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戏的演唱艺术初探
2018-03-22计晨
计晨
摘要: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诞生了非常多的优秀的民间艺术,河北梆子就是其中的一种。作为戏曲的一种,它集合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文化观、说唱观等多个方面,在民间广为流传,是北方的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戏种。本文以河北梆子戏的演唱技法为中心进行深入的探析,以期借鉴。
关键词:河北梆子;演唱技法
一、河北梆子的起源
河北梆子虽说是以河北为命名的主体,可是它的起源地并不是河北省,而是我国的山陕地区。具体来说,在清朝时很多山陕地区的商人在北京、河北一带做生意,这些商人为了应对一些生意上的应酬,使生意获取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就把他们自己家乡的山陕梆子引入到經商的地方。在山陕梆子流传了一段时间之后,为了使其更加适应河北人民的口味,就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变,融入了河北当地的民俗、语言、生活等多个方面,使其更加符合河北民众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团队中河北演员的人数不断增多,使山陕梆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直到清朝的道光年间,这种戏曲就成为了早期的河北梆子。
二、河北梆子的具体形象表现
(一)唱腔板式
戏曲的唱腔分为联套体和板腔体,河北梆子被归类于板腔体。板腔体的特点是声音非常的激昂,能够充分的表现出慷慨悲愤的情绪,能够比较容易引起听众们的共鸣。河北梆子的内容非常丰富,所以它在表达方式上有非常的多样,具体来说,它的板式有流水板、二六板、哭板、慢板、各种形式的引板以及收板等。二六板由于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极强的感染力,所以在演出的时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表演形式。另外很多其他的板式的形成都受到了二六板的影响,所以说二六板是河北梆子最为重要的一种板式。[1]
(二)衬词、衬腔及拖腔
河北梆子本身就来源于农民阶层,其中的内容也都是反应农民日常生活与劳作的,所以它在表现形式上非常的通俗易懂,在其中会涉及到很多的反应农民心情的腔调。具体来说,在很多河北梆子作品里都是以说腔和唱腔为主,以腔调的表现形式去代替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腔调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在两个连句之中的上声、去声与阴平、阳平之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而正是这种关联使河北梆子每一句话都朗朗上口,极具感染力。另外表演者在演出时常会使用一些“嘿、呀、啊、哟、咚”等语气衬词,这就使每一个行腔的间隙有效的得到了补充,强化了所表达的效果。
(三)演唱技巧
河北梆子对于吐字、发音、用气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所以在进行表演时要掌握一定的吐字、发音、用气的技巧,进而获取更好的舞台表现效果。
1.吐字时的注意事项:(1)宽落音:表演者为了使表现出音的声音更加的浑厚并具备一定的延续性,所以在发音前要以丹田部位为支持自身气息的支点,在对气息进行控制时要注意尽量的微缩小腹,使自身的胸肌尽量向外伸展,最后发音的时候要根据所戏目表现出的情感徐徐的呼气,不能过快或过慢的呼气,因为呼气过快会使听众产生一种轻佻的感觉,而呼气过慢就不会展现出这种音色的浑厚感。宽落音一般适用于散唱大拖腔尾部,用来表现出戏曲中慷慨激愤的思想情感。[2](2)夯音:顾名思义夯音就是一种坚定、强烈、短促的气势很强的顿音。所以表演者在表现这种声音时,小腹要进行剧烈的收缩,用来给声音“蓄力”,使表现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很强的张力。这种技法一般生角、旦角和丑角都会涉及,但是一般生角应用的最多。
2.发音时的注意事项:河北梆子的发声是使用丹田处的气息冲击声带所引起的,简单点说就是“以气引声”。河北梆子主要的发声技巧有以下几种:(1)共鸣音:共鸣音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包含了胸音、喉音、口音、鼻音和脑后音,在使用这五种声音时,要结合戏曲当时的情感,通过不同的部位进行发声。[3](2)真嗓、假嗓、真假嗓:真嗓是表演者本身所具有的音色,是通过积累气息冲击全部或部分声带实现的,所以在一般表演时音色比较低沉宽厚;假嗓是经过一定艺术加工之后的音色,一般是表演者通过一定的技巧使声带的边缘进行振动发声,总的来说这种声音比较尖锐,具有一定的穿透性,能直抵人们的内心深处;真假嗓是一种介于真嗓与假嗓之间的表现方法,所以说这种方法所表现的声音既有一些尖锐,又有一定的宽度,在表现的效果上比较全面,应用非常的广泛。
3.用气时的注意事项:影响音色的重要因素除了吐字与发音之外还有用气的方法,对于河北梆子来说,更有“先练气,后练功”的说法,所以说掌握一定的运气技巧对于戏曲演唱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运气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换气:换气一般指的是表演过程中的间歇吸气过程,所以在换气时要掌握一定的时机,尤其是在一些高音开始前的部分,一定要预留出较为充足的换气时间,进而保障高音部分有足够的气息作为保障。(2)偷气:偷气就是在唱腔的过程中极速换气,所以说这种技法在实际使用时比较隐秘。这种技法的使用难度比较高,如果表演人员使用不当,观众们会有非常直观的感受,对于表演会有极大的影响。[4]
三、结语
总而言之,河北梆子吸取了众多优秀的文化,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不断的改进和优化自身的内容,进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把河北人民的乐于助人、艰苦朴素、坚贞不屈、锲而不舍的可贵精神充分的进行抒发和表达,使人们感受到了燕赵子弟的广大胸襟和情怀。但是我们要充分的意识到,想要使这份胸襟和情怀继续传承下去,就必须要正视我们目前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尽自身最大的力量去保护好祖先给与我们的宝贵遗产。另外为了使我们的文化更加具有影响力与时代性,现代的曲艺工作者要在不改变其内涵的情况下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改编与创作,这样就会使不同时代的人们感受到同一种文化内涵,有利于凝结民族向心力,使我们的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和传承。
参考文献:
[1]陈婷婷.剧坛奇葩巾帼英雄——河北梆子女武生行当研究[J].音乐学,2012,(08):132-133.
[2]高明明.河北梆子唱腔唱法的美学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07,(11):4-8.
[3]史韵新.河北梆子二六板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04):5.
[4]赵惠芬.河北梆子文化论述[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8,(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