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对ACI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8-03-23余敏燕
余敏燕
急性脑梗死(ACI)是常见脑血管疾病,主要致病原因是颈部及颅内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堵塞,引起脑血管供血障碍,从而使脑组织受损或坏死。ACI常伴有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1-2]。尤瑞克林是从成人尿液萃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可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达到保护脑部的作用[3]。研究显示,依达拉奉能够清除机体内多于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其对脑神经功能的损害[4]。本研究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CI,观察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脑血管储备(CVR)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90例ACI患者资料,纳入标准: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临床诊治标准[5];经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ACI;入院前未服用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患者家属知悉并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脑外伤、脑肿瘤或存在颅内出血患者;对本研究使用药物有禁忌证;合并肝肾功能严重受损或患有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精神异常或行动严重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 A组(n=45)和 B组(n=45)。A组中,男 25例,女 20 例,年龄 35~80(62.3±7.2)岁,平均病程(8.45±2.36)h;合并症:糖尿病 15 例,冠心病 18 例,高血脂20例,高血压11例。B组中,男性23例,女性 22 例,年龄 40~83(65.3±7.8)岁,平均病程(8.76±2.49)h;合并症:糖尿病12例,冠心病20例,高血脂19例,高血压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接受抗凝、改善微循环、降脂、降压、降糖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42,规格:20ml∶30 mg)20 ml溶解于250 ml 0.9%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d,2 w为1个疗程。A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065, 规格:0.15 PNA 单位/瓶),0.15PNA溶于100 ml 0.9%生理盐水静脉滴注30 min,1次/d,2 w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 w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评分;采用EB-2600A自动血液流变检测仪(重庆宇一机械有限公司)测定患者颅内全血高切黏度(HWBV)、全血低切黏度(LWBV)、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浆黏度(PV)等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CT测量患者颅内水肿面积,记录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治疗后NIHSS评分变化评价治疗效果,基本痊愈:临床症状消失,NIHSS评分减少>90%;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NIHSS评分减少介于46%~90%;有效:临床症状部分缓解,NIHSS评分减少介于18%~45%;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加重,NIHSS评分≤17%。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2 w后,A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表1)。
2.2 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和水肿面积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和水肿面积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和水肿面积均明显改善(P<0.05),且A组的改善幅度大于B组(P<0.05)。见表2。
2.3 两组颅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HWBV、LWBV、Fib、PV 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 0.05);治疗后,两组 HWBV、LWBV、Fib、PV 明显降低,且 A组 HWBV、Fib、PV 等指标显著低于 B 组(P< 0.05),而LWBV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在治疗期间,B组出现高血压1例,腹部不适2例,A组出现头晕2例,血压下降4例。不良反应症状均在停药后逐渐消失,未影响治疗疗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 0.05)。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和水肿面积比较(n=45)
表3 两组颅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n=45)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ACI患者存在脑部缺血中心坏死区和周围缺血半暗带区,前者由于完全性缺血引起脑细胞死亡,后者结构中还存在部分侧支循环,半暗带区部分神经元能够依靠这部分血供存活[6]。王展航[7]研究发现,对发病6 h以内的ACI患者及时进行溶栓、抗血小板及扩张血管等治疗,能够使缺血半暗带区部分神经元得以存活,起到神经保护的功能。尤瑞克林是组织型激肽原酶,通过将激肽原转化成激肽和血管舒张素,选择性扩张病灶动脉血管,具有改善局部脑组织微循环,促进氧解离和红细胞存活,抑制血小板聚集亢进,发挥舒张血管、调节血压、改善梗死灶局部组织供血等作用[8]。杨毅等[9]观察尤瑞克林治疗200例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发现,尤瑞克林能够有效改善卒中患者脑部血流供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具有神经保护和抗氧化作用,其作用机制为:通过清除体内多余氧自由基,抑制氧自由基与脂肪酸之间发生过氧化反应,降低花生四烯酸生成,减轻再灌注引起的脑水肿损伤,缩小缺血半暗带区的范围,促进其中部分神经元细胞存活,对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作用于血管内皮,对血管内皮细胞起到保护作用[10]。袁勇等[11]探究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发现,依达拉奉能抑制脑梗死患者缺血再灌注引起神经功能损伤,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本研究结果发现,A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 B组(66.67%)(P<0.05),且治疗后 A组ADL评分、NIHSS评分和水肿面积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 B 组(P<0.05),A 组的 HWBV、Fib、PV 等指标也显著低于B组(P<0.05),说明尤瑞克林联用依达拉奉治疗ACI,不仅能够选择性扩张病灶脑血管,增加脑血管流量,通过改善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脑部组织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还能清除缺血再灌注产生的多余自由基,对缺血后再灌注神经功能损伤起到保护作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并未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CI,能够改善患者脑部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脑水肿面积,对缺血后再灌注引起的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邓丽,刘晓冬,张拥波,等.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8):825-829.
[2] 颜永忠.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46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5):843-845.
[3] 王照,游三丽.尤瑞克林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5,(2):325-327.
[4] 马莉,胡沛,姚长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研究新进展[J].中国康复,2011,26(4):297-298.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5[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3):182-191.
[6] 连晓东,田贤先,周建华,等.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6):2502-2505.
[7] 王展航.静脉溶栓后使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血栓与止血学,2012,18(1):21-23.
[8] 孙丽霞.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22):3444-3446.
[9] 杨毅,王文敏.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1,5(6):29-31.
[10] 仇晨峰,冯学问,吴伟林,等.尤瑞克林和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8):1319-1321.
[11] 袁勇,杨友高,冉景福.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