争取成为湖南省第一批产教融合行动的试点院校,让扶持政策的第一道曙光照耀着学院产教融合的探索之路。

4.2 以行业协会聚“人气”——协会介入

在目前建筑和城规行业随着政府部门的职能行为的逐渐弱化,行业协会成为了整个行业与企业的代表,行业协会其对于行业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有着敏锐的判断,而行业协会作为一个非盈利性的民间组织又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因此行业协会作为校企合作的一个协作主体,有效地弥补了校企合作中政府和市场作用的不足,可以在行业企业与学院之间发挥重要的资源配置作用。

4.3 强化反哺参与企业的激励机制,提高参与企业积极性

本学院作为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高等院校,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应当建立院校与企业之间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使得产教融合受益方不再局限于院校本身,更多地关注合作企业的利益得失,共同制定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职工培训方案,实现教师实践、学生就业创业、员工继续教育、企业科技创兴、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依靠院校的科研力量和教学优势为参与企业在技术创兴、员工素质提升、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进行反哺,使得参与企业真正享受到参与产教融合工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4 强化产教融合试点工作的平台建设,提升院校人才竞争力

构建应用型师资队伍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要有所创新和突破。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力求建立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加强深层次合作,着力搭建教学研究、校内实验、企业实践、应用性技术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交流等六个平台,并把应用型师资的引进、培养和评价机制融入到平台的建设中去,构建具有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特色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5 结语

产教融合是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强化专业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深化产教融合试点工作是新时期院校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任重而道远。只有继续优化和落实产教融合试点工作的相关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产教融合基质,使得参与试点的院校和企业各取所需达到“双赢”,才能真正发挥高等教育工作对于产业转型的支撑和保证作用。

猜你喜欢

产教学院院校
初等教育学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院校传真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