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切早已注定

2018-03-22何立玉

魅力中国 2018年35期
关键词:弱智宿命园子

何立玉

史铁生是一位以思考为创作源泉的作家。他的残疾是不幸的,然而那又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正是因为他22岁那年的截瘫,才有了今时今日的史铁生,一切似乎早已注定好了。

《我与地坛》是一篇散文,他有着散文所共有的精髓—形散而神不散。除了作者关于生死问题的探讨贯穿全文外,带有浓厚宗教意味的宿命观是另一条贯穿全文的“绳”(神)。

“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在叙述“我”与地坛的联系时,便用到了这一句。地坛在那儿等“我”,或者说“我”的出生便是为了那年进入地坛,总之,地坛与“我”、“我”与地坛之间之间的缘份是种注定好的命。除此之外,作者还曾写到“我”进入地坛,并理解了它等“我”的意图后,认为这“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上帝的安排,不就是早已安排准备好了吗?命运让“我”残疾,且安排“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在那儿等“我”,等待坐着轮椅的“我”进入其中,进入这“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这是第二部分中作者引用自己在《合欢树》中所用的一句话,来揭示他那苦难母亲早去的缘由。作为一位看着自己风华正茂的儿子忽然截瘫的母亲,“我”的母亲心里有多苦是一般人所无法想象的。作者在意识到这一点时,母亲已经去了,他在懊悔中为母亲的早逝找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是上帝安排的,上帝看她太苦,想帮她解脱。是上帝,是命运。母亲的命也是注定好了的,注定她来到世上受那么多的苦,再早早离去。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合理。

“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文中的第三部分简洁有力的概括比喻出了四季的特征,“我“为能在园中看到如此美妙的四季而感恩于命运,谢谢命运的这种安排。虽然是早已注定的,但该感激的还是要感激的。

文章的第五部分,叙述了7个曾常来地坛的人物故事,并从他们的行为中略显了其各自的命运。那对和“我”一样15年中坚持到这园子中来的老人,是“令人羡慕”的一对。他们“守时”、“风雨无阻”的在园中散步,从中年散到了老年,他们的命运应该是注定的平凡而实在的。那个爱唱歌的小伙子,总是唱着很吻合局势的歌,他热情、有活力,他的命运应该是注定充满激情的。那个“卓尔不群”的饮者,应该是个有着“独一无二”情状的会享受生活的老人。那个单捕“过去很多而现在非常罕见”鸟的汉子,应该是很有原则性的人。“素朴而优雅”的“中年女工程师”是为上班抄近而经过园子的人,她的命运在作者看来是该是恬静而安适的。至于“我”的朋友,“最有天赋的长跑家”,是一个有着和“我”一样的被上帝开了玩笑的命运,玩笑命运是无情又无奈的,是他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的,最后,也就屈服在命运之下,用平静的心态面对了那早已注定好的命运。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是第五部分作者在看到漂亮弱智女孩的不幸命运后,对宿命发出的指责。那名不幸小女孩的命运是令人同情的。但那又无力另之改变的,毕竟那一切早已注定。但作者认为“世上的事常使上帝的居心变得可疑”,表明作者对上帝,对命运是很有意见的,他对“宿命”是有些忌恨的。然而命运就是命运,上帝就是上帝,一切注定了有些人的命就是要承担苦难的,像母亲,像那位长跑家,像弱智女孩及其哥哥等。

“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第六部分作者借设想中的园神道出这样一句话。这一部分写出了“我”关于死、生、写作三者联系的看法,看似与宿命无关,实则正是在写命运。“人真正的名字是:欲望”这一句在这一部分出现了三次,是的,是命运让你成为人,是命运让你叫欲望,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我”的“罪孽和福祉”都是命运所给的,是命中注定的。

“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文中最后一部分阐述了作者对于生死循环的见解。正如鲁迅说的那样,人一生下来,就开始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坟墓,“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死是一件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一切的一切都在诞生的那刻起注定好了。但是正如“太阳,他的熄灭下山之际正是燃烧上山之时,“我”也一样,“我”沉静下山时,另一个“我”会欢快的上山来的。同样的“我”。同样的命运会再次出现,一切似乎永远只有一个起点,也就是那个终点,中间的过程却又是安排好的。命运就是这样,一切早已注定。

如史铁生的另一部作品《命若琴弦》一样,《我与地坛》中的宿命是悲凉而又无奈的,让人读过后心中似有千斤重,不禁想为一切苦难的命运做点什么,思前想去之后,却又感觉无力为之。一切的注定是那么的牢固,让人无法动摇。无奈叹息之后,一切照旧。

猜你喜欢

弱智宿命园子
小小的园子
相亲交友,所有软件的最终宿命
我家的园子
快乐的园子
浅淡对弱智学生教育之我见
智能门锁“弱智”38款测试样品都不安全
摩拜的宿命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辛巴历险记(宿命)
守在自己的园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