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方法,培养新人才

2018-03-22刘成斌

魅力中国 2018年37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培养能力

刘成斌

摘要:随着我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国家对于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倾向更加的明显。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时代的需求与地理学科自身的发展,要求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地理独特的综合思维培养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地理;能力;培养

21世纪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其最显著特征就是谁拥有大量掌握知识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谁就在竞争中占有主动权。随着国家“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提出,各学科开始注重凝练学生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这也对地理教育提出了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调研、课堂教学实践等方法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并结合高中生综合思维心理品质,把握地理新理念,提出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有效推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地理理念和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地理学科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即地理学习过程和方法,分为认知能力和核心能力。当前地理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即地理观察、实验、调查的能力;分析、想象以及预测地理过程的能力;地理信息加工的能力;地理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能力。运用地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构成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主要要素,地理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质就是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形成是地理学科核心能力形成的基础,通过提高学生地理综合分析的思维,让学生学会通过综合-分析-综合的双向思维对地理事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分析,综合运用地理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地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因此,当前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養成为全面提升学生地理核心能力的迫切要求。

二、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1.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比较思维能力是通过联想来比较归纳,将己经熟知的地理知识、规律等整合起来,对比异同的思维能力。比较思维能力对于地理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与地理学习中的知识点整合起来,让学生分析、对比一些事物,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比较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不同城市的交通运输布局图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分析:如果让你从阿克苏和喀什选择一个交通运输布局更合理的城市居住的话,你会在这两个城市之中选择哪一个?为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将两个不同城市的交通运输情况放在一起对比,促使他们通过对比判断得出答案。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可以适当整合一些时事新闻,如给学生展示阿克苏市区的交通布局图,并向学生提问:最近有报道关于阿克苏交通拥堵的现象,大家可以小组讨论一下阿克苏的交通运输布局情况,并尝试找到解决方案。这个问题将当地时事与地理知识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对比中更好地提高思维能力。

2.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张,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优势越来越凸显出来,也已经被广大教师所采用。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地理教师结合高中生学习特点选择信息技术教学插入时机和插入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地理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在进引进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的意识到对于信息技术插入内容的合理筛选,可以让学生充分明确教学的中心内容,促进积极思维和有效思维。例如,在进行高中地理课程《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可以快速的进入对这一章节知识点的深度思考过程,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地使用多媒体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中所重点介绍的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多媒体图片。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在欣赏多媒体课件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对于流域开发的立体性认知,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地理教学的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3.重视问题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围绕问题设计和解决为核心进行的教学模式,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交互性的教学实践。地理思维是在地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必须重视问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的开展首先要能够激励学生去思考、去提问,营造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调动学生积极地去思考,提升地理综合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因此,设置具有启发性、情境性、创造性的问题是问题式教学开展的基础。首先,应考虑与实际情景相关联。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能够面对真实的地理情景,解决真实的地理问题,因此教师在问题情景设置时要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要与课程内容相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使学生能够理解问题情境。另外,问题情境要具有连续性,贯穿于地理问题研究的整个过程。教师在问题式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思维发展的不同层次,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链,让学生全面的参与到整个问题教学环境中,围绕培养学生多维度认识和分析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形成辩证的看待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必修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地貌的变化资料图表,并提出问题: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解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造成的影响有哪些?人类应该采取何种措施进行治理?这样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设置差异性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思考,实现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提高地理综合思维水平。

总之,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性学习意识,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能够综合分析地理信息而不再是对地理知识的死记硬背,让学生潜移默化形成地理思维分析的习惯,使学生真正的能够把知识活用到具体的试题中、生活情境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推进我国人才的高素质、综合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森林.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文理导航,2015(28).

[2]周彬.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聊城大学,2017年.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培养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