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案例重新灿烂的笑脸
2018-03-22张春林
摘要:1. 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叹息;2. 心理辅导介入;3. 协调和反馈;4. 树立新目标。
关键词:心里;咨询;转变
一、 班主任眼里的孩子
钱××同学很淘气,是老师办公室的常客,他总是搞恶作剧,把班上同学的学习用品藏起来或扔掉,把女生的笔袋丢进男厕所,常把班上的女生惹哭。班主任为此十分头疼,批评、警告都无效,就像学生作文中写的:“我是班里的小霸王,大家都怕我……。”班主任几乎无法开展工作。其他老师的教学秩序常常被打乱,作业本一片空白。由此班主任心理焦虑症状较严重,需求助别人的帮助……
二、 心理辅导介入
1. 根据班主任介绍,并走访任课老师,结合对家庭情况的了解,于11月1日星期三进行了摄入性交谈,该学生目前的情况归纳如下:
(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危机(师生、生生);(3)学习适应性问题。
2. 初步分析与诊断
(1)攻击性行为来源于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该行为能给当事人某种利益。该生十二岁,已经进入青春期,是人的“第二逆反期”,他对女生的多次恶作剧,其实是对异性好奇的探索,(此时他的荷尔蒙激素是幼时的800倍)。心理上希望女生关注他,甚至亲近他。行为的反复强化,加上外界诱导(遇到臭味相投的人),就会出现社会上的犯罪行为。
我把教育划分为家庭教育(温馨、及时);学校教育(知识、学习);社会教育(严厉、没自由),并结合他父亲的情况,直接又婉转地让他认识到社会教育(刑罚)的严重后果,因此,规范他日常行为是当务之急,并准备第二套方案(经妈妈同意,请民警介入帮教)。
(2)人际关系问题
其实与前者密切相关,抱怨老师处事不公,引起同学的“注意”,形成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如果老师臆断、偏见,就会进入“恶性循环”。与家人缺乏有效沟通,及缺少公正评价等。所以改变老师对他的态度与评价是问题的关键。
(3)学习适应性问题
首先将情绪与知识分开对待。注意力的训练跟年龄有关,年龄越小,课堂学习越依赖于对老师的好恶。喜欢这个老师,可能会很专心地听课,反之,可能不屑一顾。学生必须明确上学校的目的,至于该生在所有课上的表现不佳,也与前两点有关。因此解决前面的问题,学习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3. 应对策略
(1)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探索学生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4)留相应的咨询作业
“我与老师”“我与妈妈”“我与同学”
(5)制定“行为契约”每天记录,妈妈监督,我每周点评。
a. 早上起来对于镜子说“我行,我要做好学生”
b. 每天为妈妈做1~2件事
c. 每天为班级做1~2件小事
d. 走路不闯红灯,一定走人行道
e. 每次看到老师一定打招呼
(6)设置“影子爸爸”,请舅舅、叔伯、姑父等男性代理爸爸,每星期確保1~2次。
(7)在有效的基础上,使用“代币法”,满足孩子因进步而得到的加分愿望。
(8)协调各科老师。
三、 协调和反馈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每天争取让学生看到我,让他感觉我的存在,每星期三定时谈心,批阅他的“行为契约”,写一句鼓励的评语,还不时送上一份小礼物,加深我们之间的感情(符合教育三大原则之一,关系大于教育)。与学生妈妈保持沟通,及时解答问题,提出建议。终于有一天妈妈因为孩子为她做了一件意外的好事,而激动地流泪。我对她说,孩子在长大,会更懂事的(教育三大原则之用成长发展的眼光看待),并提醒妈妈注意自己内衣的摆放,及洗澡、上厕所等诸事,把他当做一个“大人”。
其间,我了解到:体育课上,老师让负责小组活动,他有了担当;数学成绩一改过去四连不及格,为三连及格,还有92分的成绩;美术课上老师也给出了正面的评价;班主任老师说看到了该生阳光帅气的笑脸。
四、 树立新目标
心理咨询就是改变他错误的认知,纠正他不当的行为,激发他满满的自信心。在最近的一次谈心中,我提议他要有一个目标“文明生”。他没考虑过,也不敢考虑,我鼓励他,让他把目标作为秘密暗藏心中,默默努力,他终于点了头。我给他解释了“文明生”所要达到的要求,并具体指导他以后的事项(教育三大原则之教育方式大于教育内容)。相信在接下来的近两个月时间里,他会不断努力。这是我、家长、老师、学校都乐意看到的结果。
作者简介:
张春林,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平江新城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