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8-03-22李倩
李倩
摘要:小学数学属于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科目,它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关键途径,同时它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也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小学高年级数学中也增加了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使得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变得越来越有难度。这些实际问题大都以生活為背景,立足于现实,考察学生的读题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本文将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分析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实际问题;能力培养
小学高年级数学一直是很多学生的弱势科目,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住新增设的题型——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为以后的初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可以加深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教学充分为生活服务。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实际问题的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对部分高年级学生的访谈与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大都感觉有关生活实际的问题不容易理解,甚至出现读不懂题目的现象,解决起来无从下手。在和部分老师交流后,我们也可以知道,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老师也感觉这类题目在教学时难度较大,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进行讲授也不容易。在分析完部分数学试卷后,我们知晓,实际问题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不小,分值也较大,想要数学得到高分,就不能丢掉这些题目所带来的分数。但事实上,学生有关实际问题的得分率却普遍偏低,既没有让家长和老师满意,也挫伤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些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和审题能力
学生想要正确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就要首先读懂题目的内容与题目的要求。只有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能力和审题能力,才能让学生明白题干想要说明的是什么内容,要解答的是什么,进而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实际问题大部分是将数学中的数量关系问题与生活联系起来,题干大都内容较多,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审题,不要受次要信息的影响,准确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更好地作答题目。
教师在讲解题目前,可要求学生自己进行读题,读不懂了就多读几遍,运用相关的语文知识,将题目进行细化,得到题干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大学生读题的环节设置,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读题能力的培养,如同桌互相读题,小组合作审题等;同时还要多鼓励学生,不能对这类题目感到恐惧,看到题干很长的试题,也不要害怕,要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认真读题,相信自己。
(二)培养学生规范的答题能力
学生读题之后,就要进行对题目的解答了。在答题时,规范的答题步骤和答题方法也是学生正确解题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特别注意对教材中例题的讲解,培养并提高学生规范的答题能力。在理解完题干的要求和意思,并知晓该题目所考察的数学知识点之后,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仿照例题中的步骤进行解答。学生要明白在试卷上要写清楚的答题过程,哪一步需要直接写到试卷上,哪一步需要自己在演草纸上自行验算并誊写到试卷上;哪一步需要先写,哪一步不能先写。在学生规范答题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触类旁通。只有这样,在以后的生活中,学生才能选择最方便、最有效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答。
以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题目为例: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在解答时,教师要让学生首先读清题目,在来思考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什么可以写到试卷上,什么需要在练习本上进行演算。这道题,学生可以有两种方法进行解答。第一种先算1头奶牛一周的产奶量,再求每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第二种先算3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再求每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发散思维,同时要求学生答题时规范作答,写清楚答题步骤。
(三)联系生活实际,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
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实际问题经常会出现很多专业术语,这些专业术语对学生来说往往比较陌生,教师讲解后,学生依然理解不深。这样的现象会阻碍学生对题干的感知,影响学生解答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就要将这些生涩难懂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以更高效的方式读懂题目,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进行练习
在掌握了基本的审题技能和答题技能之后,就要进行不断的练习进行巩固和复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的具体情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教学和练习。不能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要根据学生的对该能力的掌握情况,合理设置练习的力度。
三、结论
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这是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及时分析所教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改进,逐渐提升学生解题能力,为学生以后的更好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