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变策略

2018-03-22凌静琴

魅力中国 2018年44期
关键词:转化学困生小学数学

凌静琴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渴望知识的程度越来越强,同时对于知识的要求也在增强,在数学学习上都存在着较大难度,数学成绩一直无法提升,这已经成为当今农村数学教育的一大难题。农村数学学困生出现的原因较为复杂,有学校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原因,还有学生自身的先天或后天原因,这些都影响了小学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所以就必须对这些原因进行仔细分析,寻找行之有效的策略,切实提高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

引言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理解能力各不相同,使得个别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既学困生。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学习没有目标,方法欠缺,基础差,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与钻研的精神和能力。如何转变学困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脱困乐学,是数学教师永恒的追求。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学困生”是指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目标都不能达到相关要求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数都有着自卑心理、逃避心理,以及比较内向的特点。首先,自卑心理。“学困生”因数学学得不好而受到教师的批评,家长的斥责,以及同学的嘲讽,导致其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其次,内向心理。这种类型的学生在学习中有着内向孤僻、情绪低落、害怕教师和家长训斥的消极情绪。最后,逃避心理。这类学生的意志比较薄弱,承受挫折能力也弱,一遇到困难就会失去信心,容易泄气或者是自暴自弃。

二、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1.数学基础不牢,理解能力差

许多学困生数学基础差、知识缺漏多,概括能力较低,学习呆板,理解慢,总是死记硬背,学到的知识零散,不能形成知识链,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遇到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时,他们更是束手无策。

2.学习方法不当

学困生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有的个性好动、贪玩;有的个性孤独、胆小,对教师、对提问有畏惧心理;有的作业马虎应付,甚至抄袭,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

3.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困生往往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不专心,视学习为负担,课堂经常开小差,懒于思考、怠于回答问题,缺乏自制力。

4.学习意志薄弱

由于学困生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缺乏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他们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求知欲望低,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成绩一旦下滑,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从而成为学困生。

2.2家庭方面

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重要影响。农村部分家长存在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有些家长甚至对于学生的学习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有些家长只追求考试分数,这些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使得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和逆反心理,最终逐渐变成“学困生”。

(三)教师的因素

1.教学方法不当

学困生的形成,教师是关键因素,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数学教学讲求直观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观念陈旧、对学困生缺乏爱心,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和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对学习无兴趣,自信心下降,成为学困生。

2.教学节奏过快

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搞一刀切。教学节奏过快、要求较高、教学模式及要求简单划一,致使学生跟不上,难以适应,所学知识消化不良,过高的教学要求使他们望洋兴叹,望而生畏。教师的步伐越来越快,学困生落下的距离就越来越远,过快的教学节奏,使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节奏就只能当听众或观众了。

3.教师缺乏耐心

教师对学困生缺乏热情,不关心,不尊重,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优等生的偏爱和对学困生漠视。教学态度上的差异,造成了学习机会的不平等。在课堂上,教师总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而学困生往往只是听众。这种不和谐的关系,使学困生缺少成功的体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三、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一)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形成比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借助动手实践操作,通過他们喜爱的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接受抽象的知识。关心鼓励学困生,及时表扬他们微小的的进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建立起能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关心“学困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科目,教师对“学困生”的不关心,甚至放弃,是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该有的态度。数学教师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中,要对“学困生”给予格外的关心,多与“学困生”进行交流,了解其学习状况和想法,加强与“学困生”的联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教给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

优生之所以优,学困生之所以差,关键是学习习惯和方法上的优和差,学困生要转化为优生,就是要转变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困生之所以差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这边丢一点数学概念,那边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学习,也就越来越差。

(四)及时地进行评价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因“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很少能受到教师的表扬,存在严重的自卑感。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对“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逐渐消除其自卑感,从而使学生建立起学习自信心。比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的相关练习题时,教师对学生所做的习题进行检查,错误的地方指出来,并指导其如何改正,学生如果解题正确也要及时给予鼓励。

结语

总之,转变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时刻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要用爱心开启学困生心灵之窗,对他们施以爱心,期以耐心,持以恒心。以一颗平常心平等对待,不但要眼中有学生,还要心中有学生,只要教师带着一颗爱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真正转变观念,绝大部分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学生的数学水平是可以全面提升的,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宋玉珍.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J].才智,2008(16):130

[2]马金芳.培养英语“学困生”主动学习的能力[J].教育科研论坛,2009(6):90

[3]蔡月珠.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J].福建中学数学,2012(01)

猜你喜欢

转化学困生小学数学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