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语童谣在幼儿园教育课程的应用研究

2018-03-22方珠伴

魅力中国 2018年35期
关键词:应用研究幼儿园课程

摘要:童谣文化源远流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成长启蒙学习的重要素材。利用好童谣文化,尤其是地域童谣资源,对培养幼儿促进成才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童蒙养正、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三个方面探讨童谣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相关事宜。

关键词:粤语童谣;幼儿园;课程;应用研究

1923年周作人在《读〈童谣大观〉》一文中指出,歌吟是儿童的一种天然的需要,便顺应这个要求供给他们整理的适用的材料,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1]根据儿童成长发展规律,幼儿学习语言的顺序是先节奏语调和音节,后理解词意乃至能说会道,因此将童谣儿歌用于儿童教育恰好反映了幼儿成长的规律顺序。

崔载阳1928年为《广州儿歌甲集》所作的序提到:小孩子喜欢唱歌,不学而能的动作是基于人类深深的天性;利用其天性进行教育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好的儿歌在幼稚教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于其有两种效能:一是满足儿童唱歌的需求,增加他们的兴味,养成他们的习惯,使将来过一种优美而丰满的生活。二可使他们学习字句,学习表情,学习运用声调,和于人事界与自然界里,学得许多有用的知识和高贵的德性。[2]

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指出:“个体生活的历史首先是要适应他所在的社区代代相传下来的生活模式和标准,从他出生之日起,他生活与其中的风俗就在塑造着他的经验和行为,到他能说话时,他就成了自己文化的小小创造物”[3]。可见幼儿园课程中合理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使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更加接近,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儿园课程改革作出定调:城乡各类幼儿园尝试利用本地各种教育资源,民族地区幼儿园则尝试开发利用本民族文化资源,努力构建适合本地、幼儿发展的课程。粤语童谣作为我国童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粤语传唱,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作为文化的传承者,本土文化对儿童的生活有重要影响是广府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传播,粤语童谣也被重新重视起来,肇庆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古今传承,源远流长。与此同时,肇庆市各界一直以来对于地方民间歌谣较为重视,有良好的文化传承氛围,2016年,集结出版了《肇庆民歌选》和《肇庆童谣精选》,以传统民歌为素材,以现代作曲技术进行加工后创作了全新的民间歌曲。

一、童蒙养正:选择适宜的童谣用于教学

1920年10月,周作人在北平孔德学校作题为《儿童的文学》演讲,他认为不应该把儿童当作“缩小的成人”,或者是看作“不完全的小人”。因此,既要承认儿童内面的生活与大人不同,应当理解尊重他们;又要知道儿童是转变的生长的,要大胆供给他们需要的文学。[4]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为了能够让幼儿更好的接受和理解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因此幼儿园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要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而制定教学方案,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的目标,教学内容要适合儿童当下的需要,促进儿童发展。课程内容要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尽量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课程内容要从儿童自身生活的环境出发,在幼儿的生活中寻找目标内容,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适宜性构建合适的课程体系。

童谣创作内容范围广泛,包括了儿童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以至动物花草和食品等,贴近儿童成长生活各个方面。课程内容源于幼儿的生活,这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需要,但生活化的课程内容不能等同于生活本身,要注意课程内容既要来源于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原则,所以选择教学内容要注意用意目标,进行严格的取舍。

周作人是我国儿童文学教育研究的开创者,其研究成果至今仍在产生积极的影响。周作人的儿童教育观认为,民间文学文化置于儿童教育时需要进行取舍。他以民间通话为例,列出了四条标准。首先是要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出发,选择优美的作品,同时强调粗俗丑恶是无美可言的。其次要满足儿充满好奇心的特点,选择新奇有趣、神奇变幻、出人意料的题材,要有意思、有趣味。第三是单纯,体现在结构、脚色和叙述之中,要注意声调,这也适应了儿童的学习能力。第四是匀称,体现在段落整齐、层次分明、首尾相称、前后呼应。

比如童谣《小公鸡》:

小公鸡,尾威威,一早出笼句句啼。叫我趁早去读书,读得成名上云梯。有时农忙紧,督(促)我加早去爬犁。闲暇啼,叫我睇(看)牛唱歌仔。正晏(中午)啼,请客同餐醉一齐。晚来啼,报知入黑收工齐。我够魄,我有礼,你出色,你够威,家家养只肥公鸡。

这首童谣以小公鸡为视角,实际上是一个可爱调皮的小孩为主体叙述了一天的时间安排,突出早睡早起身体好,还强调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同时又充满了生活的各种趣味。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懂事的小孩,每天都早早起床读书,遇上农忙亦会积极帮忙做事情,适逢闲暇时间里,就带牛吃草,而且还一边放牛一边唱歌,遇上朋友来家中做客热情招待等,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跃然纸上。这首童谣全方位描绘了农耕社会的日常生活,琅琅上口,生动有趣,是现在大多数在城市生活的幼儿对不同生活状态的文学体验。

《月令童谣》:一月开私塾,二月谷爆苜(粤语发芽)。三月梅仔熟,四月吃稀粥。五月黄芒熟,六月割新谷。七月果仔朦胧熟,八月乌榄包过笃。九月番薯芋仔堆满屋,十月禾大熟。十一月财主去收谷,十二月纸马门神贴新屋。

这首童谣唱出了一年时光的生活图景,季节更迭的风物变化。自然质朴的话语歌颂了知识、丰收、团聚,亲近生活、贴近自然,使儿童在书声琅琅中充分感受橙黄橘绿的年月好景,油然生起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又如《瓦和马》:

天上一块瓦,地上一匹马。天上这块瓦,跌落地下那匹马。

地下那匹马,踏烂天上那块瓦。瓦要马赔瓦,马要瓦赔马。

这首童谣充满了奇趣的想象力和思辨色彩,从天上到地上,瓦和马发生的联系,能够激发儿童的思辨,富有生活哲理。同时“绕口令”式的文本叙述,增加了语言表达的难度,富有趣味性和刺激性,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根据周作人提出的要根据儿童年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他提醒在幼儿教育中,悲哀或者痛苦的事物会永远在幼童脑里留下印象,会影响幼儿思想,甚至将会产生残酷的危害,因此周作人指出凡是过于悲哀、苦痛、残酷的作品不宜采用。

比如《泥螺谣》:泥螺,泥螺,躲在窝里睡懒觉。睡懒觉,被人捉。问你出角唔(不)出角?唔出角打穿你头壳。

这首童谣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泥螺的特征,尤其是“睡懒觉,被人捉”的思想内涵对幼儿日常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有启发作用。然而,文末的“打穿你头壳”却是显现了暴力倾向,极易误导幼儿的价值观,容易形成行为模仿,不符合儿童教育目标。类似此类的作品不宜采用。

幼儿园民间童谣课程需要遵循课程内容建构的目的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兴趣性原则,即四大原则。在面对民间童谣文化读物时,幼儿园和教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能够代表社会主流价值观,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文化性的代表性作品。正如国家督学成尚荣所说,幼儿园课程最重要的性质定位就是其根基性,要把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革命传统和现代意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应把幼儿培养成优秀的世界公民,同时是永远的中国人。

二、寓教于乐:童谣与游戏有机结合

童谣作为一种面向儿童的文学表现形式,内容丰富、语言流畅、节奏生动、风格有趣。童谣在句式上短小、整齐;在内容上明白浅显,表达不同的情趣和事理;韵律朗朗上口,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童谣内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社会、风俗等内容,通过民间游戏和童谣的有机结合,增强童谣的趣味性,使得童谣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在游戏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还接受到民间文化的熏陶。童瑶伴随民间游戏开展,也能够增强民间游戏的趣味性,民间文化以民间游戏的形式传授给儿童,儿童在自由玩耍的过程中,通过充分的想象和创造实现民间文化的传承,促进民间文化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提到:“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促进幼儿能力和个体的全面发展”。

童摇除了自身拥有游戏的特性之外,还可以使不具备游戏性或者是游戏性不太明显的其他的幼儿园活动具有或者增强其游戏性。童摇这种独特作用,在幼儿园各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在幼儿园五大领域巾都可以通过加入童瑶使其更具有游戏性和趣味性。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主要以群体性游戏活动为主,活动进行过程中需要有统一的且富有节奏的号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得幼儿动作整齐、精神抖擞,以增加儿童对游戏的兴趣。儿歌歌谣和游戏互相补充,能够增强游戏的趣味性,营造热烈的氛围,使幼儿乐在其中。

在笔者跟踪调研的广东省肇庆市Z幼儿园,该园开设有体育游戏活动,其中有一个项目是“推铁环”。该游戏对幼儿的协调平衡能力有较高要求,单纯就是“推”的话,只是完成了把铁环从起点推到终点的任务,缺乏趣味性。但是,当我们把几首简短且富有节奏感的童谣和“推铁环”游戏结合后,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场内参与者在场外啦啦队合唱童谣的助威下,明显提高了对节奏的把握,对时间的掌控,使之更加顺利地完成任务,同时促使场内场外的互动更加热烈,充满了童趣。比如我们在“推铁环”游戏项目中,选用了以下童谣。

《排排坐》:排排坐,食果果,你一个我一个。食完嫌细个,又问阿妈攞(拿),阿妈细声告诉我:细个我地(们)食,大个留返畀婆婆。

《打掌掌》:打掌掌,买咸鱼,咸鱼淡,买乌榄。乌榄甜,问你畀(给)个添(语气助词)。唔畀我,问你攞返大光钱。

《吃饱饭茶巷尾耍》:吃饱饭茶巷尾耍,巷头巷尾玩泥沙。玩饱泥沙莫玩水,玩湿衣裙老母打。

《骑花马》:城门城门几丈高?三百六十丈。小朋友,骑花马,骑上花马笑哈哈,带把刀,背把弓,向着城门冲一冲。

《冬瓜大,好世界》:一岁开口笑,二岁诈妈娇。三岁蹦蹦跳,四岁执柴烧。五岁学扫地,六岁会敬茶。七岁学绩麻,八岁会绣花。九岁学做鞋,十岁种冬瓜。冬瓜大,好世界,唔使爹妈担柴卖。共享福,婆吃禄,爹妈餐餐有鱼肉。

《点点蝶蝶》:点点蝶蝶,葵花开竹叶。竹叶青青,豆芙摇铃。豆芙嘟嘟,拉牛过岗。阿妹耙田,耙到大缸钱。出力耙,大力耙,耙落秧地种油麻。油麻未开花,葱鳝炒黄瓜。鸡蛋蒸豆豉,食饱饭去斩竹枝。

幼儿在歌唱童谣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场内场外节奏的快慢调整自己的语速,增强自我语言控制能力,促使幼儿萌发合作意识。在幼儿群体游戏中,童谣具有排序、分队功能,幼儿在玩唱童瑶的过程巾,会赋予竞争性特征,从而分出胜负,使得游戏开展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童谣形式生动诙谐,不仅有着明快的音韵节奏,还有充满童趣的内容,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音韵感、语言美感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儿童对于童谣的鉴赏,主要表现在对于童谣的整体感受,即是通过整体感受来接受、理解童谣,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在童谣中,有些篇幅较长的作品有助于增强儿童记忆力,完成较为复杂的游戏动作。童谣的文学性能够使幼儿在各种各样不同的情景中体会到不同情感,拥有不同的情绪体验,从而丰富幼儿的情感认知。

三、潜移默化:全方位打造童谣文化学习环境

幼儿园课程需要通过适宜的方式让幼儿认识、感受文化,以理解体验为主,关注幼儿的兴趣,强调其主体参与性。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创造条件,拓展幼儿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园的童谣文化课程内容可以考虑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环境创设等元素。比如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可以利用带有童谣文化元素的材料对幼儿园进行装饰,在户外活动区域放置跳绳、毽子、鐵环等传统的民间游戏用具,使幼儿在户外通过进行踢毽子、跳绳、丢手绢、跳房子、滚铁环等传统的民间游戏完成对童谣文化的理解和运用。

充分利用幼儿的一日活动过渡环节,播放童谣歌曲,根据自由活动、进餐以及午休等不同环节播放不同性质的民间童谣。如在Z幼儿园,幼儿在早间活动时播放轻快活泼富有朝气的童谣,进餐提示音是播放与食物有关的歌谣,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欣赏优秀的童谣文化,熟悉唱腔。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要抓住教育的契机,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充分发挥隐形课程的作用,使得优秀童谣文化的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和幼儿的生活活动中。

最后必须要提出的是对于幼儿的教育,保障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别具意义。幼儿园需要注重家园联系,通过专题讲座、交流会为家长介绍童谣文化知识,提高家长的童谣文化素养,形成家庭和幼儿园的文化教育合力,从而保证童谣文化教育的开展,促进幼儿个体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也更好更有效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周作人.读《童谣大观》[A].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C].上海:儿童书局,1932

[2] 崔载阳.《广州儿歌甲集》序[A].刘万章.广州儿歌甲集[C].广州: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1928

[3](美国)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1988

[4]黄淮东.论周作人的民间童话、儿歌与儿童教育观序[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课题项目:广东省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7年),课题名称:《民间歌谣在肇庆幼儿园艺术课程中的开发利用研究》课题编号:17ZC—36。

作者简介:方珠伴(1983-),女,汉族,广东开平人,文学硕士,广东工商职业学院文学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应用研究幼儿园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爱“上”幼儿园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想念幼儿园
自行车的发明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