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2018-03-23高红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6期
关键词:氨酸心肌梗死急性

高红霞

(铁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辽宁 铁岭 112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梗死。患者以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且在临床休息与服用硝酸类药物后无法完全缓解,通常有进行性的心电图变化与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严重的可能能并发心律失常,导致患者出现休克或者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该类疾病的有效临床治疗方法成为当今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1]。本次研究以本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分析探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为目的展开研究,现将取得的良好效果详细呈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98例进行此次研究,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有患者49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58.7±4.8)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0.7±5.6)岁。所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且所有入选患者均无严重其他实质性脏器疾病,无意识不清或语言表达不清者,取得所有受试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以及医院伦理协会的同意。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显示在性别、年龄上都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可以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有指导患者正确地卧床休息,给予患者吸氧、镇静、止痛等措施,并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与患者适宜的阿司匹林、肝素、溶栓、硝酸盐、心电图监护等[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用法用量为:每日1次,每次50~100毫升/次,溶于浓度为10%的葡萄糖液500 mL中),以及加入8 IU的胰岛素,根据患者病情对药物滴速、用药剂量进行调整[3]。

1.3 观察指标和评判标准[4]:对患者治疗后1周的血清钾与血清镁水平进行统计对比。临床疗效判定为有效、无效。①有效:患者在治疗后心率失常等现象均全部消失或者有明显的减少,减少幅度在90%及以上,持续性室速消失。②无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并未达到上述疗效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组间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88%,与对照组的75.51%相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钾、血清镁的含量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钾、血清镁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钾、血清镁分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治疗后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钾、血清镁的含量比较(x-±s)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全身症状以及神志不清等,且随着发作时间的延长,硝酸甘油类药物的效果也会变差,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相关研究显示,发生心律失常现象主要与患者体内的血清钾、血清镁的含量有关,当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后,体内的儿茶酚胺的分泌量增加,使得血清镁被体内的脂肪酸结合发生相互螯合作用,生成不溶性的盐类,造成体内血清镁含量减少[6],再加上患者不能饮食且伴随有出汗、呕吐、利尿剂的使用等都能促成患者形成低钾和低镁血症,而低钾和低镁血症相关于心肌梗死时的严重心律失常和病死率的增加,故给予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及时补充相应的钾、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7]。

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发病突然,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治疗原则为: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该类疾病的病因一般为过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以及吸烟、大量烟酒等[8]。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合理膳食(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态平衡,注意气候变换等,还需病情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β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及ACEI制剂,控制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危险因素,还需定期复查,还需懂得和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并学会简单处理方法[9]。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8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5.51%);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钾、血清镁含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血清钾、血清镁含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充分显示了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研究报道显示门冬氨酸钾镁中的门冬氨酸对细胞有较强的亲和力,还能作为镁的载体,从而有效保证体内钾镁离子的有效浓度,且镁能对离子起到稳定作用,让细胞内外的钠、钾、钙离子的浓度在稳定范围之内,可有效地避免心肌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的情况,防止早期后除级的发生。同时,镁离子也参与到机体内多种代谢中,是ATP过程的一个重要的辅酶,可有效地补充心肌细胞镁离子缺少时的能量,让静息电位保持稳定。钾离子对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让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下降,而让异位细胞的动作电位时长得到缩短,让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大大减少。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门冬氨酸钾镁的静脉滴注疗法,能显著提高患者体内的血清钾、血清镁的含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何健华.门冬氨酸钾镁治疗48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2,18(20):98-99.

[2] 刘华勇,潘国洲.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2,9(12):22-23.

[3] 张焕峰.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疗效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2):102-103.

[4] 梁多才.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121-122.

[5] 张辉,孙莹,冯玉英,等.分析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0):130-131.

[6] 陈志强.门冬氨酸钾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17+24.

[7] 肖亚利.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0):75+68.

[8] 武雯涛,王莉.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5):5-6.

[9] 李阳.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心电图特征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09):1357-1358.

猜你喜欢

氨酸心肌梗死急性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包炎1例
一种优化的茶氨酸化学合成方法简报
蒜氨酸抗菌机制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黄连-厚朴药对9个配伍比例对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