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

2018-03-22王晓雪

魅力中国 2018年4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王晓雪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培养问题。力求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特别是从心理健康因素的含义,组成要素等方面,探讨在历史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

关键词:高中历史;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

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和当今时代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努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我们要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办法就是全面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术语和名称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当然,由于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名称不尽相同,因此相应名称的涵义也有差异,就当前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名称来说,很有必要明确其涵义。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重要文件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任务、目标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述,这些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的重要内涵。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进行了更为明确的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二、造成心理素质培养缺乏的原因分析

(一)高考升学的压力

高中不同于小学和初中,这一阶段的最终目标是高考。所以,可以说现阶段的所有高中的一切教学活动无一例外地都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从学校到一线的教师,从社会整体到教师个人,没有一个环节,不是以追求高高的升学率作为自己的目标的。也正是因此,在历史教学当中,教师更注重历史知识和解题方法的传授,把知识的讲解放在第一位,而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放在后面,甚至是置之不理。

当然,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之大,最主要的是表现在学生的身上。因为面临高考,所以学生的目标就是在高考当中考高分,也正因此,学生的一切的学习活动,都很难避免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功利心极重,学习的目标就是为了考试得高分,这种心态直接决定了高中生只关心知识的习得,而不关心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也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众多学子对历史学科及其心理健康教育的轻视甚至厌倦。

总之,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高考“指挥棒”与升学率的压力无疑构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开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二)历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准备不足

高中历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准备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高中历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本身不够完备。学科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虽然提出较早,但目前整个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而且很多关于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也是一边实践一边总结,没有也不可能有完备的理论作指导。另外,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在历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学校都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所以,从学校角度对众多一线教师也缺乏相应的指导和培训,这样致使很多教师对历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知之甚少。自上而下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必然影响历史教师的一线教学,所有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轻视也自然会阻碍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对一线教师的渗透。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指导自然也不会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渗透。这是整个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方面的一个现状。

(三)传统历史教育思想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是人的解放,是培养出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探索精神,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活跃学生的思想,同时也应当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环境。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当然也应如此。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呢?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需要改革课堂的教学,使教和学的操作过程趋向和谐,使师生关系充满和谐。而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上,恰恰缺少这种和谐。

虽然,历史教育的思想和艺术在不断地改进,也有无数的研究人士在高举历史改革的大旗,提倡历史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改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要求重新塑造新的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然而,在真正的一线的历史教学中,众多的历史教师仍然习惯于以前老的教学方法,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所以,高中众多的历史篇章的学习更多的还是进行知识的积累。教师在台上照本宣科,台下的学生则是昏昏欲睡,课堂枯燥乏味,缺乏生机,缺少和谐,这种教学形式必然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厌倦,也必然窒息了学生的创造精神,这些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是传统的历史教育思想的束缚的结果。

(四)历史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素养的匮乏

“教学是一门艺术”,“历史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在这门艺术当中,起到最重要的作用的就是我们的历史教师。他就像是一位出色的導演,能引领学生们时而哭,时而笑,时而欣喜,时而忧伤,时而沉醉,时而顿悟。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们得到这样的一种人生享受呢?那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种热情洋溢、激情澎湃的态度,同时,还要发挥个人的人格魅力,和独特的富于感召的神态和语言。

同时,更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的修养。教育家赞科夫说:“只有教师本身具备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然而目前,有很多历史教师由于本身对历史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缺乏和忽视,平时又缺少这方面的积淀和准备,所以,课堂上的教学环节呆板而缺乏新意,那么,课堂气氛犹如一潭死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