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创新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

2018-03-22颜欢

魅力中国 2018年35期
关键词:兴趣培养历史教学初中

颜欢

摘要:隨着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历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逐渐体现出来。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得到培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兴趣培养

历史在初中教学中不是主课,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遇到学习困难之后,往往会选择回避。历史所讲授的知识都是关于过去发生的事件,而初中学生由于生活阅历与社会经验的缺乏,时常会无法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导致其无法体会到历史乐趣,随着不理解的累积与加深,学生会慢慢地失去历史学习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爱学、乐学。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怎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上好第一堂课,使学生充分认识历史学科的重要意义

首先不要急于上新课,先从当前和中国相关的热点焦点问题入手,如:马航失联客机、台湾问题、克里米亚问题、中日钓鱼岛之争、黄岩岛问题、中美关系等,分析产生原因(特别是历史原因),从而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历史并不是没有用处,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全面深刻认识当前一些重大事件。总之从大量的、活生生的、学生感兴趣的史实出发,并尽可能地与现实相联系,最后总结出书上结论,这样才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才能学好历史。并且历史从内容上看,也就是“人”的历史,正是人的生活构成了一部缤纷饱满的人类历史画卷,所以学历史无非就是学习人的生活。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就要学会做有心人,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教育机会,巧妙运用“热点”问题,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使历史教学贴近人类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历史、感受历史、理解历史,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钢铁长城》时,可先给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辽宁舰正式服役》。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由大连船厂正式交付海军,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舰号为“16”。胡锦涛主席参加“辽宁舰”正式服役仪式。学生马上能够感受到我国国防力量的日益强大,内心感到无比激动、自豪,由此导入新课为后面本课知识点讲授埋下伏笔。

二、树立学生的历史实用观

许多人认为历史没多大实用价值,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我上第一节历史课的时候,我就明确地告诉学生,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历史都是一门实用艺术。历代帝国将相中凡是大有作为者,几乎没有人不重视历史的价值。“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汉高祖刘邦借鉴秦亡的历史教训,才有了汉的兴盛。唐太宗李世民鉴暴隋而开盛唐,这都是历史的价值。对个人而言,不知晓历代王朝的兴衰,你就不知道劳动人民的力量有多大;不知道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你就无法倾情于中华大地的民族之魂;不知道近代中国沦为殖民地的痛苦,你就不知道祖国落后的根源,就可能一味向往西方社会;不知道日本对我们罪恶滔天的南京大屠杀,你就不能体会今天日本篡改教科书的可恶行径,这样个人的思想觉悟以及言行举止都会出现问题。讲清楚了这些,学生眼中就会充满着对历史知识的渴求,学习兴趣随之产生。

三、提题探究

在讲述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时,可以先提出问题 “如果这些方面不统一,会给社会、生活带来什么不便?”以此引发学生思考,最后老师总结得出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意义。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设置疑问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在此之中,教师可以加以引导,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要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如在我讲汉朝和匈奴战和的关系时,先展示《昭君出塞图》,之后提出问题:昭君为什么要远嫁匈奴?我们那时和匈奴的关系怎样?都发生了哪些事情?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逐步探究结果。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就活跃了,对于课程中的问题学生争相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还可以使那些思维非常活跃,总喜欢和其他同学交流的学生有机会展现他们的思想,并且能够带动不愿意发言的同学在活动中一起讨论。在活动中交流合作,他们的思想和观点相互交流,互取所长。所以我们老师在授课中应多多鼓励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讨论,从而使学生真正学到使他们感兴趣的历史知识,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

四、灵活运用课本剧

课本剧是教学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方式,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参与教学活动。如在讲商鞅变法时,把学生分成三组:扮演平民和奴隶的一组;扮演诸侯、贵族的一组;扮演皇帝的一组。让他们分别从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出发思考:你要是这种角色人物,希望制定怎样的法令?对此,学生参与非常积极,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样一来,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最后得出多角度的结论。在此之后,教师总结商鞅变法的措施。这样既鼓励了学生自我思考,又同时使其明白了变法措施的目的。要是排演课本剧,在上课之前,学生需要做一些课前准备工作。提前阅读课本和查阅一些相关资料;之后自己分配角色,写个小剧本,这是个自编、自导、自演的学习过程。在此之中,老师要关注学生剧本中所要表现的主题是否紧扣本课要点。如《张骞通西域》一课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像表现通西域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虽然路途险阻,但是疏通西域之后会带来什么影响等。在课本剧中既有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又有旁白道出事情的原委和结论。最后再由老师点评,点出关键所在。虽然简短的课本剧用时不长,但效果很好。不论是演绎的同学还是观看的同学,都全神贯注地融入其中了。

总之,只要教师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学习,找到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学习历史的乐趣,对于历史的学习不再感到枯燥无味。这样不仅历史的教学效果好,还能体现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胡德坤. 史料教学与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D]. 苏州大学, 2013

[2] 张裕.关于高中历史PBL教学模式的建构探讨[J].考试与评价, 2017(1)

猜你喜欢

兴趣培养历史教学初中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