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及组织协调措施分析
2018-03-23杨勇涛
杨勇涛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组织协调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做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和组织协调就成了我们项目管理人员应当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和组织协调,涵盖了整个项目工程施工作业的所有场所和场所内开展的生产活动的管理以及工序与工序间、总包与分包之间、总包商与业主、监理、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等,解决质量、进度、安全、成本管理之间的矛盾,最终达到有组织、有计划、措施得当、管理高效地完成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施工任务。
1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1.1 制定安全管理目标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应根据合同、工程特点和管理要求等,制订安全管理目标,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应组织工程现场负责人员召开安全施工座谈会,以此来提高施工现场负责人的安全意识,确定各人员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的职责,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并要求各个施工部门均贯彻执行这一点。并在明确安全施工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强化文明施工要求,满足设计目标与规范性施工的要求,预防施工中伤亡的发生。
1.2 强化施工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安全工作做的好坏与落实程度的检测手段,通过安全检查可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排除安全管理中的危险性,使施工生产能安全、可控的进行。应对安全三宝、安全装置、安全防护设施等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应对基坑、模板、脚手架、垂直运输机械、临时供用电系统、加工机械等生产过程的安全进行检查,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安全检查中,需加强对安全三宝的检查。
(1)安全帽佩戴检查。要求所有的施工现场人员佩戴安全帽,并保证安全帽的质量,将裂纹、破损的安全帽更换掉。
(2)安全带的检查。高空作业的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正确使用安全带,预防安全带打结。此外,在洞口、电梯口以及楼梯口应设置围栏盖板。拆卸台练测应搭设安全网,加强防护性措施。
1.3 落实生产责任制
责任生产落实制定是对施工管理工作的一项有力的补充和保证,通过这一制度能够有效地保证各项安全制度落实到位。将各安全生产责任人的权利和责任划分明确,通过确立起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开展安全工作,并定期对各安全责任人进行检查,如果出现违反了安全生产条例的责任人,要及时依据其承担的责任和相关规定对其进行追究。
安全管理,是施工现场全员、全覆盖的管理,必须加深施工人员对整个工程的了解,尤其是施工现场的负责人和各个部分的负责人,要对施工人员进行适当提醒和监督,将每个施工环节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对于工程中不达标的工序,需要及时向管理部门报告,并进行问题的处理解决。
2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2.1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可以预防不符合规定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以此提高工程质量。在施工现场材料管理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施工原材料采购时,应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对原材料的数量、类型、质量、产地等方面进行严格筛选,保证原材料采购渠道的正规性,从源头上把好材料的质量关。
(2)在施工阶段,应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检查验收,入库的材料要归类保管,并做好标识,对原材料的使用情况应进行详细记录,并具有可追溯性。
(3)强化施工材料性能检验。施工材料性能优劣会给工程建设质量产生直接性的影响。通过检验施工材料性能,可以了解施工材料质量。在施工材料运至施工现场时,管理人员应认真检查材料工商的相关证件,确保材料质量。与此同时,还需检测材料的性能。就建筑工程项目而言,需使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有防水材料、混凝土、钢材等。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可设置材料库房,预防施工环境与施工人员影响材料性能。同时标识清楚不同规格的材料。
(4)做好材料发放管理。管理施工材料的时候,应制定完善的材料发放制度,进行限额领料,预防浪费现象。对于比较容易破坏的材料,发放前应认真核对。
2.2 施工现场人员管理
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是项目的实施者。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施工水平会给整个工程建设产生不同的影响。施工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良好的思想品质,能根据施工设计与施工规范,尽职尽责,有效地减少施工质量问题的产生。具备高水平施工的人员,可灵活处理施工中的各类问题,确保高效完成施工。目前,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还有不少欠缺,易于在工程施工阶段产生安全问题,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为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需要建筑企业加强施工人员专业素质的关注度。
(1)基础性培训。通过培训,指出实际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施工人员经过培训后,可从整体上把握施工的重点,并在施工中合理应用施工技巧。例如,教育施工人员安全问题时,可以为施工人员播放安全事故的相关视频,让施工人员明白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以及对个人生命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施工人员遵循施工现场的制度管理。
(2)强化上岗培训。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属于系统性的工程项目,由多个分工程共同组合而成,并且各个分项工程之间有着相应的顺序。强化技术性培训可提高施工的针对性,并强调施工中的各类注意事项,促使施工人员熟知施工重难点,保证施工效率。
(3)制定施工制度。对施工人员而言,最有效的约束性标杆是施工制度。依据施工的具体情况,明确上岗要求。施工阶段为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效率,可以对表现优秀的施工人员进行升职,让其成为施工团队中的小组长,展现施工人员的领导能力,同时将工程的施工质量落实到个人。
2.3 规范施工操作
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直接影响到现场事故的发生几率,标准规范的施工操作流程能够有效地保证施工生产的安全。因此各施工管理人员要注意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操作时是否符合相关规范,避免由于技术操作失误导致的施工事故。第一,对于采取的施工方案要有充分的理解和考虑,要结合施工现场的真实情况,对于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施工困难要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第二,对于施工现场手脚架的搭建工作一定要符合其相关标准规范;第三,对于模板支撑系统的安全和拆卸工作也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要求。
3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进度管理措施分析
进度管理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合理地进行进度管理可以确保工程按照或超出预期完成。管理人员在合理科学地调整进度管理的同时,首先要充分地掌握工程项目的需求内容,分析施工进度管理各阶段的特征,随后,通过绘制需求曲线将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项目经理必须要对整个工程的内容了如指掌,统筹规划道路桥梁的施工进度,策划施工进度如何按照月度、季度、年度进行量化,用绘图作为辅助工具,帮助自己依据实际的项目工期与施工资源供应等实际情况进行施工进度分析,从而合理分配实际项目工期和资源,促进施工进度的有效衔接。科学化的进度管理不只对施工进度合理安排,还包括对工程施工工作人员的规划,将工程项目的工作细化分配到每一位员工身上,要分工明确,加强团队合作,发挥团体的优势,从而减少工程整体施工存在偏差的可能性,确保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工。
4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协调管理措施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协调管理包括施工活动的组织、施工所有场地的管理和总分包的协调、总分包与业主、监理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协调等,重点应解决场地在多工种、多专业施工时的交叉作业问题和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管理之间的矛盾等。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及组织协调措施的着力点就在于如何根据工程特点、合同条件、设计和管理要求,科学、合理、高效地使用施工场地,协调好工序与工序间、专业与专业间、单位与单位间的关系,特别应协调解决好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管理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有序的开展施工活动,完成施工生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