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生活化”策略
2018-03-22李兴广
李兴广
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和谐校园的社会大气候、大环境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采取感性的、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所需要的活动中去经历,去感悟,去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去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生活化”
德育源于生活,德育服务于生活。德育生活化是对学校德育教育的一种深刻反思,是学校德育注重实践性、务实性的一种有益探索。德育教育“生活化”策略,让学生更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德育素养,形成自我约束力,将来能更好的学习和工作。更有效的发挥家庭和社会的积极作用,为德育教育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德育课堂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或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然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参与思辩,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如当今的文化市场图书品种繁多,良莠不齐,有部分小学生选择了一些等不健康内容的图书来阅读;有一些小学生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购买和阅读,通过辩论,学生进一步明白了选择健康有意义的课外读物可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有利于学习成绩提高。
二、挖掘生活榜样,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要多发掘、多选择学生生活中的榜样,因为榜样就在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高,学生就感到亲切、自然、摹仿性强,就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如在教学《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这一课时,针对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不爱劳动,更不觉得“劳动光荣”,经常会有人逃避做值日生的现象,学生通过找班中“热爱劳动”的同学,说说这些同学是怎样“热爱劳动”的,并和自己作个对比,生活中的榜样在他们身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良好的道德品质也随之形成。
三、參与生活实践,内化学生的道德思想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于是,课前,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初步的感性认识。比如在教学《收获的季节》一课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农田,让学生参与体验拔花生。学生们干得热火朝天,回到课堂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有的同学发自内心地说“自己劳动才一个多小时,腰酸得都差点挺不起来,粮食真是来之不易。”让学生亲历亲为感受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有利于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才干,内化学生的道德思想。
四、利用校园人文环境中渗透德育
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它的显著特征是具有感染性。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感召力大,穿透力强的教育效果。 遵循以德为先、以人为本、修身养性的原则,在 “静”“敬”“乐”“诚”等多方面做好文章,把学校打造成“文明的校园、求知的乐园”,精心构建校园文化这一巨大的“德育场”。学校在坚持做到让绿色长驻、环境常美的同时,设置富有创意的墙体语言教育,二十四块名人名言和墙体德育标语牌,如《三字经》、《弟子规》等。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达到悦心、怡情的教育效果。精心布置班级文明环境,在教室里悬挂国旗,张贴名人名言,创设“学习园地”和板报专栏,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整洁、舒适,充满人文气息的学习场所。安静舒适的环境与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相映衬,是我校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闪光点”。
五、利用学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德育情景,引导学生走上讲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统筹计划安排,对学生进行系列德育教育,低年级学生通过入学教育中“升国旗”、看图学词学句中“北京天安门”等教材,让学生明白国旗的象征意义,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通过《一夜的工作》等教学,让学生受到艰苦朴素的传统教育,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繁荣、强盛,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六、利用各项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法制观念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发展,让德育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抓思想品德教育。在充分发挥“国旗下讲话”和主题班会等德育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活动,植树节开展绿化环境、爱我校园教育活动等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通过观看专题影视片、出专题板报、讲名人故事、召开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珍惜生活,塑造高尚的人格。以活动为载体是我校开展德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力求使活动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避免枯燥苍白的说教,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抓礼仪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坚持把礼仪教育生活化、常态化、具体化,通过每月一次的礼仪示范生、文明守纪生、“文明”学生的评比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设立校园文明红领巾监督岗,加强校园督查。对学生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进行了专项检查,认真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学校定期召开常规管理专题会,督促、检查、评比制度的执行情况,力求让良好的行为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三)利用社会实践渗透德育。社会实践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重视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一是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墓前进行讲座,让学生接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二是组织学生开展“生在农村,感悟农村”总结讨论活动。鼓励同学们参加田间劳动,并在班队会上交流思想,发表感受,让他们体会炎炎烈日下父母的辛苦,珍惜现在的生活。要求回家后通过为父母、长辈做饭、洗衣、整理家务等形式为回报父母、长辈做一件实事。
参考文献:
[1]《农村中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探索与实践》张继平《吉林教育》2011
[2]《走向德育专业化——学校德育100问》檀传宝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德育生活化——一种开放式德育》 吴海燕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3
[4]《生活化道德教育的本质思考》苏 虹《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
[5]《德育生活化——增强德育效果的新途径》 康淑霞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6
注:本文系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生活化”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17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