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阴有个“传文书屋”

2018-03-23王先波

金秋 2018年21期
关键词:徐家农家乐乡亲们

文/王先波

凤凰山下,月河岸边,安康市汉阴县城关镇五一村远近闻名的“传文书屋”,成为吸引十里八乡村民们聚集的好去处。

“传文书屋”里,不仅有两万多册各种各样的图书,还开办了法制、科技、民俗、史政、道德等讲堂,每到晚上或农闲时节,三五成群的农民朋友赶来看书、听课、咨询、“取经”,或切磋技艺,或展示才华。12载寒来暑往,书屋主人乐此不疲地为父老乡亲们传送着精神食粮。

2015年6月,“传文书屋”创办人——汉阴县委党校退休教师、中共党员李传文,特邀去北京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激情·奉献·廉洁”暨全国新闻出版广电系统先进事迹报告会,讲述了他退休后,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在祖屋创建“传文书屋”,十几年如一日向乡亲们免费开放,送书上门,服务乡邻的感人事迹。

“退休了,我拿啥子送给乡亲”

1946年5月,李传文出生在陕西省汉阴县五一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姊妹几个中只有他有幸读完高中,上了大学,当了老师。2006年退休后,他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农村老家,看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农村可喜变化。乡亲们虽然日子过得好了,但增收致富的后劲还是不足。“五一村有山有川、交通便利、条件好,可是,这么多年村民为什么不够富裕?”他认为农村的穷根子,不只是缺钱,还是缺文化、缺科技。在党校教了半辈子书,曾经带领基干民兵修通第一条机耕路、第一个完成恒紫路工程、代表第一支上山下乡知青队伍受到陕西省表彰的李传文在思索:退休了,我还能为家乡做点啥?很快他就有了一个梦想:要用自己的积蓄建一个农家书屋,为家乡人民传播文化知识,实现“扶贫扶志扶技能”。

说干就干,半年过后,200平米的三层小楼建起了,老屋里的书刊搬进了新房。为修缮老房,他花掉了五六万元,还有部分缺口。有人给他出主意,让他去县上要项目,他说:“套项目的事咱不能干,那不是咱的品行”。最终想方设法,硬是花了12万多元,翻新了祖屋,圆了后半辈子为乡亲们办“农家书屋”的梦想。

把“为人民服务”践行到底

2007年7月,书屋开始接纳读者。李传文大概做了个划分:每周二、四、六,给读者导读、解读和现场服务;周一、三、五走村入户,送书上门,提供科技、文化服务,开展户外讲座;星期日,整理图书,组织读书会、培训会,组织老年人娱乐活动。“传文书屋”被他定位为一所集阅览、藏书、培训、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农村民间文化传播场所。

在五一村,乡亲们都说“传文大哥是我们的活财神”。村民胡小平种了30多亩莲藕、养了30多头肥猪,每年收入不错,他的“生物链”“致富经”经常引来周边农民和广大基层干部上门参观学习,这位“致富能人”总是腼腆地解释:“哎呀,这事只有李老师讲得清,他比我钻得深”。在得知胡小平种植的莲藕“不好伺候”时,李传文及时将十几本夹有纸条的书、打印资料送到了胡小平家。期间一种无名水草在藕田疯长,胡小平情急之下翻遍了“传文书屋”书柜,也没有找到答案。夜深人静之时,他翻阅大量资料,终于在报纸上找到一篇有关农业生物防治法的文章,他茅塞顿开,“找几只鸭子试试”。果不其然,鸭子下塘吃草,既不伤藕,也不踩田,效果出奇的好。如今胡小平的30多亩藕田,形成新的生物链。

不仅如此,“传文书屋”还为个体经营户提供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农家乐”老板徐家翠就是受益者。徐家翠的“农家乐”开张没多久市场日趋萎缩,李传文知道后就挑选了烹饪书籍送过去,“同样是农家土菜,你看人家做出了多少花样”“软件也是硬效益”。接着又给徐家翠推荐接待、礼仪、环境美化方面的书籍。如今,徐家翠的“农家乐”除了优质的菜品,更有音乐、鲜花等贴心的服务。被大家誉为“阿庆嫂”的徐家翠说,“不是我有啥本事,是我们村有传文大哥送知识、传技术,他是我们的活财神”。

“传文书屋”开办初期,为吸引读者,让更多的农民从书本中得到实惠,李传文把村上的养殖、种植、加工、商贸等300多家专业经营户和部分爱读书的村民列入“特服”对象,购买、搜集了上万册的科技书籍,上门服务。

李传文常说:“老了也要干些有益的事情,关键看你干不干、干些啥?”

在坚持创办“传文书屋”的12年里,也曾有人对他讲:“你的书屋位置好,是办‘农家乐’赚大钱的风水宝地。”而他却说:“我办书屋,前门开到大路上,方便群众。后门开到村部里,可以整合资源,方便老年人”。

如今,十多年前翻盖的老屋被不同样式的书架填满,整天忙着整理图书的李传文,头发日渐稀松泛白。看着满墙的荣誉证书,李传文觉得“怎样让农民在家门口把书读好,读得多,观念更新得快?怎样把‘书屋’作为文化基地,用知识去帮助更多的农民?怎样建立一套完整的机制,把‘书屋’传承发展下去,这才是当下最紧迫的事。”

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王建涛是外村人,领着两个弟弟在五一村租居上学。李传文知道后,就把他们领到书屋读书、做作业,让他们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三兄弟后来进城上学,临行前来到“传文书屋”,塞给李传文简短而厚重的一封信:传文爷爷,我们兄弟商量好了,长大后要做一个像您一样的好人。

聋障女青年马熙红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李传文就有意识叫她到书屋“上班”“帮忙”,给她发工资,帮她想办法解决困难,还将她作为“传文书屋”未来的接班人“重点培养”。

“传文书屋”创办12年,李传文和老伴每月的退休金除了维持基本生活,其他都用在了“农家书屋”上,这些年累计花费大概20余万元。对此,他认为“多点爱心、耐心,多点付出、担当,‘传文书屋’就能充分利用信息优势和读者多、耳目多、交际广、辐射广的优势,为需要帮助的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我们虽然老了,这些事还是能干的”。

一位参观过“传文书屋”的文化干部感慨,“看看门庭若市的‘传文书屋’,想想那些门可罗雀的‘乡村书屋’,终于明白:不是农民不读书,而是缺少李传文这样的‘文化使者’。”

12年来,李传文和他的“传文书屋”接待读者10万人次,他本人受聘到镇村机关单位学校义务讲课500余场次,成为汉阴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道亮丽风景;他孜孜不倦,激情奉献,教化乡邻,助人为乐,仁者爱人的崇高精神,为乡亲们所传颂

猜你喜欢

徐家农家乐乡亲们
徐家珏作品
农家乐里去休闲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杜鹃花红农家乐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农家乐
南京市栖霞区徐家村M4 出土器物
南京市栖霞区徐家村M1 出土器物
徐家柱 用爱唤醒沉睡12年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