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3-22束慧敏
摘要:1990年,上海建立了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之后,中国又陆续建立了深圳福田、青岛、宁波、天津等十多个保税区。保税区的建立不仅使我国进出口贸易量不断增加,同时促进了国际物流的发展。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保税区还存在诸多不足与缺陷,不利于国际物流的发展。因此,对保税区国际物流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及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保税区;国际物流
保税区,也称保税仓库区,级别低于综合保税区。这是一国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关实施特殊监管的经济区域。
一、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保税区内的设施设备条件相较于国外还比较落后。
我国物流业起步晚于国外,所以物流发展水平还不及国外,相关的设施设备也没有国外先进。这种落后会导致当我国引进或自主研发出物流新技术时,没有相应的设施设备去应用它,极大影响了保税区国际物流的发展。部分保税区的交通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宁波保税区。虽然宁波已经加快了建设交通设施的步伐,注重海陆空运输协调共同发展,但是相比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而言,宁波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差距。保税区的发展需要高速有效的运输网络来支持,宁波的交通体系仍满足不了要求。
(二)海关现行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的新形势。
在保税区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海关不断地适应形势,并较早的出台了《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但却无对应操作细则,海关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具体体现在还没有全国统一的信息化操作平台以及现行通关模式与新兴业务不符,研发中心的入区、检测与维修业务的开展以及区区联动等新型业务,海关尚无对应的管理办法。
(三)保税区与港口一体化联动进展缓慢。
我国大多数保税区都毗邻港口,其进出口货物大部分都需要经由港口,保税区国际物流的发展需要港口的支持。长期以来,我国保税区虽然都临港,但一般与港口分开,区港功能没有得到较好开发和利用,造成货物进出不畅、管理繁琐、费用增加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港口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港口功能普遍比较单一。
(四)保税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保税物流业的发展,人才至关重要。随着多层次保税物流体系的初步形成,逐渐凸显出保税物流人才的匮乏,特别是缺乏熟悉保税物流政策、保税物流中心运作、国际采购、进口分拨、国际中转等业务的专业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税区国际物流的建设与发展。根据宁波市物流办统计,宁波市物流业的从业人员中,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只占17%,而物流专业毕业的人员还不到1%。
(五)保税区物流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国保税区物流的立法工作相较于物流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保税区的运行及管理都缺少法律规范和约束,相关政策法规还存在很多问题。現行的物流政策法规涉及众多部门,这些部门根据各自行业的具体情况和利益而制定法律法规,所以这些法律法规并不统一。
二、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的发展对策研究
(一)完善保税区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
这里的基础设施设备不仅指仓库、叉车、起重机等内部设施设备,也指交通设施条件。内部设施设备的完善使得货物在仓库内及仓库间的移动变得高效、准确。而交通设施是连接保税区和其他地区的重要条件,货物通过交通运输网络来往于保税区和其他地区之间,交通设施条件的完善使货物运输更加快速、便捷,降低了成本,拉动了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二者的完善均能够提高对国际物流的工作效率。
(二)改革海关管理体制。
架构海关通关新框架,适应国际物流发展新需要。坚持自由贸易区海关监管的共同原则,真正做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境内关外”;建设电子海关,实现海关与企业计算机联网管理,加强信息管理;海关和管委会应密切合作,实现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同时,建立海关与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全面实施区港联动。
实施港区联动是充分发挥毗邻港口的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口功能优势的重要战略安排,可以在海关的统一监管模式下,开辟绿色通道,实现港口和保税区的物流规划和建设,有利于保税区功能政策的充分发挥,有利于港口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保税区的辐射能力和竞争力。总之,实施港区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也是保税区和邻近港口在激烈的竞争中,迎接加入的机遇与挑战,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之路。
(四)引进和培养优秀的物流人才。
物流服务包括物流资源的重新整合,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为物流提供高效、准确、及时的服务从供应商到消费方的全程服务等。保税区要具备上述物流服务能力,就必须引进和培养国内外优秀物流人才,尤其是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现代物流并有创新思想的复合型人才。优秀物流管理人才的短缺直接影响我国保税区物流体系的发展。
(五)健全和完善保税区物流业的政策法规。
中国很多保税区已经在各自的省市颁布了符合自身经济发展的一些条令条例,但是面对与国际合作的贸易业务,这些条例在运作过程中没有得到国家的统一,对保税区国际物流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产生了阻碍,这就需要中国政府建立或者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以满足保税区国际物流在运作中有统一标准的法律法规做向导。保税区区委会在制定相关的条例条令过程中需要对现有的一些妨碍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的一些法律法规进行彻底的清理,特别是那些有碍于公平竞争机制的政策和法规,为保税区国际物流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政策环境。根据中国在物流发展过程中与国际物流标准存在的差异,制定一些与国际标准相吻合的基础标准,对物流运行中所需的基础设施和装备进行改进,形成国际标准的技术法规体系。
参考文献:
[1]查臣嬴.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及对策研究一一以宁波保税区为例.浙江工业大学,2016
[2]胡婷.上海保税区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研究——对湖北省的启示.华中科技大学,2015
作者简介:束慧敏(1965—),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建筑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