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植树造林方法和有效管理
2018-03-22运晓磊
运晓磊
摘要:植树造林是当前世界上较为普遍的方式,目的是通过人工干预方式加速森林和植物资源和群落的生成,在涵养水源、降低污染、美化环境、重构生态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经济的改善、生活居住环境的保护,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和资源,真正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的价值和作用。本文将详细探究植树造林的方法及有效管理措施。
关键词:植树造林;林业产业;造林效率
植树造林的生物学本质就是利用林木的生长和繁衍规律,采用人工干预和科学管理的措施与方法,在适宜造林的区域进行人工造林,在加速林木成长成才的基础上,实现林业资源的蓄积、林区环境的改善、区域生态的治理、社会发展的和谐。植树造林在当前已经成为生态林业和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林业资源紧张的今天林区更需要利用植树造林来弥补空缺与空间。林区进行植树造林应该重点突出技术应用,强化植树造林管理细节,建立植树造林更好应用于林区的基础和平台,为林区、生态、环境、社会的不断优化和发展提供种质、资源、空间的坚实基础。生态文明对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人为活动的增多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因烧荒、焚烧秸秆等人为烧毁林木、林带的情况日益严重,给整个防护林体系建设及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做好森林防护是加快林业发展的基础。
一、增强群众对植树造林重要性的认识
森林是生态环境屏障,惠及千家万户和子孙后代。森林能改变小气候,在森林保护下,农作物可以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在有大面积森林的地方,可以提高附近地区大气的温度,增加降水量。森林还有涵蓄水分、改善土壤结构、改变周围环境中各种气体含量等作用。森林具有阻挡过滤和吸附灰尘的作用,人们常把它形象地比喻为空气的天然过滤器。森林的吸尘功能首先表现在具有降低风速,减少空气携带粉尘的能力。
二、植树造林的准备工作和方法
(一)植树造林前的准备工作
植树造林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森林地面的清洁整理。森林地面的清洁整理指的是树苗种植前的土地表面整理,如平整土地,清除土地上的杂草、灌木等。
(二)植树造林准备工作的意义
在植树造林之前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提高造林效率。造林地的整理是在植树造林前优化种植物种条件的一步主要工作。通過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外部环境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残留物等。因此,整地后土壤的物理性质如温度高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种子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便提高了树种的成活率。这使得青苗的成长状况大幅改良。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少对土壤的破坏,有利于造林工作的展开,提高造林的效率。
三、植树造林的程序
(一)造林地的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的枝丫,梢头,站杆,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等三种方式。
(二)整地方式和方法。
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三)人工播种方法。
播前完成种子发芽准备,加速种子发牙,缩短留土时间,保证出苗整齐,预防动物及病虫害的危害。措施:消毒、拌种、浸种、催芽。春播时深休眠种子要催芽。春播时逼迫休眠种子,应浸种,但是如果造林地比较干旱,晚霜与低温严重不宜浸种。
(四)补植与抚育。
造林一般在l0―15天完成。造林的树种顺序是先落叶后不落叶,先针叶后阔叶.根据造林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定。当一个场地或一个单位造林结束时,回过头来将所造的林完全检查一遍是很有必要的,先造的落叶松基本都萌动发芽,后造的樟子松有的也萌动发芽或开始发芽,认真辨别,对不发芽和不萌动的苗木进行更换,对错栽的死苗芽,认真辨别,可及时更替好苗,这部分所需苗木是造林苗的3%左右,要提前做好准备。
四、造林的常用方法
(一)播种造林法。
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
(二)植苗造林法。
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三)分植造林法。
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及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营养繁殖的树种。
五、造林管护措施
(一)幼苗管理
新造的幼林一般要经历缓苗、生根、生长并逐步进入速生的过程。幼苗管理是关键的转折阶段,对以后树木生长和丰产关系极大。由于在这个阶段的幼林基本上处于散生状态,生长相对困难,要为它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满足幼林对水、肥、气、光、热的需求,使之达到较高的成活率,进而达到造林的目的。
(二)封山育林管理
封山育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被劳动人民长期总结使用的传统造林方法,具体是对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幼林、灌木生长的疏林、灌丛、采伐迹地,以及荒山、荒地,通过封禁和人工辅助手段,使其逐渐生长成林。
(三)造林技术档案的建设
造林技术档案是分析造林生产活动、评价造林成效、拟定经营措施的依据。各造林小班均要纳入造林技术档案管理。国有林场造林、重点工程造林和各种所有制投资的工程造林,均要建立造林技术档案,纳入造林技术档案管理。
总之,想要把植树造林的工作做好,就要把植树与管护通过责任机制联结起来,使责任常年化,管理规范化;植树基地公益补偿制,由市、县财政每年以略高于同等土地收入进行补偿;建立植树绿化。对植树所造林木,通过拍卖、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明确林地权属,明晰林地经营主体,不栽一棵无主树,不造一亩无主林。
参考文献:
[1]王付.如何正确掌握植树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J].农林实用科技信息.2013
[2]张慧军.植树造林技术与管理方法探讨[J].科技资讯.2015(0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