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律失常患者应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及对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2018-03-23韩昌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敏普罗血清

韩昌华

(辽宁省辽阳市文圣中心医院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

心律失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临床表现为心脏搏动频率异常[1],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心血管疾病、药物中毒、体内电解质失衡等[2]。临床表现主要有心动过快、心室颤动等,发病后应及时救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3]。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是临床中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4],但对其临床效果尚未有明确报道。心律失常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异常,是心律失常治疗情况的常用衡量指标。本文基于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92例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对普罗帕酮与胺碘酮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在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92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排除下列情况的患者:①酗酒、行动不便、表达不清。②拒绝配合治疗的患者。③近期内接受抗抑郁治疗的患者。④患有癌症、白血病等重大疾病。⑤近期内接受激素治疗。⑥有严重肝脏、肾脏疾病的患者。⑦神经功能障碍患者。⑧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标准组患者46例,患者年龄为55~75岁,平均年龄为(62.23±3.83)岁。对照组患者46例,患者年龄为56~73岁,平均年龄为(64.45±2.58)岁。

分组后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病史,P>0.05,所选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组患者给药普罗帕酮治疗,用药剂量为每次100 mg,每天用药3次,用药1周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增加药量,在达到治疗理想效果后降低使用剂量,改为每天1次,每次150 mg,持续治疗4周。B组给药胺碘酮进行治疗,初始药物剂量为每次200 mg,每天3次,后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可改为每天2次,持续用药总计5周。

1.3 观察指标:治疗结束后,测量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显效为患者2 h心电图有明显改善,收缩减少大于80%,相关症状显著好转;有效为,治疗后患者心电图收缩情况明显减少,相关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相关症状无变化。测量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A组和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分析:根据上述疗效评判标准得出表1数据,其中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例为3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91%,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例为4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显著。

表1 A组和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2.2 治疗前后A组和B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根据表2数据,A组和B组患者在治疗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但B组下降程度更高,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显著。

表2 治疗前后A组和B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mg/L,x-±s)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显著的提高,但伴随而来的是生活习惯不规律,饮食过剩、高血压等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近年来心律失常的患者数量也逐年增加[5]。心律失常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有:心脏早搏、心房颤动、心律过速、心率过慢、心室颤动。心脏早搏是由于心脏某处较早形成心脏搏动,可发生于心房、心室等,部分患者在发病后会伴有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6]。心房颤动患者常伴有风湿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冠心病、高血压等,但也有部分患者的发病原因不明。心律过速一般为阵发性,发病时患者心律可达到每分钟130~300次,临床表现多为突发,呈现时间从几秒到几小时不等,发病后患者会引起心脑血管供血不足,患者血压下降、头晕、恶心,严重时会晕厥并发心绞痛。心室颤动是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发病时必须及时使用电除颤进行抢救。心率过慢是指患者的心跳每分钟低于60次,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造成的。

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其生理效应为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消除折返,组织钠离子内流,减慢传导。普罗帕酮可提高膜稳定性,组织BETA受体,降低心肌兴奋,延长动作电位[7]。两种药物均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在上述研究中,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1.30%)高于A组患者(73.91%),且治疗后B组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程度更大[A组(12.3±1.9)mg/L;B组(8.1±1.6)mg/L](P<0.05)。因此,胺碘酮和普罗帕酮相比,胺碘酮临床中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率更高,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程度更大,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1] 曾晓宁.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5):541-542.

[2] 郑秋宇.普罗帕酮与酒石酸美托洛尔注射液联合治疗更年期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158-159.

[3] 张艳霞.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hs-CRP的影响对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9):21.

[4] 潘伟业.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对比及对血清hs-CRP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6,37(10):2521-2522.

[5] 任志勇.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对比及其对血清hs-CRP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22):49.

[6] 杨启岭.探究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对比及其对血清hs-CRP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6(17):41-42.

[7] 陈伟彬.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在心律失常中治疗效果差异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影响[J].海峡药学,2016,28(7):142-144.

猜你喜欢

高敏普罗血清
中药外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差错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Doublet luminescence due to coexistence of excitons and electron-hole plasmas in optically excited CH3NH3PbBr3 single crystal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奇怪的纸盒子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国产碘克沙醇和碘普罗胺致肾功能不全患者产生肾毒性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