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成绩“两极分化”形成的原因与对策

2018-03-22杨国玲

魅力中国 2018年43期
关键词:两极分化小学数学

杨国玲

摘要:农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力差异及自信心的差异都是造成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教师要降低教学难度,发展创新能力及数学应用能力,逐步消除两极分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两极分化;原因对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在现实教学中,特别是小学中、高年级教学中,學生数学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格格不入。那么,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纠正改变这种状况呢?本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下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中、高年级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

(一)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及学习能力差异。步入小学高年级后,数学学习在数量与难度方面都会有所增加,而且教师也相应调整了数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等,使得很多具有较差学习能力的学生无法及时接纳与适应新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出现数学学习断节的情况。一般具有较差数学知识领悟能力的小学生都是没有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学生,由此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因学习能力不同而进一步拉大数学成绩之间的差距,造成两级分化的形成。

(二)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手段造成两极分化。在当前教学中,很多教师重视形式的新颖与超前,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当前最为熟悉的教学方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但在小组中个别学生能力强,有一定的交际能力,自然就有了更多的参与、表现的机会。能力稍差些的则不知道怎样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而成了典型的观众,看着别人表演,找不到学习的自信和同伴的帮助,逐渐远离了小组活动,远离了课堂。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让教师不能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导致的结果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三)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不仅要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更加实用的数学运算技能,培养数学思维。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下也能够独立开展自主探索,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常态。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得到提升,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就能得到改善。

(四)缺乏自信心的培养。到了中高年级,学困生由于有一些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表现出自暴自弃、得过且过,总认为自己学不好,丧失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导致学习常见下降。学困生自学能力差,找不出问题的症结,学习被动,遇到难题不能深入探究,长期下去,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这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成绩分化。

二、消除学生“两极分化”的策略

(一)活化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让数学接近学生。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教学“百分率”这一内容,如果把书上的发芽率、成活率等例题搬到课堂上直接向学生讲解,学生就会感到数学知识离自己有一段距离,小学生对发芽率、成活率不是十分熟知的。因此,教师课前可以让学生进行一项社会调查,调查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百分数,是怎样用的?学生搜集到大量资料:及格率、优秀率、出勤率、工厂产品的合格率、种子的发芽率……并深入到社会中去询问这些百分率在实际生活中是怎样应用的。这样把本来很枯燥的百分率这一内容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提高了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度增强开放性,启动学生思维,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的和个性的东西。如教学计算23-7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多种个性化的算法,结果,学生提出的计算方法层出不穷,有的摆小棒,有的借助计算器,有的列竖式,有的用各种口算:10-7=3 13+3=16,13-7=6 10+6=16;还有的同学用做减想加的方法16+7=23,所以23-7=16,还有学生先算7-3=4,然后20-4=16,虽然得数相等,但按常规思维难以理解,让学生说算理,他竟说得有理有据:23减7,个位3个1减7个1,差4个1不够减,就从20里减去4就是16,学生表现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有效地进行了数学思考。

(三)加强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培养,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题材,编制成有意义的练习题,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解决问题。如《年、月、日》的教学,让学生寻找2003年到2009年的挂历,认真观察、研究每年的挂历,抽象出数学知识。学生1:“我发现每年都有12个月,每年的1月1日叫元旦,表示一年的开始”。学生2:“我发现许多月的天数多少不等,有28天、29天、30天、31天几种形式”。学生3:“每年的2月都不满30天,有的年份28天,有的年份29天”。学生4:“我发现1、3、5、7、8、10、12月都有31天,4、6、9、11月有30天。”学生5:“每份日历都标有两种日期,用阿拉伯数字标明的是阳历,用中国数字标明的日期是阴历,另外还有立春、雨水、秋分、冬至等节气”。多彩的中国历法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学习内容,让学生广泛地探究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猜你喜欢

两极分化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解决策略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地区收入差距分析
浅析小学数学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减少农村英语教学“两极分化”之我见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