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
2018-03-22曹南
摘要:跨文化交际产生的语用失误主要原因为语言语用失误及社交语用失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分强调语言语用而忽视了诸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中英文化中存在的差异,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将母语使用习惯套用到目的语当中,造成语用失误,进而无法进行有效交际。针对该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语言及文化两手抓,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从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入手,课前做好备课,找出文化差异点,在课堂中重视跨文化对比教学,帮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有效解决语用失误。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对策
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一种语言背后都蕴藏丰富的文化背景内涵。如果在日常教学中单纯讲授语法、词汇、语音语调,忽略语言与语用的密切关系,就会造成学生无法准确有效的使用语言,从而在实际交际中产生误解。故如何将语言及语用的关系行之有效的进行授教就是所有外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形成原因及其表现形式
1.将母语使用习惯套用到目的语当中。
这类语用失误通常是使用者将母语使用习惯完全带入目的语当中,而且很难发现错误。例如,一位中国学生帮助一位迷路的英国留学生找到回学校的路。英国学生说: “Thanks a lot. Thats a great help.”中国学生回答说:“Never mind.”事实上中国学生想表达的意思是没关系,不用谢的意思。但是英语当中的Never mind是常用于向对方表示歉意,很明显用在这里造成了语用的失误。中国学生把汉语的惯性用法套用在了这里,闹出了笑话。
在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完全按照中国语言习惯翻译的告示随处可见,比如“请勿攀爬”译为“No Shinny Please”、“长途发车区”译为“The long distance hair bus area”,等。还有一些翻译更是让外国友人啼笑皆非。一个森林公园门口立着一个牌子“森林是我家,防火靠大家”,下面的英文翻译是“The forest is our home. Fire on everyone.”估计看了这个牌子,没有哪个外国游客有胆量走进这片森林。还有的地方把“开水间”翻译成“open water rooms”;“小卖部”翻译成“small sell”;银行的对公业务窗口公然写着“to male business”。中国人觉得理解没什么困难,可是对于母语为英语的本土人却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这就是翻译的时候我们完全将中文习惯性的套用到目的语,根本不顾其真实含义,完全逐字进行翻译,造成交际失败。
2.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方式,而文化透过语言体现其深刻内涵。在中英两种语言当中,各种习惯用语实际上都是文化的体现。尤其是学生在习得英语时,不仅需要积累各种单词、习语,更重要的是了解其深刻文化内涵。由于对文化背景了解的缺如导致在翻译时出现各种笑话比比皆是。很多人遇到这种情況,学英语学了很多年,自认为学的也不错,可是怎么看到英文原版电影或者英语新闻就看不懂、听不懂了呢。在国外点个餐也不行了,问个路也问不明白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就拿外国的脱口秀节目来说,很多著名脱口秀主持人都会谈到大量好莱坞著名影星、笑星的名字和轶事。如果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人,就会听的一头雾水,完全听不懂主持人在说什么。
其他涉及到词汇方面的差异诸如“力大如牛”,学生想当然的译成“as strong as a cow”,而事实上应该翻译成“as strong as a horse”。再如“挥金如土”,学生会翻译成“to spend money like earth”,而正确翻译为“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再比如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的差异,white(白色)在两种语言中都让人会想到纯洁、洁白的含义。在汉语中,古代会用白这个字表示卑贱、清贫及没有官职的人。比如“白衣”“白丁”等等。在英语中没有这种含义。
3.思维方式及文化风俗的不同。
思维方式是精神产品的生产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的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有机综合。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长久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中西方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经纬度当中,距离及环境都对语言及语用产生深刻的影响,简单的说,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及地区性。不同的地理环境及风土人情必然导致人们生活在不同的风俗文化当中,语言及语用不可能是一一对应。比如,一位老外赞赏一位中国女士的饭菜做的好吃。会说:“Its really delicious.”中国女士听了之后连忙说: “No. No. Its common.”在目的语文化当中,你应该对别人的赞赏欣然接受,说一句: “Thank you.”即可。如果这个老外不了解中国文化,会认为对方不接受自己的赞赏而感到迷惑,这就造成了语用交际的失败,误解也随之产生。
再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愿意问“吃了吗?”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寒暄语,如果中国人同一个老外见了面,以我们汉语习惯性思维说: “Have you eaten?”而对方如果根本不了解中国的这种习惯性打招呼方式,就会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败,对方很可能会误解中国友人的好意。要么认为对方要请他吃饭,要么认为对方过分干预他的个人隐私。
二、语言学家对语用失误的分析总结
1.语用失误的内涵。
语用失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于说话方式或表达方式的不同,或者由于一方对另一方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发生误解、障碍或冲突,影响实际效果的现象。1983年Jenny Thomas创造了语用失误这一概念,Leech则根据他的观点将语用失误大体上分成两种,即语言语用失误与社交语用失误。
2.中外学者观点。
Gumperz针对语用失误主要研究对象为话语策略上双语或多语交际的误解和冲突。他也总结了冲突的三个原因。第一,关于情境以及在此情境中的恰当行为和意向的不同文化假设;第二,谈话中的信息传达或主题方式的差异;第三,说话方式的不一致。
Blum-kulka(1982)强调语用失误是导致言外之力转变的情形。也就是说说话人对词汇搭配、风俗文化及宗教信仰毫无了解或不合时宜的使用违背了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或场合,导致语言交际出现障碍,未达到预期效果,这就叫语用失误。
Peter Dash(2004)从语用学及语义学的差异上,分析了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他明确了语用学的概念,提出语用理解的重要性,对整个学术界有重大启示,也对当前我们英语教学提出了前瞻性的意见和指导。
Field Richard W(2007)在《语用失误与信仰归因》这篇文章中从哲学的角度对语用失误和信仰的关系进行了讨论。他的观点认为不应该有任何强制的理由去终止这些归因所暗示的被当前的信仰主导的行动。另一个观点是人们的行为通常由自身的习惯所主导。
当然,国外也有许多其他学者对语用失误有重大贡献,如:Wolfson、Kasper、Riley等等。
中国提出语用失误观点的第一人是黄次栋,1984年他出版的《语用学与语用失误》第一次将该观点带向中国学者。在书中他提到在语言学习当中,除了要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和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掌握不同的语言形式在不同的非言语语境下的运用。
何自然自1978年以来在国内外发表语用学相关学术论文近二百篇,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语用学著作《语用学概论》(1988),多年来,他的论著在各学科论文中被引用次数都排在全国前列,具有相当大的学术影响。
李悦娥主要著作《言语交际中话语阻碍的修正》(1996)及《话语分析》(2002)都对语用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胡文仲、贾玉新及王得杏都从各个角度对语用失误进行了分析梳理,一致认为语用失误主要原因是由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的。
三、如何避免语用失误的产生
1.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课堂中重视跨文化对比教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在各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我们也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日常教学当中,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强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作为教师本身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如果教师本人对某一文化差异都模棱两可,讲不清楚,那就更无法进行授课。所以说课前一定要认真做好备课,根据每课课文实际情况导入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也可以在每课课程当中专门设立一个文化版块,向学生介绍一定的文化背景常识。做好文化介绍的同时,中英文化对比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从文化内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对比式教学,一定要让学生了解两种文化在某方面的差别,做到知己知彼。只有从根源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学生才能真正了解文化背后的词汇、习惯用语等深刻内涵,才能减少跨文化交际冲突的产生,真正减少语用失误,正确习得目的语。
2.增加英文原版读物的阅读、原版电影的观看及中英双语公众号的关注。
记得曾经问过一位优秀的口译人员如何更好的做好中英文的互译。他说要想真正学好英语,做好同声传译,最好的方法是多看英文原版书籍、多看英文原版电影。在看书及观影的过程当中进行重复,学外国人说话,模仿外国人如何运用语言。
作为英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读一些英文名著或时下比较流行的各种报刊杂志,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的原版电影,关注一些做的比较好的中英双语公众号。一些中英双语公众号每天都会更新一些文化知识,对一些文化背景内涵进行介绍。最重要的是我们会看到很多时下比较火的词汇、习语的翻译及阐释。在看原版电影及阅读原版书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字里行间掌握一些词汇的运用。总之,只有在对英文背景下文化内涵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减少我们在运用英语时语用失误的情况发生。
3.鼓励学生设法营造语言文化运用环境,与本土人建立学习伙伴关系。
很多学生反映自己没有语言环境,无法深入了解西方文化。针对该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应用当前流行的手机app软件,很多软件都有文化版块,详尽介绍文化知识。这些软件设计新颖,从视觉角度就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关注度。另外,这些软件内容丰富,分类较多,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及薄弱点选择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
还有很多app都有外国本土人登录,学生可以自己寻找学习伙伴,进行英语学习,真正的在说英语的过程中了解文化差异,体会文化内涵。目前做的比较好的app软件有English radio, Omleg,英语流利说,TED演讲,BBC英语,沪江英语,小站英语,朗易思听等等。
4.对词语搭配、风俗习惯及宗教文化进行讲解。
要让学生知道不是中文有什么词语,英语当中就一定有一个完全相同的词语与之相对。所以在进行英语交流运用的时候,就不能想当然的进行中英互译。比如前文我们提到的中文当中有“你吃了吗?”这样的打招呼的方式,英文中并没有与之完全相对的表达。
英国的气候原因使之主要的作物有小麦、大麦和燕麦。因此,英国人平时主要就吃面包、牛奶、黄油等制品。在英文当中,你就会看到很多带有此类食物的词汇,比如know which side ones bread is buttered on(明白自己的利益所在);take the bread out of somebodys mouth(抢别人的饭碗);bread and butter(生计、谋生之道)。
西方的宗教文化同样深刻影响着语言的使用,基督教也深刻影响着整个语言体系。比如说Judass kiss(犹大之吻)其深刻含义为出卖朋友。如果对基督教一无所知就很难了解其用意。
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应重视词汇的固定搭配的使用,而不是一味的想当然去翻译成中国式英语。另外,更要加强西方风俗习惯、宗教文化等各种知识的导入,只有做到多学习才能减少学生在这方面的语用失误。
四、结语
无论如何,语言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其根本目的在于进行交流,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任务就不仅仅是强调语音、语调及语法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将文化背景知识嵌入整个教学体系。系统的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对学生进行传授与讲解。真正使学生会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去使用英语,而不是想当然的自创中国式英语。要知道英语运用的真正目的是交际,学生既要掌握语言语用知识,更要掌握社交语用知识,二者缺一不可。长期以来的中国式英语教学过分重视应试教育中的语言知识的讲授,忽视实际交际中最重要的文化要素,就导致绝大部分学生由于缺少足够的语用能力而交际失败。因此,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者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将主要時间精力放在对于日常工作学习最有用的知识点上,踏实掌握英语中的基本文化常识。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李绪微.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语用失误【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4]王立英,付晓熙.趣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5]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6]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张镇华.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语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曹南(1980-),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多元文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