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考研热的原因

2018-03-22张莹莹

魅力中国 2018年37期
关键词:就业难

摘要:随着新的毕业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考研、出国的多重选择,由于出国的经济压力相对比较大,因此,更多的毕业生是在就业和考研两个选项中选择。因此,从人力资源的视角分析就业与考研的利弊,希望能为高校就业的同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就业难;考研热;人力资源视角

随着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行业行内的竞争力加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随着就业累计现象的出现,就业形势愈加严峻。2018年的数据显示,2018年的高校毕业生初步估计达到820万人。根据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如果比照2010年的数据,毕业生的数据大概有2%-5%的增长,2010年到2017年累计有毕业生5706万人,就算有5%的高校学生未就业,七年累计未就业人数估计有近250万人,再加上2018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000万人,再创10年高校畢业生就业新高。因此,2018年的毕业生的毕业压力可能是历年来最大的。同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然而就业的岗位并未增加,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快速增长导致对基础工作量的减少,比如财务、会计、翻译的一系列的岗位的需求量大大减少,市场上对于岗位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上目前的就业成本也越来越大。相关数据显示近五年间的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从2012届毕业生开始,就业率基本维持在90%以上,2011届至2014届的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上升,但自2015届始的就业率有所下跌,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于高职高专。因此,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到底是考研还是就业,不同的同学按照不同的职业规划路径,按照自己的职业定位,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部分大学没有形成良好的就业氛围。

随着当代大学生的逐步扩招,甚至有一些民办大学也凭借自己的优势在招生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导致高等学校的整体学生数量提高,但是部分大学的整体教学水平和配套设施但是并没有对应的提高,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没有做到相关的引导,没有形成相应的职业的生涯规划,导致部分的学校专业偏重基础研究,但是缺乏对就业观念的引导,缺乏对自己的认识,对就业市场的了解,未能正视就业问题。

2.大学生对自己期待能力过高。

我国对大学生的认可度比较高,很多人认为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认为考上大学后的发展会是前程似锦,因此,放松自己的要求,而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认同相对来讲的确逐步降低,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没有表现出足够的优势。另外跟大学的课程设计和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关系,大学的本科大部分是四年制,前两年以基础知识为主,第三年涉及到专业课,而具体到实习只有半年或者是一年的时间,这与现实中企业的需求是具有一定差距的。

二、大学生考研热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社会整体对岗位的要求提高。

现代社会的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兴事物的不断出现,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营销模式都对企业的职工提出了更先进的需要,因此,单纯的大学四年制所学到的知识满足不了现代企业和社会的需要,无法在竞争的人力资源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客观上要求大学生具有更多的专业和实践知识。另外,从大学生的就业人数不断增多的趋势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也是给高校的学生和就业市场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2.大学生本身希望通过进一步的深造,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含金量。

大学由于课程设计和主要侧重对书本的学习,对于实践和深入的理论研究缺乏进步的空间,因此,如果大学生对本专业或者其他专业有进一步学习的需求,在就业市场占上有主动性,就需要研究生实现自己的深造和提高,另外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每年都有大学生由于发挥失常或者对本专业不熟悉,甚至导致四年的学业不能切合自己的需求,所以需要通过考研究生转变自己的专业,来满足自己的未来的职业规划。

3.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楚,希望通过考研丰富自己的职业未来的走向。

人生是管理的过程,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人生是自我管理和他人管理的过程。大学生活期间是自我管理的开始,因此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讲不适应自我管理的状态,需要逐步摸索,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认清自我实现更好的发展,而研究生恰恰是是自我管理和职业生涯规划结合的最佳时期,因此考研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讲是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最佳时期。

三、人力资源角度的考研与就业的抉择分析

就业与考研,听起来,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下金融风暴风波未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到底是将考研作为缓冲就业压力的手段,还是放低身价先投身职场以积累工作经验,或者“骑驴找马”等待时机以期拿到理想的工作申请,未必每个毕业生都能想明白个中道理。是否报考研究生一方面要考虑到就业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不要随波逐流。首先,在决定报考之前还是应该对它有充分的认识,因为考研也是一个多方面决策的过程,如果没有清楚地认识的话,毕业以后就业依旧是个问题。应该结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越早考虑越好。其次,无论选择如何,良好的心态都应该放在第一位。每个人的学习、经济等方面的条件是不同的,作何选择都不应“从众,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条件,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才能做出理性的抉择。

最后,要及早明确职业目标,学生在报考研究生时就应该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这样入学后才能有目标地专注于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比如在校两年间从选修课程到实习、参加座谈、与校友交流等都向着既定的目标。这就好比是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一张地图,有了这张地图,走在路上的人心里才会很踏实。

参考文献:

[1]李元元,张一婷,薛莲花,孙红雪.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07).

[2]关磊,黄子倩,成桂平. 高校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基于150名大四学生的调研[J]. 劳动保障世界. 2017(20).

[3]张紫玉.大学生就业观的历史演变及路径研究[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02).

作者简介:张莹莹,女,出生年月:1999年2月,籍贯:辽宁省阜新市,研究方向:会计学,在读学生

猜你喜欢

就业难
就业难背景下历史学课堂教学的新任务
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影响
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和“民工荒”现象并存的分析
关于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
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对大学生就业的推动作用
关于“用工荒”与“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三维分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