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语言的转变
2018-03-22吴彩珍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我国的逐步推进,对教学模式和教学语言提出了更好、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语言的教学过程中。语言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我国在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还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转变过来,而教师的语言在一定的程度上还能够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因此对小学语文课堂语言的转变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分析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语言的转变特征,然后提出有效的转变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新课改;转变
一、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特征
(一) 由指令式语言向商讨式语言转变
课堂语言就是教师在讲述课堂知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的进行,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语文自身的特征,在对语文中的文章内容或者是句子含义进行分析时,无非就是那几种语言,所提出的要求也就是“背背它”、“读读它”、“重复一遍”等等,这样的命令式语言。但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将原来的命令式语言转变为商讨式语言,比如说“你能够将第一段读一下吗?”这样类似商讨的语言,会让学生感觉到师生之间的平等性和教师的尊重,这样能够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 由灌输式语言向引导式语言转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为了传递知识,教师的课堂语言也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采用满堂灌的形式给学生灌输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巧。比如说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对课文进行讲述,一堂课学生也不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只需要认真听讲就可。但是新课标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随着新课改的逐步进行,教师也逐渐地意识到知识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影响。于是教师也开始注重对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参与、思考、探究、情感等的投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在这一段中你感觉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等等类似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获得心灵上的成就感,从而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思考、探索。
(三) 由评判式语言向建议式语言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掌握着问题对错的大权。当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认识差异时,一般都会以教师为准,且学生也习惯师道尊严,以教师为标准,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话,这样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主见、没有个性。比如说学生在对文章的句义理解时一般都会以教师的为主,而且学生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也根据教师的思维去解答问题。但是在新课改下,要求教师要充分地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语文上的见解,不轻易地否定学生的思考成果,对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要以建议为主,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引导。
(四) 由统一式语言向开放式语言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学生对教师的安排没有拒绝的权利,只能够被动地接受,而教师对学生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是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制订的,没有考虑到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性,这样制订出来的计划就没有个性化的特点。但是在新课改下要求学生要具有创新能力,因此在语文的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语言变得开放些。
二、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转变的策略
(一) 增强教学语言的民主化,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
只有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而学生会很容易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教师也会用平等的心态去看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注重情感的投入,激发学生的智慧。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语言教学中必须要民主化,这样才可以在师生之间形成平等关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谨记每一位学生的名字与特点,这样才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特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比如说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喜爱动物的不同,进行不同的交流,从而建立良好关系,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 强化教学语言的开放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种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且这样的心理需求适用于每一个人,尤其是小学生具有非常强烈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关注,通过一些措施去创设适合学生的情境环境,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开放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范围,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激励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寻找答案。
(三) 增强语言的亲和力,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新课改要求师生之间相互沟通,能够彼此交换对知识的看法、情感和观念,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亲和力,这样才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敢说、敢想。学生由于个性的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程度就不同,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语言的亲和力,鼓励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比如说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非常好,我们一起动手,做一做、闻一闻。”这样就会让师生在一起动手的过程中交流看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交流了师生感情、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 结语
綜上所述,可以知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教学语言,充分地认识到语言教学对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符合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丹,刘芳云.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J].新课程:小学,2014.
[2]刘如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
作者简介:
吴彩珍,广东省恩平市,广东省江门恩平市大槐镇中心小学。