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惠州地区客家话言语测听双音节词表编制的初步工作*

2018-03-23刘彤杨燕珍祝晓芬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客家话词表惠州

刘彤 杨燕珍 祝晓芬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能听到或者能听清周围环境声和言语声是听懂语言的基础,也是判断是否有听力障碍的主要指标。言语测听是用言语信号作为声刺激检查受试者言语听阈和言语识别能力的听力学测试方法,目前,国内已开发了普通话[1,2]以及上海话[3]、广东话[4]、台湾普通话[5]等适用于不同地方人群的言语测听材料,但尚未见适用于客家地区人群的言语测听材料,给客家话群体言语测听工作带来不便。故本研究初步编制适用于惠州地区的客家话言语测听双音节词表,对以惠州地区客家话为母语的听力正常志愿者进行言语测听,并对词表进行初步等价性检验,探索该词表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寻找适合惠州地区客家话群体的言语测听材料。

1 材料与方法

1.1客家话词表的编辑

1.1.1词表的编辑原则 词表应符合客家语音和言语测听的要求:①采用日常常用和出现频率较高的双音节词;②所选词汇在语音学上有差异;③词汇样本体现客家话言语习惯;④各个词表之间有等价性,即可以相互换用。

1.1.2客家方言片区选择 虽然广东客家方言词汇有很强的一致性,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汇占绝大多数,但各县市地区的词汇及口音仍存在一定差异。广东客家话方言共分为七个片:粤台片(包括梅惠小片、龙华小片)、海陆片、粤北片 、粤西片、汀州片、宁龙片、于信片[6]。本研究词表编制收词来源以广东的梅县话(属梅惠小片)为主,以梅惠小片中惠州市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为辅。原因如下:①梅州作为近代客家中心,其梅县话是客家方言的代表,是不少外地客家人维持或仿效的对象,其代表性也是学术界的共识[7,8];②惠州是客家人重要的聚居地和集散地,通用多数地区客家方言,选词需具备客家方言特点,以期达到普遍适用的要求;③惠州本地方言(惠州话)虽然具备客家方言特点,但受粤语影响较深[9]。选词来源:《客家话通用词典》[10]、《客家话词典》[11]及《客家方言标准音词典》[12],经整理共有 200个双音节词。

在制定客家话双音节词表时,遵循以下原则:①熟悉程度:所选用的词应是客家地区人们日常生活常用词,避免选用生僻词、地方特征词,防止受试者在测听过程中因对某词发音不熟悉而对测听结果产生影响;②重音平衡:所选用的词应两个音节重音一致,即重音平衡、重读程度一致的双音节词;③词表测试项数目:每张测试表内包含的测试项目会影响测试表的信度和灵敏度,测试项(即词数)越多,变异越小,信度越高,但考虑受试者测听过程中的疲劳度及测试的时长和效率,需在信度和效率间取平衡点;④测试表的平衡性: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同一患者往往需要测试不同耳、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言语识别能力,因此,客家话言语测听材料中须有多张彼此等价(可换用)的词表,避免相同词表重复测听的学习效应。

1.2词表的录制合成 根据言语测听要求,制定具体的录制方法,请客家话男性播音员在惠州电台的专业播音室内对所选词语进行诵读并录音,录完后经过电脑处理,在各测听词语前0.5秒处加入一个时长为0.25秒、频率为1 000 Hz 的提示音,词与词之间间隔4秒,强度变化在±3 dB以内;每 40个词语组成一个词表,共得到5张客家话双音节词表,刻录成 CD。

1.3客家话双音节词表的初步等价性测试

1.3.1受试者 选取22~32岁耳科检查正常志愿者26例(52耳), 男16例, 女10例,平均年龄26.06±3.89岁,均以客家语为母语,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双耳各频率听阈均在15 dB HL以内,声导抗测试正常,无耳科疾病史,且近期无上呼吸道感染。

1.3.2测试方法 测试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隔声室(本底噪声<25 dB A)中进行,选用InteracoustisAffinity2.0听力计,依照国家标准 GB17696—1999进行校准,校准采用听力级0 dB等同于声压级20 dB SPL。测试词表录音通过头戴式THD39耳机给声,正式测试开始前先以练习词表(选用普通话双音节词表)示例,详细说明测试步骤及要求,使受试者熟悉测试流程;测试时给声强度要求模拟接近日常生活交流言语声,保证受试者能听清楚,又不感到不适或疲劳,故将声强定为25 dB HL。5张客家话双音节词表测试顺序随机,受试者每测试完一张词表后休息3分钟。测试过程为让受试者尽量复述所听到的测试词,并由测听人员统计复述内容,所有测试均由同一测听工作人员完成;词表复述正确率=复述正确词数/总词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多元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Q检验,分析5张词表的相关性及等价性。

2 结果

编制出5张客家话言语测听双音节词表,每表40个词(附录)。26例受试者5张词表复述正确率分别为94.13%±3.31%、95.30%±3.49%、93.94%±4.65%、94.04%±3.68%、91.92%±4.38%;对结果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每表测得的数据均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5张词表复述正确率进行相关性分析,两两之间均呈强相关(表2)。对5张测试词表中每两张词表间进行比较,使用SNK-Q检验发现,除词表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词表1、3、4两两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3)。

表1 26例受试者五张客家话言语测听双音节词表复述正确率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表2 26例受试者5张客家话言语测听双音节词表复述正确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3 26例受试者5张客家话言语测听双音节词表复述率SNK-Q分析结果

3 讨论

广东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不同民族、不同民系人群之间的交往与接触导致广东普通话的普及程度低于中国北方地区。梁之安[13]曾证明母语中不存在的语音一般不易被辨认,母语中存在的语音如果在语音辨认中不占重要地位,也可能不易被辨认,所以在不同语言、词汇、语法等方面差异的影响下, 方言地区人群实际的言语接受和交流能力往往会好于普通话言语测听得到的结果;而且临床中发现多数老年性聋患者由于教育程度较低、与外界沟通少,日常生活中只接触当地方言,其不适用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因此一套合适的方言言语测听材料将有助于其听觉功能检测和后续诊治。

本研究客家话言语测听词表编辑以梅县客家话为主要选词来源,在选词过程中根据高频、普适的原则,参考惠州县市地区所处客家方言片区(梅惠小片)的声、韵、调特点,挑选出读音、词义一致的日常使用词汇,各词表中声、韵、调比例调整相对一致,以期达到词表的平衡原则。等价性测试结果显示,词表在当地人群中均有较高的复述正确率(均大于91%),说明该5张词表中的词汇在惠州当地客家人群中易辨识、可复述,且各词表间相关系数很高,但5张表之间尤其是表2和表5之间的等价性尚不令人满意,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

词表因素:音素平衡原则是指词表内所有音素出现的相对频率接近日常言语交流中出现的频率,此原则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听力障碍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言语交流所遇到的障碍程度。本次词表编辑并未严格遵循音素平衡原则,原因如下:一方面,根据广东省教育部门于 1960 年公布《广东客家话拼音方案》,客家话共有声母19个,韵母74个,声调6个,若严格按照音素平衡原则制定词表,每张词表至少需要87个音节;若同时兼顾各客家方言片区“普适、高频、平衡”的原则组成双音节词,词表编辑难度加大,同时会延长每张词表的测试时间,影响临床使用效率;另一方面,经查阅文献发现,已有的客家方言研究大多局限于地区方言的归属、地区差异的比较、特征词的语音研究[6,14,15]、客家方言的词汇文化背景研究[7,16]等,鲜有从语音分析角度对客家方言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比较和量化分析,缺乏客家话语频和音素比例的依据;另外,Martin 等[17]认为是否遵循音位音素原则对言语识别测试的结果影响很小。今后,本课题组将继续加强与客家方言研究专家合作,在现有词表的基础上遵循音素平衡原则进行调整,同时增大样本量验证音素平衡在客家话言语测听中的影响。

受试者因素:①心理状态:部分受试者在刚进入陌生的测听环境时会产生紧张情绪,测听复述时非常谨慎,导致复述时间滞后;②家庭及生长坏境差异:虽然受试者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6.06±3.88岁,但其家庭、教育及生长环境有所差异;在测听过程中发现城镇户籍及24岁以下的受试者复述“粪箕(簸箕)、笠嫲(斗笠)、种草(遗传)、天井、霜降”这些词汇出错最多,这就要求在客家特色词汇与现代词汇中寻找平衡,在不影响各词表平衡的基础上对词汇进行调整。 ③方言片区差异:广东客家方言词汇有很强的一致性,但各县市地区的口音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词表中的双音节词选取梅惠小片及龙华小片[6](已涵盖惠州大部分县市区)中音、韵、调及词义一致的词汇,且受试者均以客家话为母语,但由于地域、语言环境等仍存在一定差异,受试者对客家话的习得、发音习惯等存在差异。本课题组后期将加大样本量,根据客家方言片区划分受试者人群,进一步验证不同客家方言片区受试者人群对测听结果的影响。

计分方式:本研究中统计发现复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同词不同调,这可能与受试者的语言习惯有关。单字或音节是汉语中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词则具有更多的表达意思的作用,字和词或许应分别作为听觉接收能力测试和听觉处理能力测试的评分单位。客家话双音节词表测听是否应该根据测试的人群和目的进行更细的评分单位的划分? 如:根据不同语言发音特点重新划分受试者人群(不同方言区、不同文化教育程度等),在不同客家方言人群中使用不同的(音、韵、调)评分尺度,分别测出听力正常人的参考值,在后期实验或临床诊断时依据各自的参考值做出相应的判断,这需要测试者熟悉客家方言和受试者的发音习惯,以免造成记录错误。

本研究初步编制出了5张客家语言语测听词表,初步适合惠州地区客家人群应用,但表间等价性尚不理想,还需进一步调整修订。

1 张华, 王硕, 陈静,等. 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J].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8(1): 16.

2 郗昕. 言语测听的历史与现状[J].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5(1): 20.

3 程锦元. 汉语测听词表的选编[J].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66,12:106.

4 黄丽娜, 刘莎. 中文广东话版与普通话版噪声下言语测试材料的开发[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 12: 55.

5 Nissen SL, Harris RW, Dukes A. Word recognition materials for native speakers of Taiwan Mandarin[J]. Am J Audiol, 2008, 17: 68.

6 谢留文, 黄雪贞. 客家方言的分区[J].方言,2007(3): 238.

7 温美姬. 广东客家方言的源与流[J]. 嘉应大学学报, 2003(5): 108.

8 谢永昌. 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话-兼论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的缘由[J]. 嘉应大学学报, 1997(5): 102.

9 黄雪贞. 惠州话的归属[J]. 方言, 1987(4): 255.

10 罗美珍,林立芳,饶长溶,等,客家话通用词典[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15~18, 31.

11 张维耿.客家话词典[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7.37~51,67~145.

12 张维耿.客家方言标准音词典[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2.21~198.

13 梁之安. 中国人对俄语塞音音节听觉辨认的一些特性[J]. 生理学报, 1963, 02: 100.

14 甘于恩, 简倩敏. 广东方言的分布[J]. 学术研究, 2010, 09: 140.

15 黄雪贞. 客家方言的词汇和语法特点[J]. 方言, 1994(4): 268.

16 温美姬. 客家方言古语词特点概说--以梅县话为例[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 33: 2.

17 Martin FN, Champlin CA, Perez DD. The question of phonetic balance in word recognition testing[J]. J Am Acad Audiol, 2000, 11: 489.

猜你喜欢

客家话词表惠州
奔跑惠州
广西客家话持续体标记的主要类型及历史演变
基于VOLT的藏汉双向机器翻译
惠州一绝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有趣的客家话
石板滩客家话与成都话的对比
近十年国内外专业学术词表建立文献综述*
浅谈广东惠州客家方言的变调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